天天看点

生态文明 | 潘家华:美丽中国的人文测度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生态文明 | 潘家华:美丽中国的人文测度
生态文明 | 潘家华:美丽中国的人文测度

核心观点

拥有明确的、具有相对刚性的物理量化测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客观标准和必要条件。而美丽中国的人文测度、法治规范、礼义廉耻、信用信任、人格尊严、责任担当、文化特质和历史传承,则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充分条件。

“美丽中国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障,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充分条件。具有保障规范属性的美丽中国的人文测度,不仅是构成美丽世界的中国方案,更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积累。

■潘家华

美丽中国的建设实践与测度规范,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正在有序推进,且成效卓著。

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凸显、优良天气日数不断增加、水质环境持续提升、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碳排放强度管控有效、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权威机构精准测算了生态系统总值……这些自然的、环境的、生态的、经济的成效取得,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可见成果。但是,要促使美丽中国建设水平提高,继而形成可复制的国际推广模式,这些测度并不充分。

用科学术语讲,这些测度都是状态变量,不是控制变量。我们还需要关注引起状态发生变化的能动因子。这个能动因子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根本上讲,人是自然的一分子。美丽中国建设,必须要纳入“美丽中国人”的测度和表征。“美丽中国人”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障,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充分条件。

美丽中国的基本原则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浅层次来看,要求我们循守天道,遵从自然规律,保护环境爱护自然,享受天蓝地绿水净鸟语花香的世界。从更深层次来看,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自然共享可持续的未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占据主体本位,自然位居客体地位。这些,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动因所在。

因此,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背后,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具有优先权,需要得到尊重和顺应。例如,城市人居社区,人类是不允许毒蛇猛兽自由出入威胁人类安全的,即使是驯化的宠物狗,也需要受到狗绳的约束,避免伤及人类个体。此外,这也是人类的经济利益所在。例如,生产粮食的农田,是不允许野生动物随意出没的。

自然对人类优先权的尊重是从属的、被动的。这就要求人类对自己的优先权必须有所约束和规范,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当然,对于作为客体的、驯化养殖的动物以及种养的野生动植物,人类同样需要尊重并保护其基本权益,不能虐待更不能竭泽而渔。

具有主观能动地位的人,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如果没有受到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尊重、利益受到剥夺、生存受到威胁,人类社会内部就会出现不和谐。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显然也难以得到保障。实际上,恣意妄为不尊重他人,且对社会其他成员无法予以尊重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同样也难以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物种及其生存的环境。

需要强调的是,不尊重他人和自然,实际上也是缺乏自尊的表征。社会弱者和弱势群体在得不到尊重的情况下,也可能将社会强势的无理无情转而发泄到更为弱势的自然之上,进而出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危及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因此,有效的市场,并不代表着强势的权力能以市场名义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有为的政府,也不意味着在生态环境的口号下忽略甚至影响民生。

例如,美丽城市建设,禁止摆地摊,城管强力执法,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确实有效,但也引发了许多悲剧。游商小贩,实际上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了生计,也满足了部分社会需求,需要有出路,有保障。仅有“文明执法”是不够的,需要尊重和顺应民生需求。再如,美丽乡村建设,禁止农民焚烧秸秆,是为了保护环境。但是,千百年来农民的传统方式被强行终止,处置秸秆必须要有新的出路,而且还不能让农民有难以承受的负担。美丽中国目标下的社会和谐,不在于不计成本的安全防范,而更多应是社会信任、社会保障和法治规范。

厚重的文化和传承的历史,也是美丽中国的特色标签。故土之乡愁,不仅有望得见的山,看得见的水,还有记忆中的飞禽走兽,花草鱼虫。淳朴之民风,乡土之人情,乃至垂涎欲滴的家乡美味,世代相传的坊间故事,历久弥新的历史遗存都是美丽中国的人文标签。

这些与自然融为一体,凸显着地理标识的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地方人文图景,也一并成就了美丽中国的文化符号和历史底蕴。对于尚未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且具有地方特质的人文底蕴,不仅需要给予尊重,更需要保护和传承,而不应该对其随意破坏、查封禁止。

新农村建设和城市规划、城市更新,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样,这些具体行动也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需要经得起时间检验。因此,凸显地方特点,因地制宜,避免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须加以注意的。毕竟,赋予美丽中国更多人文特质,不仅仅是为了历史的记忆和当代的留痕,更是人类文明持续进步的有力证明。

总之,拥有明确的、具有相对刚性的物理量化测度,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客观标准和必要条件。而美丽中国的人文测度、法治规范、礼义廉耻、信用信任、人格尊严、责任担当、文化特质和历史传承,则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充分条件。具有保障规范属性的美丽中国的人文测度,不仅是构成美丽世界的中国方案,更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积累。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一级研究员)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生态文明 | 潘家华:美丽中国的人文测度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生态文明 | 潘家华:美丽中国的人文测度
生态文明 | 潘家华:美丽中国的人文测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