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作者:丰丰说历史

2001年,传奇人物张学良在檀香山安详离世,享年百岁。这位历史巨人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厚一笔,他的家族同样功勋卓著。张学良本人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亲身经历了无数重大时刻。

张学良的后裔中,三位儿子早于他离世,如今仅余的张闾琳远在美国。这位曾经的中国之子,已逐渐淡忘了母语,成为了美利坚的公民,这转变,或许令人感慨。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1994年,已届花甲之年的张闾琳,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他不仅是替逝去的父亲完成心愿,更是承载着家族与历史的厚重期许。

张闾琳,身处如此家庭背景,他的人生轨迹又是怎样的呢?他如今的生活状态,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同探寻。

【极其坎坷的父母爱情】

1927年春,南方的北伐战争正如火如荼,国共两党关系紧张,仿佛随时都会爆发冲突。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北方的平静生活。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洋政府仍沉浸在夜生活的欢乐中,名流雅士们依旧穿梭于各种社交场合。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春日的天津蔡公馆,灯火辉煌,一场舞会优雅展开。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少帅张学良与赵一荻相遇,她人称“赵四小姐”。两人的目光交汇,仿佛春风吹过湖面,涟漪轻泛,从此情根深种,一见钟情。

赵一荻,16岁的她,青春如梦,懵懂而纯真。而那时的张学良,英俊潇洒,却已有了相伴一生的于凤至。

张学良与赵一荻,如出一辙的家世背景,犹如天作之合。张学良,声名远扬,而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也在北洋政府中举足轻重。两人的结合,堪称珠联璧合。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自从那次舞会上的惊鸿一瞥,张学良与赵一荻便如磁石般相互吸引。他们的感情如春日的暖阳,迅速升温。短短一年后,张学良渴望与赵一荻在沈阳共筑爱巢,共度余生。

尽管此事充满挑战,但阻碍它的两大力量不容忽视。一是张学良的深情妻子于凤至,她的坚持如磐石;另一则是赵一荻的坚定父亲赵庆华,他的反对如狂澜。

赵庆华对女儿的婚姻抱有期望,渴望她与张学良结为连理。但身为赵家的大家长,他无法放下家族的尊严,容忍赵一荻成为张学良的妾室。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赵一荻的心早已牢牢系在了张学良身上,她坚决要随他共赴东北。赵庆华得知此事后,愤怒难当,决意割舍与赵一荻的父女情分,于天津《大公报》上发布声明,公开与她断绝关系。

赵一荻犹如风筝随张学良的线而动,但前方,于凤至这位原配夫人正燃烧着怒火,等待她的,将是一场未知的风暴。

尽管于凤至的出身不及赵一荻那般显赫,却也并非卑微平凡。两者之间的差距,并未大到天壤之别。

于凤至,她不仅是张家的媳妇,更是张家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的父亲与张作霖情同手足,两家情谊深厚。嫁入张家后,她更是赢得了全家的喜爱与尊重,无人愿意让她承受丝毫委屈。她以智慧和贤良赢得了人心,为张家在东北赢得了无数赞誉。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于凤至,这位张家的重要成员,多年间孕育了三子一女,她不仅因此在张家确立了稳固的地位,更是赢得了全家人的深深喜爱和尊重。

于凤至听闻张学良有意带赵一荻归家,内心难免掀起波澜。张学良亦知原配之情难违,故而左右为难。最终,他寻得一策,将赵一荻暂居沈阳别苑,与己相伴,同时寻觅良机,恳请于凤至接纳赵一荻。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1929年,赵一荻的肚子里孕育了新生命,那是张学良的第四个儿子张闾琳。在那个“母凭子贵”的年代,赵一荻因儿子的到来而获得了于凤至的认可。虽然她并未正式成为张家的一员,但母子俩被允许住进了大元帅府,开始了新的生活篇章。

真是令人惋惜,张闾琳的童年还未画上句号,便不得不面对生活的流离失所。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颠沛流离的寄养岁月】

于凤至内心对赵一荻始终有所保留,张闾琳诞生后不久,赵一荻便携子赴港,自此她在张学良身旁的日子变得屈指可数。

在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目睹东北大片领土沦陷,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怒。他对蒋介石的不满情绪也日益增长。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1936年联手发动了“西安事变”。这一事件反映了张学良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完整的坚定维护。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在共产党的巧妙调解下,西安事变最终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蒋介石也同意了与共产党联合抗日。从构建抗日统一战线的角度来看,张学良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的这一决策对于中国的团结和抗日事业的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蒋介石的心胸却如同针尖一般狭窄,对于任何挑衅都怀揣着强烈的报复心理。在张学良亲自护送他回到南京后,他竟将其扣押囚禁,真是令人发指。这样的行为不仅违背了人之常情,更违背了历史正义的原则。

面对张学良的困境,赵一荻心如刀绞,于凤至也深感忧虑。然而,蒋介石决心坚定,欲将张学良困住,对各方求情充耳不闻。最终,他仅同意让于凤至陪伴在张学良身边。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其实,赵一荻内心深处极度渴望陪伴在张学良的身旁。她携着张闾琳准备启程南京,却恰逢抗战烽火连天,命运弄人,她和张闾琳只能暂时在香港驻足。

在香港的三年里,赵一荻母子相依为命。她时刻思念着远方的张学良,同时,她也没忘记对儿子的教育投入。

当母子俩初抵香港,张闾琳恰好迎来了学习的黄金时期。赵一荻果断地将他送入一所顶级学府。在那里,张闾琳如饥似渴地钻研英语,仅用三年的时间,他便如同掌握了魔法般,能与外国人流畅交流。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1940年,赵一荻得知张学良被迁移到贵州,心中忧虑不已。她毅然决定返回张学良身边,但内地正被日寇肆虐,带着儿子张闾琳恐不安全。于是,她只能独自踏上寻找爱人的征程。

赵一荻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将张闾琳托付给曾经的军需官、外国友人伊雅格夫妇。自那时起,张闾琳的寄养生活便开始了,他如同一只无家可归的小鸟,在赵一荻回到内地的那一刻,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伊雅格,温文尔雅,学识渊博,早早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东北的岁月,他身为张作霖和张学良的军需官,深得人心。张学良与他相见恨晚,两人结为知己。当时,伊雅格夫妇在香港,赵一荻得知后,便放心地将张闾琳托付给了他们。

伊雅格夫妇与张闾琳随着战争的蔓延而不断漂泊。他们乘船回归英国,却遭遇德国的轰炸。于是,他们再次启程,历经千辛万苦,横跨大西洋,穿越美国,最终在旧金山安家落户。

在旧金山的怀抱中,张闾琳终于找到了他的归宿,生活开始悠然自得,如同一个游子找到了家,他的心在这里安定下来。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替父回国终完成遗愿】

伊雅格夫妇尽管不确定要陪伴张闾琳多久,但他们深深珍视与张学良的友谊,将张闾琳视作自己的孩子。张闾琳的聪明才智和流利的英语,使得他们之间的相处更加和谐愉快。

当张闾琳和伊雅格抵达旧金山时,张闾琳已然到了中学适龄期。伊雅格,这位热心的朋友,立即开始张罗张闾琳的入学事宜,尽自己所能,确保他顺利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赵一荻历经波折,终于在内地与张学良重逢,然而命运捉弄,他们却双双被囚禁,与儿子失去了宝贵的联系,赵一荻的内心痛苦不已。

直到1952年,23岁的张闾琳学业有成,正迈向更高的学位殿堂,这时他才得知父母的音讯。由于长期浸润在英语环境,张闾琳已渐渐遗忘了汉语的美妙和汉字的韵味。

尽管美国的教育水平举世闻名,张闾琳在此仍接受了卓越的教育。伊雅格不仅资助张闾琳继续深造,更如同对待亲子般倾尽全力栽培,他的热忱与投入令人动容。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1956年,张闾琳跨越千山万水,终于在台湾的怀抱中找到了久别的母亲,与父亲的重逢也擦去了十五年的记忆尘埃。

历经岁月洗礼,张学良与于凤至孕育的三子中,长子与三子已远去,二子亦因早年车祸沉睡,生命岌岌可危。在这风云变幻的世间,张闾琳,张学良的唯一健在之子,成为了家族传承的希望。

这次相聚犹如一场匆匆的邂逅,几天后,张闾琳便踏上了返回美国的旅程,继续他的学业。然而,这次的别离并未阻断他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反而让他们的书信交流更加频繁而深情。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成年后的张闾琳,其人生篇章远比他的童年更加绚烂多彩,每一步都书写着非凡的传奇。

在加州大学的日子,他邂逅了军阀陈济棠的千金陈淑珍,两人仿佛前世有约,一见倾心。彼此间的身份地位亦相当,他们很快便在美国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爱情的结晶接踵而至,1962年长子张居信降生,1967年次子张居仰亦来到这个世界。

张学良的孙辈兄弟俩,继承了父亲的智慧与勤奋,学业有成。弟弟张居仰更是被誉为张家的“神通”。而张闾琳,毕业后顺利进入美国太空署,成为了一名杰出的航空航天专家。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张闾琳深知自己身上中国文化的不足,因此他热切地鼓励两个儿子多结交华人朋友,并到中国留学,尤其要深入学习汉语。两个孩子也极为乖巧,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甚至远超过了张闾琳自己。

在九零年代,张学良重获自由之身,他与赵一荻手牵手,跨越大洋,前往那片充满梦想的美国土地,与儿孙共享天伦。然而,在他生命的黄昏时分,心中却有一个无法填补的遗憾——他再也无法踏上那片熟悉又陌生的故土,看一看那片他深深眷恋的大陆。

怀揣着父亲的期望,张闾琳在1994年踏上了内地的土地,他特意前往张学良的故乡,那里的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他沉浸其中,感受父亲的情怀,多日流连忘返。

张学良唯一在世儿子:美国国籍不会汉语,64岁首回国完成父亲遗愿

自2001年张学良辞世,张闾琳便踏上了频繁的归国之旅,几乎是岁岁如约。这不仅是遵循先父的遗愿,更是他内心对故土的深切眷恋,那份落叶归根的渴望,如同磁铁般牵引着他。

现在的张闾琳,已是九旬有余。他的身体尚健,但长途跋涉已非易事。因此,他只能让儿子代他每年返乡,为祖先燃起一炷心香。

即使在美国生活了八十多年,张闾琳也从未忘记自己的中国根。尽管语言上的隔阂使他无法流利说汉语,但他始终坚守着身为中国人的骄傲,这份执着令人由衷敬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