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山区黄道乡:山河旧貌换新颜 砥砺奋进振兴路

作者:天眼新闻

4月的黄道侗乡,目之所及是动人图景,路之所至是通衢广陌。穿行在黄道乡的绿水青山间,一条条公路蜿蜒向前、一栋栋新居整洁雅致、一个个富民产业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村民群众朝气蓬勃、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上。

近年来,黄道乡牢记嘱托、感恩思进、感恩奋进,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任务,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强村富民”为载体、全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以特色小寨为抓手、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让脱贫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成为现实。

万山区黄道乡:山河旧貌换新颜 砥砺奋进振兴路

守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黄道乡地处贵州省东部的武陵山区,绵延的山脉为该乡带来丰富自然资源的同时,也禁锢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据统计,在2014年之前,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948户3324人,贫困村6个,综合贫困发生率达20.99%。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乡干群齐心协力、尽锐出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砥砺奋进打赢攻坚战、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截至2019年底,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脱贫摘帽后,黄道乡迎难而上、接续奋斗,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中之重。

万山区黄道乡:山河旧貌换新颜 砥砺奋进振兴路

“最近身体怎么样啊?生活中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走进田坪村鱼形组刘远良家中,田坪村党支部书记刘凡像往常一样,和刘远良拉起了家常。

“现在身体恢复得非常不错,再过一段时间就能痊愈了,感谢政府的各项政策帮扶,帮助我们解决家庭实际困难,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哩。”看到村干部来,刘远良高兴不已。身患鼻咽癌的他,需要长期就医治疗,家中生计靠妻子外出务工维持。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且家中还有2个上大学的孩子,昂贵的医药费和沉重的经济压力对刘远良无疑是雪上加霜。

“2022年,根据乡干部走访反馈的线索,了解到刘远良家的情况后,我们及时上报,通过召开村组民主评议会研判后,第一时间将其纳入监测帮扶,帮助刘远良申请了国家防贫预警专项资金,为其刚考入大学的女儿申请了助学基金,并号召社会企业家向其资助。”刘凡说道。

动态监测、精准帮扶是黄道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举措。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狠抓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大力推进重点人群监测帮扶专项行动,严把识别纳入关、干部帮扶关、风险消除关,及时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点的农户,全乡累计认定监测对象50户140人,共消除风险35户108人,占比77.1%,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消尽消,并有效防止“体外循环”,确保乡村振兴路上不让一户掉队。

抓发展,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时下,在黄道乡丹阳村李家园等地,2000余亩香柚花相继绽放,洁白似雪、清香扑鼻;

在百汇园蔬菜大棚基地,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每年可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近2万元;

在老顶沙生猪养殖基地,村“两委”成员和乡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指挥着温氏集团的运输员将477头生猪分批装车出栏,运往外地;

在长坳村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运输车装载着肥料正来回工作……

一幅幅产业兴旺的图景在黄道大地渐次展开。

万山区黄道乡:山河旧貌换新颜 砥砺奋进振兴路

产业振兴,是帮助农民群众实现稳岗就业促增收的关键“法宝”。近年来,黄道乡在探索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上从未停止脚步。黄道乡以“两强两富”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香柚、生态蔬菜、生态生猪产业,推动实现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富农民“口袋”、富农民“脑袋”。

据悉,截至2023年底,全乡共有10个村实现“村社合一”,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均在15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7个,占70%。

在黄道乡人口不到千人的长坳村,因荒山多、缺少合适的产业,曾是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空壳村”,也是名副其实的二类贫困村。

2019年过后,长坳村抓住全乡大力发展香柚种植这一契机,通过村企联建壮大集体经济,并采取“党建+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先后种植香柚2000余亩,让群众每年获得18万元土地流转金,同时还能获得60万元的“薪金”。

香柚产业的发展让群众致富增收,森林的覆盖率也提高到70%以上。在干群不断努力下,2023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5.7万元。

万山区黄道乡:山河旧貌换新颜 砥砺奋进振兴路

“一直以来,黄道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两强两富’目标,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引领力,增强产业发展的‘造血力’,激发乡村发展的新活力,促进生态香柚、生猪等特色产业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黄道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袁渊说。

黄道乡力坳村,提起党员罗仁长,村里人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年轻人很棒!”

2017年,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的罗仁长,积极响应乡里动员年轻人回乡创业的号召,回乡创业。罗仁长投入800万元在力坳村竹山冲创建了云飞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也力坳村第一个助农产业。

“我们村没有什么产业。罗仁长回来后带着大家养猪挣钱,年底还有分红,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村支书刘洪芹感慨道。

万山区黄道乡:山河旧貌换新颜 砥砺奋进振兴路

罗仁长的云飞牧业生猪饲养基地坐落在竹山冲四方田山上,这里山青水绿,远离村民生活区,视野开阔,空气流动性强,占地12亩,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年出栏生猪可达7000头。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罗仁长说道。他将公司生产出来的小猪按成本发放给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养猪的群众,并提供技术指导、饲料和销售渠道。通过这种“散户带动”模式,让群众参与进来,发展壮大生猪饲养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种植作物有收入、土地流转有租金、入园务工有工资、合作社入股有分红……在黄道乡,群众“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端稳“就业碗”、实现“致富梦”。

促振兴,因地制宜创建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农民富,还要带动农业强、农村美。

在贵州百汇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蔬菜大棚内,数个可移动育苗床整齐排开,一排排育苗盘摆放整齐,种植的辣椒苗长势喜人。企业的负责人唐浩轻轻按下按键,大棚里的自动喷淋系统便开始运转起来,细密的水珠从喷头均匀地喷洒出来。

万山区黄道乡:山河旧貌换新颜 砥砺奋进振兴路

今年年初,为了扩大种植规模,提升蔬菜品质,贵州百汇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搭建了自动育苗大棚,棚内安装了移动苗床、育苗大棚温控系统、苗床自动化喷淋系统等设备。

“以前给菜苗浇水至少需要20到30个工人,安装了自动灌溉设备以后,一个人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浇水工作,大大节约了我们的人工成本。”该公司负责人唐浩介绍到。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一直以来,黄道乡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让农村成为幸福美好家园。

每年春天,走进黄道乡田坪村,一栋栋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天上蓝天白云,地下油菜花鲜艳夺目,路在花中,人在景中,宛如一幅幅画卷铺展,扮靓了美丽乡村。

万山区黄道乡:山河旧貌换新颜 砥砺奋进振兴路

看到宽敞的道路,齐全的配套设施,美丽的屋舍,让村民刘洪岸深有感触道:“这几年村子变化很大,村容村貌美了,村民日子富了,得益于乡村产业振兴带的带动发展,时常有游客来拍照、游玩,真是热闹了不少。”

田坪村的变化只是黄道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23年7月以来,黄道乡以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为抓手,聚焦建设一批特色小寨目标,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充分考虑各村具体差异、资源禀赋各具特色等情况,,有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切实让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黄道乡始终坚持把始终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农村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齐短板弱项,全力改善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

2023年,全乡完成公路提级改造9.5公里,新铺设水管30000余米,建成农村卫生户厕435座,增设垃圾集中收集点8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率、收集处理率均达100%;乡属四所学校全部规范达标,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一组组数据的背后,凝聚着全乡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凸显着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

万山区黄道乡:山河旧貌换新颜 砥砺奋进振兴路

所有的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所有的奋斗,都揭示着新的愿景。如今,黔东侗乡的大地上生机盎然、风景正好,黄道乡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新的奋斗目标不断进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不胜不还。

通讯员 陈国荣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阙成岱

编辑 葛永智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