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遇·桐梓】马鬃苗族乡龙台村:桐梓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村落

作者:娄山关

开栏语

为乡村述史,为乡愁立心。3月12日“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启动。桐梓县融媒体中心将通过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以《乡遇·桐梓》为名,勾勒村落自然“面貌”、描绘村落历史“足迹”、记录村落特别“故事”,展现村落独特“神韵”。请您跟随我们一同走进桐梓,去遇见那山、那水、那人、那事、那情,去体验那份淳朴而真挚的乡愁,去感悟那份深深植根于泥土中的生命力量和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今天《乡遇·桐梓》栏目开栏,期待您的关注与陪伴。

芦笙舞、拦门酒、长桌宴、踩山节……穿过薄雾,在丝竹声中,我们走进马鬃苗族乡龙台村,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感受龙台的魅力。

解放初期,重庆万盛、桐梓松坎等地的苗族人民陆续迁徙到马鬃居住,形成了以中岭、中岗、龙台、梅子为主的苗族人口聚居地。

【乡遇·桐梓】马鬃苗族乡龙台村:桐梓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村落

龙台村,国土面积8平方公里,距桐梓县28公里,平均海拔1350米,森林覆盖率达75%。现有户籍人口207户778人,其中苗族161户631人,是桐梓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村落。

【乡遇·桐梓】马鬃苗族乡龙台村:桐梓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村落

马鬃苗族乡龙台村以民族服饰、婚嫁习俗、特色民俗等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为抓手,通过举办各种民族庆典活动,以苗族刺绣蜡染、长桌宴、篝火晚会等形式,帮助当地群众增收,为该村发展注入了源源活力。

【乡遇·桐梓】马鬃苗族乡龙台村:桐梓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村落

《峒溪纤志》记载:“笙大如盂,长二尺,止六管,此六律。初起六同,未伦之制也。以依歌曲,韵颇悠扬,古穆澹宕,可于此求元音之始。”

苗族芦笙歌舞在历代少数民族地区都非常流行,芦笙制作技艺在苗族同胞生产生活中也是一门珍贵的技艺。

【乡遇·桐梓】马鬃苗族乡龙台村:桐梓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村落

苗与芦笙,“笙笙”不息。在苗族有一句俗话,“芦笙和鼓不能丢,无论走在哪,都得带上”。芦笙作为苗族同胞最具代表的乐器,是他们的文化瑰宝。

【乡遇·桐梓】马鬃苗族乡龙台村:桐梓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村落

打磨笙斗、开笙管孔定位、组装笙管、放置笙簧片、调音等,眼前这位专心致志制作芦笙的人便是熊金刚。看似简单的芦笙制作,除了需要制作人的精雕细琢,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乐感。“最难的是装簧片,这个簧片要反复调试,要调到这个单音准确、和音协调。”马鬃苗族乡龙台村芦笙制作传承人熊金刚说道,我会继续做出更精品的芦笙,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参与这个芦笙的制作,把芦笙文化传承下去。”

【乡遇·桐梓】马鬃苗族乡龙台村:桐梓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村落

脱贫攻坚以来,龙台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立足苗族特色文化优势,以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民族文化为灵魂,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探索出了一条红色文化、苗族风情、绿色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打造3A级苗族风情景区,建设乡村旅游民宿32户,床位700余个。

【乡遇·桐梓】马鬃苗族乡龙台村:桐梓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村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族特色鲜明的龙台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龙台、探访龙台、了解龙台。

【乡遇·桐梓】马鬃苗族乡龙台村:桐梓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村落

“依托丰富的苗族文化资源,我们的旅游业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也为外界了解苗族文化打开了一扇窗。”马鬃苗族乡龙台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志贤说道。“接下来,我们也会进一步引导苗族同胞去传承和保护好民族技艺,让我们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源远流长。”

【乡遇·桐梓】马鬃苗族乡龙台村:桐梓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村落

2017年龙台村被国家民委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融合发展中龙台村释放出了苗族村寨的无限活力,展现新时代下苗族同胞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记者札记

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上,感受淳朴的民族风情。新时代苗族村落的发展,是一场守护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只有深植于本土文化,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充分调动群众力量,才能让苗族村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民族与世界的生动纽带。

(记者:万莲莲 王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