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国为何无法走向文明:无契约精神与私产概念,仅有扩张思维

作者:松国际

俄国的历史总是与扩张紧密相连,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吗?从16世纪到19世纪,俄国的农业制度几乎没有变化,可它的领土却在持续扩大。

俄国为何无法走向文明:无契约精神与私产概念,仅有扩张思维

在16世纪,俄国的农业面貌呈现出一种非常原始的模式,使用的主要农具是“索哈”,一种比普通犁轻便得多的早期农具。

这种犁操作简便,可效率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求。俄国的主要作物是黑麦,这种作物适应力强,能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但产量是众多谷类作物中最低的。

俄国为何无法走向文明:无契约精神与私产概念,仅有扩张思维

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俄国的土地策略和社会结构也呈现出独特的特征。在这个时期,俄国采用的是三段式轮作制,这意味着要将土地分为三部分,其中一部分每年需要休耕以恢复土壤肥力。

这种农业系统在英国早在中世纪末期就已被放弃,在俄国由于缺乏更有效的农业技术和改革的动力,这一制度被保留了下来。

俄国为何无法走向文明:无契约精神与私产概念,仅有扩张思维

进入17世纪,俄国的扩张速度无人能及。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末,莫斯科平均每年获得约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600年时,莫斯科公国的面积已经相当于欧洲其他地区的总和。在17世纪上半叶,俄国更是完成了对西伯利亚的征服,获得的领土面积是欧洲的两倍。

俄国为何无法走向文明:无契约精神与私产概念,仅有扩张思维

领土迅速扩张,但俄国的内部结构和土地政策却显示出一种特殊的模式。与西方不同,俄国没有形成一个以契约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从莫斯科公国到沙皇时代,土地所有权没有明确归属于个人,是属于国家即大公或沙皇所有。这种制度使得俄国的土地无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资产,只是作为维持基本生计的手段。

俄国为何无法走向文明:无契约精神与私产概念,仅有扩张思维

这样的政治和土地制度直接影响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在俄国,农民经常处于贫困状态,他们的生活只能依赖于自己能够耕种的土地,这些土地往往又是质量较差的。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没有太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的主要出路只能是放弃农业,尝试成为商人或工匠,或是进入官僚体系。

俄国为何无法走向文明:无契约精神与私产概念,仅有扩张思维

这种依赖土地的生活方式没有为俄国带来长期的稳定和繁荣。土地的过度开发和农业的低效率,使俄国土地广阔的同时际产出却远不如广阔的领土。

俄国的政治制度也让国家的管理效率极低。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腐败和效率低下成为常态。这种情况在俄国的历史上一再出现,成为阻碍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俄国为何无法走向文明:无契约精神与私产概念,仅有扩张思维

在18世纪,俄国的扩张政策继续强化。彼得大帝时期,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西化改革,试图将西方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入俄国,以提升国家整体的竞争力。

在进行了广泛的改革之后,俄国的基本土地制度和社会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农民依然是国家体制的底层,土地依然是国家的控制对象,没有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俄国为何无法走向文明:无契约精神与私产概念,仅有扩张思维

19世纪,俄国的农业仍停留在相对原始的阶段。尽管引入了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和作物,但这些改变没有从根本上提升俄国的农业生产效率。

这个时候俄国的扩张政策也达到了新的高峰,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的扩张。这一时期,俄国在中亚地区的势力迅速扩大,控制范围从西伯利亚扩展到了中亚的大片地区。

俄国为何无法走向文明:无契约精神与私产概念,仅有扩张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俄国的领土扩张不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土地,还是为了保护其巨大的领土不受外来侵犯。

根据历史学家的分析,俄国的扩张策略背后,有着深层的安全考虑。只有不断扩展其边界,俄国才能在其庞大的领土上维持稳定,保护自身免受外部威胁。

俄国为何无法走向文明:无契约精神与私产概念,仅有扩张思维

这种以土地和扩张为核心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俄国的安全,但也使俄国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困境。

因为过度的扩张和对土地的依赖,俄国没能有效的发展其工业和现代经济体系。这直接导致了俄国在面对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欧洲国家时,逐渐显露出其发展的滞后性。

俄国为何无法走向文明:无契约精神与私产概念,仅有扩张思维

尽管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领土,俄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没能有效利用这些优势,导致它在进入现代化社会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俄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以及后来的苏联时,都反映出了结构性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