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阿里系统最终陷入崩溃,裁员先裁“老实人”的结果,只降本没增效

作者:甜途

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深受工作的影响。工作不仅关乎体面和人际关系,更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关键。

过去,我们常认为只需努力、表现优异、工作勤奋,就能找到好的出路。然而,真正的职场环境却不尽如人意,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技术娴熟的毕业生,也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尤其是年过中年者。

有观察指出,阿里曾进行大规模裁员,其中多数对象是35岁以上的员工。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个趋势:很多来自底层家庭的高中生开始追求计算机类专业,因为他们认为这能带来高薪。然而,当众多人都选择通往“罗马”的道路时,这条路可能早已被人发现,很可能已经处于“过时”的状态。

阿里系统最终陷入崩溃,裁员先裁“老实人”的结果,只降本没增效

未来,这类人才可能会面临饱和,即便拥有985、211学历也不一定能确保高薪或进入互联网“大厂”。

我们眼中那些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并不一定稳定。近年来,像腾讯、阿里等名企频繁进行裁员,这对经常在网上活动的毕业生来说并不陌生。

以阿里为例,仅在23年裁员了大约2万人,甚至核心技术部门也未能幸免;裁员对象中有相当比例是35岁以上的老员工。笔者还记得,曾阅读过一篇有关此事的采访报道。

阿里系统最终陷入崩溃,裁员先裁“老实人”的结果,只降本没增效

一位毕业生原本想着能为老同学介绍工作,因为在“大厂”工作虽然常常加班,但薪水相对其他行业更丰厚。出乎意料的是,很快就收到解雇通知,尽管之前并没有出现过工作失误。

多个系统崩溃导致裁员先针对那些“老实人” 对于中年被裁员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沉重打击和巨大压力。但当行业形势和企业管理者决定减少员工时,这并非由普通员工来决定。

这些大型企业的裁员行为甚至对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志愿选择产生了影响。计算机专业的报考热度下降了,因为家长们开始认识到:即使是优秀学生在35岁后也可能被裁员,这并不可靠。

阿里系统最终陷入崩溃,裁员先裁“老实人”的结果,只降本没增效

双十一之后,阿里的多个系统出现崩溃,引发了网上的热议。很多评论者指出:这正是由于不合适的用人政策导致的问题,裁员首先瞄准了那些“老实人”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

领导们或许认为大规模裁员可以“减少成本增加效率”,尽管工资成本确实下降了,但并没有达到所谓的“增效”。他们可能将裁员对象视为负担,然而这些员工实际上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完全反对裁员;如果有人偷懒耍滑,却与认真工作的人拿着相同的薪水,后者甚至会支持将他们开除。

阿里系统最终陷入崩溃,裁员先裁“老实人”的结果,只降本没增效

问题就在于很多企业在裁员时,倾向于优先挤掉那些不擅长讨好、只专注于工作的“老实人”。这些人通常缺乏圆滑手腕,勤奋工作但不擅长取得功劳,甚至偶尔会被推卸责任。

尤其是在技术领域有实力的人,可能不擅长或不愿意巴结领导。因此,在裁员之后留下来的往往是那些缺乏核心能力、工作表现不佳的人。问题最终会显露出来。

阿里系统最终陷入崩溃,裁员先裁“老实人”的结果,只降本没增效

挤走那些认真工作的员工也会影响到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工作态度。在企业不缺人手的情况下,他们不太喜欢35岁以上的员工,有着各种理由。毕竟,到了这个年龄,人的精力可能不如年轻时;家庭事务也需要花费精力。

而且,这些老员工对公司非常了解,可能不像新人那样小心谨慎,也不太容易被“唬弄”,难以被管理控制。但我认为,员工的优劣绝不是仅由年龄这个单一因素所决定的。

阿里系统最终陷入崩溃,裁员先裁“老实人”的结果,只降本没增效

那些偷懒的人自然应该被辞退,但实际上许多中年员工却是公司的主力,他们勤奋认真地工作。然而管理者对他们的要求却更加苛刻。

可以将其比作谈了五年的女友要求8万彩礼,男方觉得这要求太“物质”;但分手后,对认识半年的新女友却愿意支付15万。领导对新来的“年轻人”容忍懒惰,只要他们会说好话。

却无法接受那些已在公司工作了十年的老员工表现比刚刚入职时轻松些;他们认为这样会影响工作效率。殊不知很多人只是在领导面前假装努力罢了。

阿里系统最终陷入崩溃,裁员先裁“老实人”的结果,只降本没增效

裁员时优先裁掉老实肯干、认真工作的人,留下所谓情商高但不实际工作的人,这会导致更多年轻员工意识到自己的踏实努力可能得不到认可。对整个工作环境和效率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

在国内职场,年龄已成为求职的重要障碍。这可能与“人才过剩”的情况有关,用领导的话说:“你不干,还有其他人可以替代。”

这个问题并不仅限于人才的供应过剩。实际上,这反映了我们思维和习惯中存在的偏见。我们只看到年轻员工的活力,却忽视了中年员工的务实。

话题:你如何看待裁员时的选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