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没有GPS的伊朗,为何精准命中目标,难道北斗在助力?

作者:军武解析

以色列虽然试图通过关闭GPS信号支持来削弱伊朗的军事能力,然而伊朗却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实力。他们的导弹在长达2000公里的飞行过程中,依旧能够精准地命中预定目标,这无疑证明了伊朗在导弹技术上的高超水平。更为惊人的是,这些导弹在执行任务时,竟然能够实施所谓的S型机动,展现出了出色的机动性能。据传,导弹在下落过程中,还能做出上扬和冲下等极端动作,其命中精度达到了惊人的米级水平。尽管目前关于这款导弹的详细技术参数和运作原理,我们尚不得而知,但从已知的信息来看,伊朗的导弹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无疑为地区的安全形势带来了新的挑战。

没有GPS的伊朗,为何精准命中目标,难道北斗在助力?

今天我们要聚焦的话题是伊朗,他们首次从本土对以色列实施轰炸,这一举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伊朗不仅展示了惊人的精确度,更是与也门、伊拉克和叙利亚这三个国家联手行动,展现了其强大的地区影响力。这样的实力,唯有伊朗才具备,他们不仅是在向国内民众展示决心,更是在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宣告他们的领导地位。

关于你提到的炸弹造成的洞比预期小的问题,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伊朗减少了弹药的数量。我猜想这可能是伊朗出于某种考虑,不希望造成过大的破坏。事实上有消息称,中国就是其中的劝说者之一,他们希望伊朗能够控制行动的规模,避免给以色列提供反击的借口。美国也紧急与中国进行沟通,表达了对局势的担忧。

伊朗这个伟大的波斯民族,他们在各种利弊权衡之后,精心策划了这场行动。他们渴望复仇,但同时又必须确保行动的精确度和对伤害的控制。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既展示了伊朗的实力,又尽可能地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升级。

后来坊间开始流传出这样的消息,美国正积极寻求与伊朗取得联系,并试图与以色列进行深入的磋商。以色列方面明确表示,他们虽然不会直接对伊朗发起反击,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会坐视不理。以色列这样的国家,历来以坚韧和报复性著称,相信他们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当然他们不会选择空袭伊朗这样高风险的行动,但可能会采取其他更为隐秘和巧妙的手段,比如进行针对性的暗杀行动或在黎巴嫩等敏感地区制造一些麻烦。毕竟以色列的报复方式向来多种多样,让人防不胜防。

颇为引人瞩目的是,在记者会上,美国的安全事务发言人柯比做出了颇为引人注目的表态。他声称伊朗并未真正打击到以色列,而是得益于美国和以色列的联合行动,才得以成功拦截。这一说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毕竟众所周知,伊朗是此次针对以色列的行动的发起者。柯比的言论似乎在有意回避这一事实,颇显耐人寻味。

柯比进一步暗示,如果没有美国的协助,以色列可能会遭受更为惨重的损失,这似乎是在质疑以色列自身的军事能力。他暗示以色列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强大,这一观点无疑给以色列的国际形象投下了阴影。

更令人惊讶的是,柯比还透露,以色列的导弹多数来源于美国进口,包括备受瞩目的铁锤导弹也是由美国制造,由于从美国运输导弹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以色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导弹支持,这一言论无疑揭示了以色列在军事上对美国的高度依赖,也让人对美国的军事援助角色产生了新的思考。

伊朗之所以选择使用无人机和导弹,主要归因于他们与以色列之间的一千多公里的距离。火箭弹由于射程限制,无法有效打击以色列,因此伊朗采用了这种反制模式,既是一种战术选择,也带有强烈的威慑意味,我个人认为伊朗在某些方面的宣传可能有所夸大。例如他们声称一颗导弹的成本仅为300万元,这在现实中似乎不太可能。

至于以色列关闭伊朗的GPS信号支持,这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GPS信号在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用于导弹和无人机的导航与定位。以色列担心伊朗可能利用这些高精度导航工具发动袭击,因此决定关闭对伊朗的GPS信号支持,旨在削弱其在导航和定位方面的优势,从而确保国家的安全。这一举措无疑显示了以色列在应对潜在威胁时的果断与决心。

采取这一举措,无疑为以色列的安全提供了额外的保障,但同时也削弱了伊朗的作战效能。尽管以色列已经决定关闭对伊朗的GPS信号支持,意图通过切断这一关键导航手段来削弱对手,然而伊朗并未因此束手就擒。他们转而依靠其他导航与定位技术,如先进的惯性导航系统,该系统通过精准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能够推断出自身在复杂环境中的准确位置和姿态。

除此之外,伊朗还灵活运用地面基站和卫星通信,确保能够获取精确的位置信息。在地图、雷达和其他传感器的辅助下,他们依然能够进行有效的导航和定位,尽管关闭GPS信号支持对伊朗的导航能力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却远未能完全阻止其进行精确导航和定位。这充分展示了伊朗在应对外部压力时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伊朗在导航和定位方面展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灵活性,尽管面临一些外部限制和挑战,但他们仍然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有效的导航和定位,然而,关于伊朗如何利用各种导航系统进行导弹制导的具体细节,目前仍存在一定的猜测和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证据和信息来证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