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约东扩”可以有另类的表述吗?

作者:闻笑看世界
“北约东扩”可以有另类的表述吗?

客观地说,“北约东扩”只是一种战略性“表述”,而非概念性“定义”,当然可以有另类的“表述”。比如叫“东欧西进”也未尝不可。

实际上,不管是叫“北约东扩”、“北约北扩”、“东欧西进”,还是叫“北约扩张”,都不是“中性”的,都不足以涵盖它的实质,唯有“北约规模扩大”才是最准确的中性描述。

而之所以有“北约东扩”这样的表述,无非是在突出战略重点而已。其实质就是,什么样的叫法对自己有利,就会有相应的描述。

实际上,之所以有“北约东扩”这样的“表述”,起因就是苏联解体后一些原华沙集团国家和前苏联国家选择了加入北约组织。这对俄罗斯等国显然不利,于是就有了“北约东扩”的说法。然而,如果从北约的角度来说,则只是阵营扩大而已。

“北约东扩”可以有另类的表述吗?

在1999年至2004年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10个国家加入了北约。而这些国家位处欧洲东部,且都与前苏联有关联。基于战略考量,非西方阵营将其称之为“北约东扩”。

称之为“北约东扩”,显然是意在突出北约的“主动性”,甚至暗含着北约的“侵略性”。但如果结合北约的“入约条件”和“入约程序”来分析,则可能就会有另一种解读了。

以上这10个国家都是有着多年的申请和审批程序,最后才得以加入北约的。此外,一个仅有1000多万人口的小国匈牙利就能让瑞典等了足足一年多才成为北约正式成员,说明什么?说明不是强迫的,说明北约是有门槛的,也说明北约并不是个“一言堂”组织。

那么,这些东欧国家为何“挤破头”的加入北约这个军事组织呢?显而易见,它们“有所图”。因为它们认为北约能够保护它们。所以,叫“东欧西进”也未尝不可。

其实,俄罗斯也曾有过加入北约的念头,甚至还曾有过“申请”。所以,纠结于北约这个组织的性质并无实际意义。而更应该思考的是,这些原苏联阵营和原苏联国家为何会义无反顾地加入北约?俄罗斯为何就不具备这样的“吸引力”呢?

“北约东扩”可以有另类的表述吗?

直白地说,不管北约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哪怕是侵略成性),但有些事实却是不容否认的。比如,自北约1949年4月4日成立以来,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退出该组织(法国只是退出过北约军事系统,但并未退出北约这个组织);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北约成员被开除、被北约自己揍;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北约成员国被“外人”揍。也许,这就是北约的“吸引力”。

苏联曾主导和建立了与北约对抗的“华沙集团”,然而,这个集团后来变成了“一言堂”组织。所以,华沙集团成员波兰被“逼”过,捷克斯洛伐克被“揍”过,苏联坦克开进过布达佩斯。也许正是基于此,在苏联解体后,波兰、捷克、波罗的海这些国家迅速倒向了北约。

在不是北约成员的乌克兰被揍后,曾在两大军事集团外“中立”了几十年的俄罗斯两个邻国芬兰和瑞典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北约,为什么?原因其实已无需赘言。

“北约东扩”可以有另类的表述吗?

在舆论场上,经常会有人提出如下问题:北约是为了对付苏联而成立的,苏联解体了,北约为何不解散,是要对付谁呢?对于这个问题,早在北约成立之初,时任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就有过“解读”。

北约成立后,苏联表示强烈反对,认为是针对它的。对此,时任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表示,北约并无特定的针对者,而是针对未来侵略者的保护措施,如果苏联认为是针对它的,历史会证明它应该被针对。这其实也回答了现在的北约针对谁的问题。

历史没有假如,但也不妨假设一下:假如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这些国家不是北约成员的话,它们会遭遇乌克兰现如今这样的命运吗?也许,它们会比乌克兰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