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作者:铁道兵文化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一、 铁道兵礼堂

各军兵种机关办公楼外观造型各异,有“海军大庙、空军楼,总后什么都不落后”之说。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铁道兵办公楼虽然不算高大,但在京西那一带,当时也称得上雄伟壮观。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各个大院里功能齐全,就像一个独立的小社会。工作、生活、商场、医疗、幼儿园、小学、食堂、礼堂、游泳池等一应俱全,凡事不用出大院。

大院礼堂总后的最牛,号称“第二人民大会堂”,我去过几次,装修的富丽堂皇,酷似宫殿。

铁道兵礼堂外装朴实无华,内装简陋实用。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铁道兵礼堂培育了一批全国、全军知名的歌唱舞蹈、乐器演奏、杂技表演艺术家。编排演出了很多反映部队生活的精彩节目,充分发挥着为部队服务,为兵演出的功能。

我们在北京修地铁的部队,占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铁道兵文工团、杂技团每排练一场新剧目,都是我们先睹为快,连续演出多场,基本上让每个战士都看上。

每次到铁道兵礼堂看节目,部队就像过大年一样。战士们下班后,洗去身上的灰尘和汗水,换上干净的军装,匆匆吃罢晚饭,排着整齐的队伍,笑容满面,精神抖擞,一路行一路歌,兴高采烈的到铁道兵礼堂看节目。

我们团的团部和大部分部队驻在永定路一个废弃的沥青厂,与国家第七机械工业部(现在的航天二院)一路之隔。距铁道兵大院约有两站地,部队上下班都是列队步行。所不同的是,看节目比上工地走的更快,口号喊的更响,唱歌嗓门更高。

夜幕降临,铁道兵大院门口,一片沸腾。在工地探照灯强光的照耀下,一支支步伐整齐的队伍,像条条绿色的巨龙蜿蜒盘旋。帽徽、领章像繁星点点,红光闪烁。歌声、口号声和地铁施工的机械声连成一片,组成了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声震玉泉,响彻夜空。这个龙腾虎跃、威武霸气的镜头,,在其它军兵种大院门口是看不到的。

部队到达礼堂门口,稍作休整后,有序入场。集体看演出不发票,各单位按划分区域就坐。

部队进场后,就开始拉歌了。各连队唱的都是自己最拿手的歌,一歌未了一歌起,一歌更比一歌高。最显眼的还是那些指挥者,他们使尽浑身招数,千姿百态,大显身手。

拉歌最后是大合唱,指挥们用不同的姿势指挥全场唱同一首歌。那震天雷动的歌声,似乎把整个礼堂抬起,在歌声中飘荡。那震撼人心的场面,让人激动,让人敬佩,这些整天和泥土打交道的铁道兵,不但修路是英雄,唱歌也是明星。

铁道兵文工团、杂技团的节目内容丰富,演技精湛,兵味十足,很受指战员们欢迎。看的次数多了,战士们都能说出主要演员的名字,还会唱几句“金珠玛米亚古都、呀啦索……。

特别是演出结束后的谢幕,更是独树一帜。

其它单位演出结束后,演员都是站在台上亮相,然后领导上台握手接见、照相合影。

铁道兵文工团演出结束后,演员们彩妆从台上下来,沿着通道接见观众。他(她)们先向观众敬礼、握手,嘴里还亲切的说:“您们辛苦啦!”如果谁有运气,碰上和女演员握了手,那家伙就像立了三等功一样高兴,彻夜难眠,那个兴奋劲几天不消。

有一年铁道兵举行文艺汇演,每个师出一个团的业余宣传队,我们12师经过选拔,决定派59团宣传队参加汇演,56团、57团各派一名干事到会观摩学习,58团因参加抗美援越没有派人,我有幸参加了。

各单位的文艺节目,百花齐放,争芳斗艳。从不同角度,充分反映了铁道兵部队的政治、军事、施工、训练、后勤等风貌 。

汇演每天两场,除演员参加外,还安排一定数量的观众助威 ,礼堂里充满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

我们参加观摩学习的人员,每场都坐在最好的位置上,认真观看演出,还要写节目点评,在汇演简报上发表。

有个宣传队的“以冻治冻”的节目对我印象很深。说的是在严寒的冬天,利用自然冷冻的方法,解决了基坑开挖的护坡问题。

我们团在一个战备工程中,基坑离建筑物很近,既不能打桩,又不能放坡。我想要是在冬天,就可以采用“以冻治冻”的方法,可惜是在夏天。

后来工程师们采取了“冷冻护坡”法。即:在基坑两边打入一排带孔的钢管,再用冷冻机注入冷气将土冻实,保证边坡稳固不塌。

文艺汇演进行了一个多星期圆满结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特别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犹如参加了一期文艺专科培训,提高了对文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开发了我文艺创作的思路,尤其是曲艺方面。

我翻了一下手头的资料,至今我创作的曲艺作品有30多个,其中在中国建设报、城建工人报和基建工程兵报上发表的有10个,有的还被搬上舞台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部队和改工后企业的精神面貌。

除此之外,我还尝试写过短篇小说、电视小品和散文随笔。2002年5月我针对“豆腐渣工程”写的散文《燕巣于灯》,参加了首届老舍散文大赛,获得优秀奖和稿费50元(因名字没有写姓,邮局不给)。

中国建设报全文刊登,还加了编者按。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二、政治学院礼堂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是1951年12月经毛主席批准成立,培养部队中高级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的高等学府,行使大军区职权。

1954年4月开始教学1985年和军事学院、后勤学院合并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和铁道兵大院斜对门。

政治学院礼堂在部队礼堂中排名第二,在京城也是大名鼎鼎。

地铁一号线开工那天,曾在这里举行了干部动员大会。开工后,很多文艺团体对部队进行慰问演出。中国京剧院的《红灯记》、北京京剧团的《沙家浜》、上海京剧团的《海港》等。演出场地都在政治学院礼堂。这里的灯光、音响等条件比铁道兵礼堂好。因为是国家级剧团演出,观众除部队外,还留给有关单位分配一些。

每次演出结束,师领导上台讲话致谢,并赠送师证章厂敬制的毛主席像章。他们最喜欢的是有毛主席对地铁批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字样的像章,有纪念意义。

因为演出多了,彼此关系融洽,剧团经常主动来要毛主席像章。我的邻居文参谋是毛主席像章设计者,据他说,北京京剧团团长谭元寿就来要过。他还给他们送过几次,每次谭元寿很客气,还给他敬过礼呢。

政治学院礼堂放电影多,特别是新上映的电影。我们团 除在这里看文艺演出外,还经常到政治学院礼堂看电影。

1968年部队进行整党教育,我随政治处姚副主任到一连下工作组。一连是一个先进单位,驻地在万寿路。姚副主任骑自行车驮着行李走大路,我背着背包走小路,时间差不多。

有一天,团里通知一连晚上到政治学院礼堂看电影,连队一片欢腾。

晚饭后,副连长带队前往,工作组和指导员、连长研究教育情况。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突然发现部队回来了。副连长急匆匆的走进会议室,站在毛主席像前号啕大哭,嘴里不停的说:毛主席呀毛主席,我对不起您老人家,我犯了大错误!

我们大吃一惊,都急忙过来,姚副主任忙问怎么回事?副连长哽吟着说:我们迟到了5分钟,营长不让进大院。

姚副主任说:你别哭了,现在当务之急是稳定部队情绪。指导员决定,马上召开班长开会,讲清道理,让班长作工作。

在班长会上,领导们从时间就是生命的高度,讲了迟到的后果。要通过这次迟到,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增强 时间观念 ,加强连队作风建设。

我讲了讲放电影的规定要求。几个单位在一个场地看电影必须遵守时间,到点就开,不等人,特别是在礼堂,大家看的正有兴趣,呼啦啦讲进去一个连队,那就乱套啦。营长不让进院是对的,一来是维护礼堂秩序,二来也是避免对连队造成不好影响,因为观众最不喜欢迟到的人。

最后,姚副主任冲着我说,电影组想办法给一连单演一场。我当即表态可以。班长们立刻精神大振,回去马上传达,全连情绪稳定。

三、银杏树下的故事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是四大长寿树之一(松、柏、槐、银杏)。

玉泉路往西500米有两棵树龄700多年的银杏树,雄株高达25米,树干周长7米,雌株树干周长6米,是元代灵福寺的遗物,在北京大有名气。

在这两棵银杏树下,曾发生过很多生动的故事,也留下了不少的传世诗篇。历史的资料可在网上查询,我只说几个和北京地铁有关的故事。

1、地铁一号线开工典礼在银杏树下举行。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已有不少,故不再多说。下面是我1990年写的一篇短文,发表在《城建工人报》“往事难忘”专栏。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2、周总理保护古树。

两棵银杏树的位置在地铁一号线玉泉路站和八宝山站之间。为了保护古树,周总理亲自批示延长两站的距离,地面马路也要绕行。所以,现在银杏树前面的马路由三车道变成两车道。这成为周总理保护古树的美传佳话

3、给玉泉路小学作报告

我到工地广播室时,政治处杨青山副主任(后来任副政委)在九连蹲点。

我认识他是在1965年5.4青年节,新组建的12师57团在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召开第一届共青团代表大会,我作为连队代表荣幸参加了。杨副主任是共青团工委书记。微胖的身材,黝黑的脸膛,眼睛不大炯炯有神,面部表情严肃,说话口齿清晰,爱用排比句。听老兵们说,他曾经当过军事法庭的审判员,身上透着几分威严。所以有“老倔头”、“老认真”、“老阴天”之称。

杨副主任常到广播室来指导工作。他说,连队的同志很辛苦,写个稿件不容易,要全部播出。别看你在喇叭表扬几句,作用可大啦,有的还写信告诉家里呢!他还要求我多到工地看看,了解工程情况,自己写点现场报道。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部队冒雨施工的情况,广播后,他笑着对我说:“小刘啊,稿子写的不错呀,就这么写”。

如果有问题,他毫不客气,严肃批评。一次稿子广播完后,我正在放豫剧“朝阳沟”的唱片,他满脸不悦的来到广播室,很严肃的说:“小刘啊,你放的这是什么啊?咿咿呀呀的!”我说:“是豫剧朝阳沟”。他又问:“怎么还像失舵的船顺水漂流啊?工地要放部队歌曲,这样能鼓舞斗志”。我当即改正。

有一天,他又满脸微笑的来到广播室对我说“小刘啊,交给你一个光荣任务,给玉泉路小学作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报告。”我吃惊的说:“这个任务我不行,找别人吧。”他认真的说:“团代会你的材料我看过,你是连队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军事训练成绩优秀,讲这些就行啦。”我心里想,他连我的老底都清楚,看来这事推不掉啦。。我又说“我没有在那么多人前讲过话啊。”他鼓励说:“这没什么,锻炼锻炼吧,群工股张干事陪你去。”

那天晴空万里,天气炎热,玉泉路小学的师生们坐满了操场。我虽然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也控制不住内心的紧张。一个来小时的“报告”结束,汗水湿透了衣裳。

在回来的路上,张干事说:“讲的不错,掌声很热烈”。我松了一口气说:有您陪着,还是很紧张,那掌声我一声也没听见。”

银杏树下的故事还有很多,我曾在1999年5月13日《城建工人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白果树情思”,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四、忠诚卫士

12师在完成修建北京地下铁道任务期间,还完成了多项重要战备工程和重大政治活动的安全保卫任务。

1、参加毛主席接见红卫兵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1966年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主席8次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1千2百万人次。我们12师多次担负接见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

10月18日毛主席第5次接见红卫兵,我们团到现场担负安保任务。17日晚10点,部队在永定路沥青厂团部驻地集结 。我和大家一样,穿着崭新的绿军装,披挂着挎包(有发的面包、香肠)和水壶,腰扎武装带。一个个英姿勃勃,精神焕发。那个威武的气势,和在施工现场劳动时大不一样。

部队由团首长带队,分乘解放牌大卡车,经永定路上长安街,一路向东,行至西单下车。然后各单位徒步到预定位置。

部队分成两队,沿长安街两侧,从西单一直排列到天安门广场,我们机关的位置甚佳,在路南侧,面对天安门偏西一点。

为了确保毛主的安全,工作指挥部采取了多种接见的方式。有的是像“五、一”、“十、一”那样,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在天安门城楼上,红卫兵队伍从东向西穿过;有的是群众接见领导,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二环路上排好位置,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乘坐吉普车检阅式的接见;还有让红卫兵坐大卡车,从长安街从东向西驶过天安门;

我们参加的这次像国庆游行那样,红卫兵队伍从东向西走经过天安门,最后是广场上的红卫兵再涌向天安门。

由于都想见到毛主席,而且还想多看一会,所以红卫兵走过天安门时速度很慢,有的停下来不走。前面已经见到过毛主席的,一听《东方红》的乐曲声,就又往回返,还想再看看。站在天安门前面的停止不走,后面的往前挤,就连在广场上的也往前拥挤。红卫兵们一个个挥着毛主席语录,激动的热泪盈眶,嘴里不停的高呼“毛主席万岁、“我们要见毛主席”!

为了保证活动安全顺利,部队及时进行兵力调整,把天安门广场前面的由一列增加到四列,大家手挽手的组成一道人墙,奋力挡住广场上向前涌的人流。天安门城楼上的指挥人员也不断的在喇叭里喊:“同学们往前走,不要停留,后面还有很多同学呢!”这个喊声在当时的场合,根本不起作用。原计划3个小时的活动,结果用了5个多小时才结束。最后环卫工人清理现场,踩掉的鞋子装了好几车。

部队是最后撤场,虽然我们在现现场工作了20来个小时,一壶水、两面包早已喝干吃 净, 一个个口干舌燥,汗水湿透衣服,两只胳膊比干活还累。但大家很兴奋,一来是见到了日夜想念的毛主席,二来是圆满完成了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

2、给红卫兵放电影

为了保证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安全有序,后来采取对红卫兵按团、营、连、排、班编制,由部队派干部带队,进行几天军训。

有一天,领导让我们电影组给红卫兵放电影,地点在颐和园。那里住的红卫兵团是我们团周副团长负责。

下午5点多我们提前到达颐和园,到处都是红卫兵小将。他们一个个喜气洋洋,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因为明天他们要见毛主席的愿望就要实现。

周副团长带我们看了看放映场地,这是一个宽阔的大殿。他还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带红卫兵的情况,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兵感慨的说:这些娃娃们对毛主席的感情很深,都如入冬啦,有的还没穿棉衣,明天凌晨就要步行到西郊机场,等候毛主席接见,带他们比带新兵还操心。

晚上的电影是一个战斗故事片和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纪录片。小将们非常兴奋,特别是看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纪录片时,激动的热泪盈眶,异口同声的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那呼声,飞出大殿,漫延昆明湖,在颐和园上空回荡!

3、参加国庆20周年大庆活动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196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大庆。这次大庆面临的形势是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幕后挑衅,国际动荡不安。在国内也有不少人为安全担心。

国庆还要不要举行?伟大领袖毛主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智慧,决定国庆照常进行。并精心策划,运筹帷幄。先秘密进行核试验,让苏美困惑,成功的避免了潜在的威胁,确保国庆安全快乐。毛主席的果断举措,震惊了世界,鼓舞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信心,庆祝活动的准备工作迅速展开。

我们铁十二师好事连连,北京地铁一号线胜利建成通车,向国庆2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双代会”圆满召开,部队建设又上新台阶;特别是接受了参加国庆20周年庆祝活动的光荣任务。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长安街两侧的“标兵”;二是参加天安门广场的庆祝大会和晚上广场联欢。“标兵”由基层部队承担,大会和联欢由机关参加。

部队很多连、排干部和班长老兵们,在当年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当过“标兵”,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且参加国庆游行的人员,除参加阅兵的部队外,群众都是有单位、有组织,经过严格审查和短期训练的 ,从有利条件和安全系数上讲,要比接见红卫兵时大的多。

天安门广场上的活动分白天和晚上两场。白天是庆祝大会,晚上是群众联欢。 联欢活动主要是放礼花、文艺演出和跳集体舞。

集体舞内容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我们走在大路上》和《八月桂花遍地开》,教练是宣传队的63年唐山老兵唐云德。

集体舞的动作并不复杂,可对我们这些硬胳膊硬腿的人来说,还是难度很大的,一个个累的腰酸腿疼。经过20来天(每天半天)的艰苦训练,三个舞蹈基本学会了。

9月30日晚上10点,执行“标兵”任务和联欢晚会活动的人员在团部集结,然后分乘解放牌大卡车出发,到西单后,步行到达指定地点。我们联欢活动的地点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东边,周围是地方单位的群众。

北京的秋天,晚上气温已经变冷,但大家毫不在意,为参加20年大庆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

10月1日,毛主席和其它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庆祝大会,检阅了部队和群众游行队伍。由于我们所在的位置所限,虽然看不到大会和阅兵游行盛况的全貌,却能体验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军队的威武强大和人民的幸福欢乐。

晚上联欢最为壮观的是那五彩缤纷的礼花,一幅幅神妙娟丽的图案,燃亮广场上空,普照整个京城。

礼花之后,广场四周探照灯强烈的光柱,齐刷刷的射向夜空。在统一指挥下,光柱时而分散,时而集中,有时左右旋转,有时编成花网光环。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在夜景灯光的勾勒下,轮廓清晰,神秘莫测。

随着雄壮的乐曲响起,联欢群众翩翩起舞,那优美的舞姿,满面的笑容,充分表达了人民对伟大领袖和党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祝福,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活动结束后,我们部队最后撤场,回到营区,已近深夜。大家连续工作了25个小时,毫无倦意,余兴未尽,难以入眠……。

我曾听说过一位总部领导对铁道兵的要求是:站起来像个兵,集合起来像个 队伍。据我个人的体会,这个要求太低了。铁道兵不只会修路架桥,而且也能执行政治任务。兵是忠于人民忠于党之兵,是能征善战之兵;队伍是威武之师,胜利之师!

有诗为证:

英雄铁兵斗志昂,

玉泉路上摆战场。

精心修建地下铁,

开创历史新篇章。

战备工程千年计,

确保安全和质量。

政治任务当标兵,

忠诚卫士美名扬。

2024年4月22日

玉泉路的记忆(续) 作者/原铁道兵12师刘甲申

刘甲申简介

刘甲申 男 1944年3月出生,原籍河北省藁城县。1965年3月入伍,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在铁道兵、基建工程兵工作18年,曾任团电影组长、宣传干事,连队政治指导员,北京指挥部政治部组织处正营职干事。

1983年7月1日随部队集体转业,在北京城建集团所属企业任工会主席,党委书记。

退休后在中华文化学院跟王中年、徐湛教授学习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北京市市展览并获奖。

2011年在中国书画研究院举办的第七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中,其作品“双清春色”获金奖,被授予“中国美术百杰”称号;

2018年11月26日,其作品“科技托起新奥运”参加了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等单位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画家作品展”获奖。

是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2010年6月,通过“国画家”资质认证。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