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作者:鐵道兵文化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一、 鐵道兵禮堂

各軍兵種機關辦公樓外觀造型各異,有“海軍大廟、空軍樓,總後什麼都不落後”之說。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鐵道兵辦公樓雖然不算高大,但在京西那一帶,當時也稱得上雄偉壯觀。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各個大院裡功能齊全,就像一個獨立的小社會。工作、生活、商場、醫療、幼稚園、國小、食堂、禮堂、遊泳池等一應俱全,凡事不用出大院。

大院禮堂總後的最牛,号稱“第二人民大會堂”,我去過幾次,裝修的富麗堂皇,酷似宮殿。

鐵道兵禮堂外裝樸實無華,内裝簡陋實用。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鐵道兵禮堂培育了一批全國、全軍知名的歌唱舞蹈、樂器演奏、雜技表演藝術家。編排演出了很多反映部隊生活的精彩節目,充分發揮着為部隊服務,為兵演出的功能。

我們在北京修地鐵的部隊,占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鐵道兵文工團、雜技團每排練一場新劇目,都是我們先睹為快,連續演出多場,基本上讓每個戰士都看上。

每次到鐵道兵禮堂看節目,部隊就像過大年一樣。戰士們下班後,洗去身上的灰塵和汗水,換上幹淨的軍裝,匆匆吃罷晚飯,排着整齊的隊伍,笑容滿面,精神抖擻,一路行一路歌,興高采烈的到鐵道兵禮堂看節目。

我們團的團部和大部分部隊駐在永定路一個廢棄的瀝青廠,與國家第七機械工業部(現在的航天二院)一路之隔。距鐵道兵大院約有兩站地,部隊上下班都是列隊步行。所不同的是,看節目比上工地走的更快,口号喊的更響,唱歌嗓門更高。

夜幕降臨,鐵道兵大院門口,一片沸騰。在工地探照燈強光的照耀下,一支支步伐整齊的隊伍,像條條綠色的巨龍蜿蜒盤旋。帽徽、領章像繁星點點,紅光閃爍。歌聲、口号聲和地鐵施工的機械聲連成一片,組成了氣勢磅礴的交響樂,聲震玉泉,響徹夜空。這個龍騰虎躍、威武霸氣的鏡頭,,在其它軍兵種大院門口是看不到的。

部隊到達禮堂門口,稍作休整後,有序入場。集體看演出不發票,各機關按劃分區域就坐。

部隊進場後,就開始拉歌了。各連隊唱的都是自己最拿手的歌,一歌未了一歌起,一歌更比一歌高。最顯眼的還是那些指揮者,他們使盡渾身招數,千姿百态,大顯身手。

拉歌最後是大合唱,指揮們用不同的姿勢指揮全場唱同一首歌。那震天雷動的歌聲,似乎把整個禮堂擡起,在歌聲中飄蕩。那震撼人心的場面,讓人激動,讓人敬佩,這些整天和泥土打交道的鐵道兵,不但修路是英雄,唱歌也是明星。

鐵道兵文工團、雜技團的節目内容豐富,演技精湛,兵味十足,很受指戰員們歡迎。看的次數多了,戰士們都能說出主要演員的名字,還會唱幾句“金珠瑪米亞古都、呀啦索……。

特别是演出結束後的謝幕,更是獨樹一幟。

其它機關演出結束後,演員都是站在台上亮相,然後上司上台握手接見、照相合影。

鐵道兵文工團演出結束後,演員們彩妝從台上下來,沿着通道接見觀衆。他(她)們先向觀衆敬禮、握手,嘴裡還親切的說:“您們辛苦啦!”如果誰有運氣,碰上和女演員握了手,那家夥就像立了三等功一樣高興,徹夜難眠,那個興奮勁幾天不消。

有一年鐵道兵舉行文藝彙演,每個師出一個團的業餘宣傳隊,我們12師經過選拔,決定派59團宣傳隊參加彙演,56團、57團各派一名幹事到會觀摩學習,58團因參加抗美援越沒有派人,我有幸參加了。

各機關的文藝節目,百花齊放,争芳鬥豔。從不同角度,充分反映了鐵道兵部隊的政治、軍事、施工、訓練、後勤等風貌 。

彙演每天兩場,除演員參加外,還安排一定數量的觀衆助威 ,禮堂裡充滿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氣氛。

我們參加觀摩學習的人員,每場都坐在最好的位置上,認真觀看演出,還要寫節目點評,在彙演簡報上發表。

有個宣傳隊的“以凍治凍”的節目對我印象很深。說的是在嚴寒的冬天,利用自然冷凍的方法,解決了基坑開挖的護坡問題。

我們團在一個戰備工程中,基坑離建築物很近,既不能打樁,又不能放坡。我想要是在冬天,就可以采用“以凍治凍”的方法,可惜是在夏天。

後來工程師們采取了“冷凍護坡”法。即:在基坑兩邊打入一排帶孔的鋼管,再用冷凍機注入冷氣将土凍實,保證邊坡穩固不塌。

文藝彙演進行了一個多星期圓滿結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特别對我這個門外漢來說,猶如參加了一期文藝專科教育訓練,提高了對文藝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開發了我文藝創作的思路,尤其是曲藝方面。

我翻了一下手頭的資料,至今我創作的曲藝作品有30多個,其中在中國建設報、城建勞工報和基建工程兵報上發表的有10個,有的還被搬上舞台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這些作品,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部隊和改工後企業的精神面貌。

除此之外,我還嘗試寫過短篇小說、電視獨幕喜劇和散文随筆。2002年5月我針對“豆腐渣工程”寫的散文《燕巣于燈》,參加了首屆老舍散文大賽,獲得優秀獎和稿費50元(因名字沒有寫姓,郵局不給)。

中國建設報全文刊登,還加了編者按。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二、政治學院禮堂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是1951年12月經毛主席準許成立,培養部隊中進階政治工作上司幹部和理論工作者的高等學府,行使大軍區職權。

1954年4月開始教學1985年和軍事學院、後勤學院合并為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和鐵道兵大院斜對門。

政治學院禮堂在部隊禮堂中排名第二,在京城也是大名鼎鼎。

地鐵一号線開工那天,曾在這裡舉行了幹部動員大會。開工後,很多文藝團體對部隊進行慰問演出。中國平劇院的《紅燈記》、北京平劇團的《沙家浜》、上海平劇團的《海港》等。演出場地都在政治學院禮堂。這裡的燈光、音響等條件比鐵道兵禮堂好。因為是國家級劇團演出,觀衆除部隊外,還留給有關機關配置設定一些。

每次演出結束,師上司上台講話緻謝,并贈送師證章廠敬制的毛主席像章。他們最喜歡的是有毛主席對地鐵批示“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字樣的像章,有紀念意義。

因為演出多了,彼此關系融洽,劇團經常主動來要毛主席像章。我的鄰居文參謀是毛主席像章設計者,據他說,北京平劇團團長譚元壽就來要過。他還給他們送過幾次,每次譚元壽很客氣,還給他敬過禮呢。

政治學院禮堂放電影多,特别是新上映的電影。我們團 除在這裡看文藝演出外,還經常到政治學院禮堂看電影。

1968年部隊進行整黨教育,我随政治處姚副主任到一連下工作組。一連是一個先進機關,駐地在萬壽路。姚副主任騎自行車馱着行李走大路,我背着背包走小路,時間差不多。

有一天,團裡通知一連晚上到政治學院禮堂看電影,連隊一片歡騰。

晚飯後,副連長帶隊前往,工作組和指導員、連長研究教育情況。大約一個小時左右,突然發現部隊回來了。副連長急匆匆的走進會議室,站在毛主席像前号啕大哭,嘴裡不停的說:毛主席呀毛主席,我對不起您老人家,我犯了大錯誤!

我們大吃一驚,都急忙過來,姚副主任忙問怎麼回事?副連長哽吟着說:我們遲到了5分鐘,營長不讓進大院。

姚副主任說:你别哭了,現在當務之急是穩定部隊情緒。指導員決定,馬上召開班長開會,講清道理,讓班長作工作。

在班長會上,上司們從時間就是生命的高度,講了遲到的後果。要通過這次遲到,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增強 時間觀念 ,加強連隊作風建設。

我講了講放電影的規定要求。幾個機關在一個場地看電影必須遵守時間,到點就開,不等人,特别是在禮堂,大家看的正有興趣,呼啦啦講進去一個連隊,那就亂套啦。營長不讓進院是對的,一來是維護禮堂秩序,二來也是避免對連隊造成不好影響,因為觀衆最不喜歡遲到的人。

最後,姚副主任沖着我說,電影組想辦法給一連單演一場。我當即表态可以。班長們立刻精神大振,回去馬上傳達,全連情緒穩定。

三、銀杏樹下的故事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是四大長壽樹之一(松、柏、槐、銀杏)。

玉泉路往西500米有兩棵樹齡700多年的銀杏樹,雄株高達25米,樹幹周長7米,雌株樹幹周長6米,是元代靈福寺的遺物,在北京大有名氣。

在這兩棵銀杏樹下,曾發生過很多生動的故事,也留下了不少的傳世詩篇。曆史的資料可在網上查詢,我隻說幾個和北京地鐵有關的故事。

1、地鐵一号線開工典禮在銀杏樹下舉行。關于這方面的資訊已有不少,故不再多說。下面是我1990年寫的一篇短文,發表在《城建勞工報》“往事難忘”專欄。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2、周總理保護古樹。

兩棵銀杏樹的位置在地鐵一号線玉泉路站和八寶山站之間。為了保護古樹,周總理親自批示延長兩站的距離,地面馬路也要繞行。是以,現在銀杏樹前面的馬路由三車道變成兩車道。這成為周總理保護古樹的美傳佳話

3、給玉泉路國小作報告

我到工地廣播室時,政治處楊青山副主任(後來任副政委)在九連蹲點。

我認識他是在1965年5.4青年節,新組建的12師57團在北京市房山縣周口店,召開第一屆共青團代表大會,我作為連隊代表榮幸參加了。楊副主任是共青團工委書記。微胖的身材,黝黑的臉膛,眼睛不大炯炯有神,面部表情嚴肅,說話口齒清晰,愛用排比句。聽老兵們說,他曾經當過軍事法庭的審判員,身上透着幾分威嚴。是以有“老倔頭”、“老認真”、“老陰天”之稱。

楊副主任常到廣播室來指導工作。他說,連隊的同志很辛苦,寫個稿件不容易,要全部播出。别看你在喇叭表揚幾句,作用可大啦,有的還寫信告訴家裡呢!他還要求我多到工地看看,了解工程情況,自己寫點現場報道。

有一次我寫了一篇部隊冒雨施工的情況,廣播後,他笑着對我說:“小劉啊,稿子寫的不錯呀,就這麼寫”。

如果有問題,他毫不客氣,嚴肅批評。一次稿子廣播完後,我正在放豫劇“朝陽溝”的唱片,他滿臉不悅的來到廣播室,很嚴肅的說:“小劉啊,你放的這是什麼啊?咿咿呀呀的!”我說:“是豫劇朝陽溝”。他又問:“怎麼還像失舵的船順水漂流啊?工地要放部隊歌曲,這樣能鼓舞鬥志”。我當即改正。

有一天,他又滿臉微笑的來到廣播室對我說“小劉啊,交給你一個光榮任務,給玉泉路國小作個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報告。”我吃驚的說:“這個任務我不行,找别人吧。”他認真的說:“團代會你的材料我看過,你是連隊學習毛主席著作标兵,軍事訓練成績優秀,講這些就行啦。”我心裡想,他連我的老底都清楚,看來這事推不掉啦。。我又說“我沒有在那麼多人前講過話啊。”他鼓勵說:“這沒什麼,鍛煉鍛煉吧,群工股張幹事陪你去。”

那天晴空萬裡,天氣炎熱,玉泉路國小的師生們坐滿了操場。我雖然作好了充分的準備,但也控制不住内心的緊張。一個來小時的“報告”結束,汗水濕透了衣裳。

在回來的路上,張幹事說:“講的不錯,掌聲很熱烈”。我松了一口氣說:有您陪着,還是很緊張,那掌聲我一聲也沒聽見。”

銀杏樹下的故事還有很多,我曾在1999年5月13日《城建勞工報》上發表了一篇短文“白果樹情思”,表達了對往事的思念……。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四、忠誠衛士

12師在完成修建北京地下鐵道任務期間,還完成了多項重要戰備工程和重大政治活動的安全保衛任務。

1、參加毛主席接見紅衛兵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1966年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主席8次接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1千2百萬人次。我們12師多次擔負接見現場的安全保衛工作。

10月18日毛主席第5次接見紅衛兵,我們團到現場擔負安保任務。17日晚10點,部隊在永定路瀝青廠團部駐地集結 。我和大家一樣,穿着嶄新的綠軍裝,披挂着挎包(有發的面包、香腸)和水壺,腰紮武裝帶。一個個英姿勃勃,精神煥發。那個威武的氣勢,和在施工現場勞動時大不一樣。

部隊由團首長帶隊,分乘解放牌大卡車,經永定路上長安街,一路向東,行至西單下車。然後各機關徒步到預定位置。

部隊分成兩隊,沿長安街兩側,從西單一直排列到天安門廣場,我們機關的位置甚佳,在路南側,面對天安門偏西一點。

為了確定毛主的安全,工作指揮部采取了多種接見的方式。有的是像“五、一”、“十、一”那樣,毛主席和中央上司在天安門城樓上,紅衛兵隊伍從東向西穿過;有的是群衆接見上司,紅衛兵在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二環路上排好位置,毛主席和中央上司乘坐吉普車檢閱式的接見;還有讓紅衛兵坐大卡車,從長安街從東向西駛過天安門;

我們參加的這次像國慶遊行那樣,紅衛兵隊伍從東向西走經過天安門,最後是廣場上的紅衛兵再湧向天安門。

由于都想見到毛主席,而且還想多看一會,是以紅衛兵走過天安門時速度很慢,有的停下來不走。前面已經見到過毛主席的,一聽《東方紅》的樂曲聲,就又往回返,還想再看看。站在天安門前面的停止不走,後面的往前擠,就連在廣場上的也往前擁擠。紅衛兵們一個個揮着毛主席語錄,激動的熱淚盈眶,嘴裡不停的高呼“毛主席萬歲、“我們要見毛主席”!

為了保證活動安全順利,部隊及時進行兵力調整,把天安門廣場前面的由一列增加到四列,大家手挽手的組成一道人牆,奮力擋住廣場上向前湧的人流。天安門城樓上的指揮人員也不斷的在喇叭裡喊:“同學們往前走,不要停留,後面還有很多同學呢!”這個喊聲在當時的場合,根本不起作用。原計劃3個小時的活動,結果用了5個多小時才結束。最後環衛勞工清理現場,踩掉的鞋子裝了好幾車。

部隊是最後撤場,雖然我們在現現場工作了20來個小時,一壺水、兩面包早已喝幹吃 淨, 一個個口幹舌燥,汗水濕透衣服,兩隻胳膊比幹活還累。但大家很興奮,一來是見到了日夜想念的毛主席,二來是圓滿完成了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

2、給紅衛兵放電影

為了保證毛主席接見紅衛兵安全有序,後來采取對紅衛兵按團、營、連、排、班編制,由部隊派幹部帶隊,進行幾天軍訓。

有一天,上司讓我們電影組給紅衛兵放電影,地點在頤和園。那裡住的紅衛兵團是我們團周副團長負責。

下午5點多我們提前到達頤和園,到處都是紅衛兵小将。他們一個個喜氣洋洋,臉上充滿了幸福的笑容,因為明天他們要見毛主席的願望就要實作。

周副團長帶我們看了看放映場地,這是一個寬闊的大殿。他還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帶紅衛兵的情況,這位參加過解放戰争、抗美援朝的老兵感慨的說:這些娃娃們對毛主席的感情很深,都如入冬啦,有的還沒穿棉衣,明天淩晨就要步行到西郊機場,等候毛主席接見,帶他們比帶新兵還操心。

晚上的電影是一個戰鬥劇情片和毛主席接見紅衛兵的紀錄片。小将們非常興奮,特别是看毛主席接見紅衛兵的紀錄片時,激動的熱淚盈眶,異口同聲的振臂高呼“毛主席萬歲”!那呼聲,飛出大殿,漫延昆明湖,在頤和園上空回蕩!

3、參加國慶20周年大慶活動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196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大慶。這次大慶面臨的形勢是中蘇關系惡化、美國幕後挑釁,國際動蕩不安。在國内也有不少人為安全擔心。

國慶還要不要舉行?偉大領袖毛主席以無産階級革命家的膽略和智慧,決定國慶照常進行。并精心策劃,運籌帷幄。先秘密進行核試驗,讓蘇美困惑,成功的避免了潛在的威脅,確定國慶安全快樂。毛主席的果斷舉措,震驚了世界,鼓舞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信心,慶祝活動的準備工作迅速展開。

我們鐵十二師好事連連,北京地鐵一号線勝利建成通車,向國慶20周年獻了一份厚禮;“雙代會”圓滿召開,部隊建設又上新台階;特别是接受了參加國慶20周年慶祝活動的光榮任務。内容有兩個方面:一是“長安街兩側的“标兵”;二是參加天安門廣場的慶祝大會和晚上廣場聯歡。“标兵”由基層部隊承擔,大會和聯歡由機關參加。

部隊很多連、排幹部和班長老兵們,在當年毛主席接見紅衛兵時當過“标兵”,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而且參加國慶遊行的人員,除參加閱兵的部隊外,群衆都是有機關、有組織,經過嚴格審查和短期訓練的 ,從有利條件和安全系數上講,要比接見紅衛兵時大的多。

天安門廣場上的活動分白天和晚上兩場。白天是慶祝大會,晚上是群衆聯歡。 聯歡活動主要是放禮花、文藝演出和跳集體舞。

集體舞内容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我們走在大路上》和《八月桂花遍地開》,教練是宣傳隊的63年唐山老兵唐雲德。

集體舞的動作并不複雜,可對我們這些硬胳膊硬腿的人來說,還是難度很大的,一個個累的腰酸腿疼。經過20來天(每天半天)的艱苦訓練,三個舞蹈基本學會了。

9月30日晚上10點,執行“标兵”任務和聯歡晚會活動的人員在團部集結,然後分乘解放牌大卡車出發,到西單後,步行到達指定地點。我們聯歡活動的地點在人民英雄紀念碑東邊,周圍是地方機關的群衆。

北京的秋天,晚上氣溫已經變冷,但大家毫不在意,為參加20年大慶感到無比自豪和幸福。

10月1日,毛主席和其它黨和國家上司人,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了慶祝大會,檢閱了部隊和群衆遊行隊伍。由于我們所在的位置所限,雖然看不到大會和閱兵遊行盛況的全貌,卻能體驗到國家的繁榮昌盛、軍隊的威武強大和人民的幸福歡樂。

晚上聯歡最為壯觀的是那五彩缤紛的禮花,一幅幅神妙娟麗的圖案,燃亮廣場上空,普照整個京城。

禮花之後,廣場四周探照燈強烈的光柱,齊刷刷的射向夜空。在統一指揮下,光柱時而分散,時而集中,有時左右旋轉,有時編成花網光環。天安門城樓、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和曆史博物館,在夜景燈光的勾勒下,輪廓清晰,神秘莫測。

随着雄壯的樂曲響起,聯歡群衆翩翩起舞,那優美的舞姿,滿面的笑容,充分表達了人民對偉大領袖和黨的熱愛,對偉大祖國的祝福,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活動結束後,我們部隊最後撤場,回到營區,已近深夜。大家連續工作了25個小時,毫無倦意,餘興未盡,難以入眠……。

我曾聽說過一位總部上司對鐵道兵的要求是:站起來像個兵,集合起來像個 隊伍。據我個人的體會,這個要求太低了。鐵道兵不隻會修路架橋,而且也能執行政治任務。兵是忠于人民忠于黨之兵,是能征善戰之兵;隊伍是威武之師,勝利之師!

有詩為證:

英雄鐵兵鬥志昂,

玉泉路上擺戰場。

精心修建地下鐵,

開創曆史新篇章。

戰備工程千年計,

確定安全和品質。

政治任務當标兵,

忠誠衛士美名揚。

2024年4月22日

玉泉路的記憶(續) 作者/原鐵道兵12師劉甲申

劉甲申簡介

劉甲申 男 1944年3月出生,原籍河北省藁城縣。1965年3月入伍,中共黨員,進階政工師。在鐵道兵、基建工程兵工作18年,曾任團電影組長、宣傳幹事,連隊政治指導員,北京指揮部政治部組織處正營職幹事。

1983年7月1日随部隊集體轉業,在北京城建集團所屬企業任工會主席,黨委書記。

退休後在中華文化學院跟王中年、徐湛教授學習國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和北京市市展覽并獲獎。

2011年在中國書畫研究院舉辦的第七屆“金鼎獎”全國書法美術大展賽中,其作品“雙清春色”獲金獎,被授予“中國美術百傑”稱号;

2018年11月26日,其作品“科技托起新奧運”參加了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等機關舉辦的“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書畫家作品展”獲獎。

是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2010年6月,通過“國畫家”資質認證。

編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