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广聚天下英才·汇聚黔进动能 | 水城区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全力打造最优人才承载区

作者:文学秘密

水城区将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水城区积极推进“富矿精开”战略,优化煤炭开采方式,为煤矿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广聚天下英才·汇聚黔进动能 | 水城区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全力打造最优人才承载区

打造人才强区 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三年来,水城区着力在人才引得来、用得好、育得精上下功夫,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持续增强人才“磁场效应”,推动人才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在引才工作中立足于全区人才结构、精准摸清人才需求,围绕教育、医疗以及乡村振兴制定年度引才计划,结合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开展引才工作。

围绕发展引才育才。秉承“人才紧跟发展走、发展依靠人才兴”的引才导向,制定发布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相匹配的人才,以局部的人才优势起到关键带动作用。依托赴省外知名高校人才专项引聘活动、贵州人博会等平台,用好“平台引才”“柔性引才”“一事一议”等方式,积极组织全区企事业单位广纳英才,引进各类人才411人(其中事业单位引进234人、企业引进177人)。不断加大人才的培养锻炼力度,注重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外出进修和适应性培训并举、岗位性培训和超前性培训并举“三并举”,实施“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计划,每年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村医培训。每年组织人才工作者、专业人才代表赴贵州省组干院、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省内外院校参与专题培训,不断拓宽本土人才视野,提升服务水平。

各展其长爱才用才。创新机制活用人才,制定《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实施方案》,分领域建立6个专家服务团,组织专家下沉到乡村一线,力所能及地解决一批问题。通过现场指导、讲座培训、教研交流等方式完成服务项目340余个,开展服务4400余次,充分发挥全区专家人才的智力优势,激发全区专家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实施《六盘水市水城区高层次人才服务办法(试行)》,开通高层次人才直通服务,对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个人就医等事项特事特办,着力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开展2023年水城区人才日“2+7”系列专家人才专项体检、座谈交流、技能比武等活动26场次,以专属节日礼赞人才,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深入挖掘宣传报道各类优秀专家人才的突出成就和奉献精神,通过省级及以上媒体报道宣传127篇,持续营造爱才、敬才、惜才浓厚氛围。

广聚天下英才·汇聚黔进动能 | 水城区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全力打造最优人才承载区

抢抓机遇炼才塑才。抢抓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机遇,加强统筹协调,精心服务保障,充分发挥35名干部人才帮扶作用。明确水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建成国家优质中职学校、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建成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目标,2023年水城区职校高职录取率51.88%、同比上升13.6个百分点,市八中本科上线率67.07%、同比上升4.24个百分点;将水城区人民医院“强二甲”“创三级”建设纳入市级三级综合医院整体规划,统筹3家三甲医院联系指导“五个中心”建设,2023年水城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医疗性收入同比增长11.7%、3.41%;聚焦水城区茶叶、刺梨、猕猴桃等8个优势特色产业科技服务需求,示范推广新技术16个、引进新品种43个,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个、省级科技成果应用项目1个,分别获300万元、53万元资金支持。切实推动水城区教育、医疗、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为了更好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水城区出台了《六盘水市水城区高层次人才服务办法(试行)》《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才招引管理办法(试行)》,目前正在拟定《水城区关于推动人才聚集建设养才高地的若干措施》,措施发布后,将围绕建设“养才高地、养业宝地、养民乐地、养心净地、养生胜地”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建设“中国凉都·康养水城”提供强有力人才智力支撑。

坚持人才强区战略 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六盘水坤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陈金,是水城区蟠龙镇的本土居民。2000年,面对家庭的经济困境,陈金选择了外出务工的道路,在浙江诸暨的一家五金汽配厂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二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和不断学习让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位有远见的企业家,最终在2023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并带领同村的李清云、陈百春等人一起投身五金加工业。

2023年10月19日,六盘水坤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水城经济开发区五金产业园,这不仅是陈金个人事业的一个新起点,也是水城经济开发区五金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企业的入驻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包括消防、环保等部门的全程指导,以及贵州银行为满足企业金融需求而开发的专项创业贷款产品。在项目建设阶段,区领导多次现场考察,了解企业的需求,并要求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这种靠前服务、前置服务的做法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评价,并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聚天下英才·汇聚黔进动能 | 水城区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全力打造最优人才承载区

如今,坤金机械的主要业务包括汽车发动机硬管接头的来料加工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显扭力扳手的生产。陈金和其他7位合伙人不仅成为了企业家,还被赋予了“招商形象大使”的新身份,积极推动更多五金企业入驻园区。

水城经济开发区的五金产业园以“小五金,大配套”为发展方针,目前已有11家五金生产加工企业入驻,共同致力于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五金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展望未来,水城区将继续深化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生态体系。通过持续的努力,水城区将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康养水城的愿景贡献力量。

以“富矿精开”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水城区是贵州省重点产煤县(区)之一,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好水城区自身资源,合理开采煤炭,更好为水城区发展提质增效,是必须重视考虑的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富矿精开”,恰逢其时,为水城区的煤矿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第十二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富矿精开”人才活动)即将召开,更是对水城区煤矿产业发展的认可和激励,水城区将以此为契机,更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优化煤炭开采方式,为水城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限制和开发方式的粗放,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并不高。为了转变这一局面,在提出了“富矿精开”战略,即通过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四个关键环节,提升矿产资源的开发质量和效益。

广聚天下英才·汇聚黔进动能 | 水城区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全力打造最优人才承载区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水城区组织能源系统和工业领域相关单位,以服务“富矿精开”为宗旨,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入走访企业和开展座谈调研,收集了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聚焦于“富矿精开”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并在全区统一调剂编制,优先保障该领域的人才需求,确保了人博会引才活动的顺利进行。

围绕省委省政府“富矿精开”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水城区煤炭资源禀赋丰富的实际情况,将采取构建“1+4”煤矿人才保障体系的方式方法,为全区“富矿精开”打造坚实人才基础。“1”为:建设高素质的煤矿监管队伍;“4”为:健全煤炭产业“引才”机制、制定煤炭产业“育才”措施、创造煤炭产业“用才”环境、提升煤炭产业“留才”条件。通过“1+4”的方式方法,全区煤炭产业“富矿精开”提供人才支撑。

立足资源优势 推进“富矿精开”战略

精深用矿是推进“富矿精开”的根本出路,只有推动原材料向终端消费品转变,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才能真正把资源价值吃干榨尽。

水城经济开发区立足水城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富矿精开”,对优势产业做到富矿精开,着力构建新质生产力,努力做到四个新:产业要新(新的产业体系)、业态要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素要新(具有优势的要素成本)、技术要新(构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平台),大力发展“煤电铝+”“煤焦化+”“锰盐储+”等产业链,积极推进铝及铝加工产业、新能源电池材料、煤焦化等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正在推进双元铝业技改及扩能项目,贵州能源集团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合众锰业硫酸锰生产线技改项目,以上项目的实施为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奠定基础。

聚焦主导产业抓项目。建立以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玄武岩新材料、锰锂新能源材料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集群。坚持以铝产业作为开发区优势产业,从铝精深加工产业链入手,重视横向、纵向产业链延伸,引进交通运输车辆制造、家电、机械装备、汽车、光伏及配件等与铝产业相关的企业和项目到园区投资建设项目,形成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企业簇群。以“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为契机,紧紧围绕下游化工产品精深加工、电厂余热余气、粉煤灰综合利用等领域谋划招商,做大做强做精煤焦化下游产业链。紧盯锰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目标,抓住合众锰业关键技术,引入关联产业,建设锰锂新能源材料产业园。

广聚天下英才·汇聚黔进动能 | 水城区以“富矿精开”为关键抓手,全力打造最优人才承载区

聚焦重点企业抓项目。瞄准国有重点企业、知名民营企业,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关联度大的规模企业,重点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效益提升。围绕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的战略定位,全力推动2×660MW燃煤发电项目、200万吨/年煤焦化项目,配套800万吨/年铁路专用线项目,660MW新能源项目(300MW光伏、360MW风电)建设;着力解决双元新购10万吨电解铝指标问题,持续推进双元铝业技改及扩能项目按时建成投产。

聚焦转型升级抓项目。引导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技术平台和节能降耗类项目,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立足合众锰业一期3万吨电池级硫酸锰生产线基础和技术工艺,全力推动5万吨电池级硫酸锰技改生产线建设;依托石鑫公司1.5万吨玄武岩纤维产能及下游拉挤、模压、缠绕配套生产线基础,加强对外合作,推动浸润剂、树脂、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市场工作;着力解决煤矸石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问题,推动煤炭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高值化,进一步提升水城区煤炭绿色开采技术。

乌蒙新报记者 朱少禹

编辑:周真明

一审:李俊

二审:赵明

三审:巫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