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好书精读——《慢慢变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作者:啃学
好书精读——《慢慢变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慢慢变富》作者张居营,知名的独立投资人,同时也是雪球平台上的大V,他的另一部作品《给业余投资者的10条军规》同样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成为雪球投资教育的重要素材。《慢慢变富》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思想篇、选择篇、估值篇、持有篇和修养篇。思想篇深入剖析了投资心态的关键问题,引导投资者建立正确的投资观念;选择篇则专注于解决投资对象的选择难题,帮助投资者找到值得投资的目标;估值篇对投资对象的评价进行深入探讨,使投资者能够准确评估投资价值;持有篇着重强调投资纪律的重要性,让投资者在波动中保持坚定;而修养篇则关注投资心法,提升投资者的内在修养,使其在投资路上更加从容不迫。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投资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更能感受到作者对投资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好书精读——《慢慢变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扎实的数据作为支撑。希格尔教授在其经典之作《股市长线法宝》中为我们揭示了各类金融资产的长期真实收益率。数据显示,在扣除通胀影响后,各类金融资产的年复合收益率分别是:股票6.6%、长期国债3.6%、短期国债2.7%、黄金0.7%,美元-1.4%。这一对比凸显了股票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的卓越表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长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跨越了多个历史阶段和经济周期。第一阶段从1802年到1870年的68年间,股票的真实年化收益率稳定在6.7%;第二阶段从1871年到1925年的54年间,这一数字为6.6%;第三阶段从1926年到2012年的86年间,即使经历了大萧条、战后扩张、科技网络泡沫以及08年的金融危机,股票的真实年化收益率依然达到了6.4%。这充分说明了股票的长期稳定性和高收益性。

那么,这一规律是否也适用于其他国家呢?作者引用了西格尔教授对1900年到2012年全球19个国家的金融资产研究,结果显示,股票的年化收益率依然是最高的,达到了5.4%,这与美国的6.2%相差不大。这进一步证明了股票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优质投资工具的地位。

好书精读——《慢慢变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那么,我们中国的A股市场是否也符合这一规律呢?从具有代表性的万得全A指数来看,自1999年底的1000点至2018年的3245点,短短19年间累计上涨了224.5%,年化收益率高达6.39%。若再考虑市盈率的变化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年复合收益率达到14.22%。这还是在扣除通货膨胀后的数据,足以说明A股市场的表现并不逊色于其他国家的股市。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中国A股市场的具体表现来看,股票都展现出了其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的卓越潜力和价值。因此,对于个人及家庭而言,将股票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投资中国的房地产收益会不会比股票高呢?那么,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从1990年到2017年这长达27年的时间里,北京房价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9%,而上海更是高达13%。尽管这样的增长率已经相当可观,但与股市相比,仍然稍显逊色。万得全A指数在考虑市盈率变化后的年复合收益率达到了14.22%,这意味着在长期的视角下,股票指数依然能够超越房地产的增值速度。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情况如何。著名学者罗伯特·希勒教授在其著作《非理性繁荣》中对1890年到2017年间的标普指数和房地产数据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假如在1890年投入1美元到房地产中,到2017年这笔投资的价值会增长到52美元。而同样的1美元如果投入到标普指数中,其价值会惊人地增长到80723美元,这几乎是房产收益的1552倍!进一步分析,房产的名义收益率仅为3.17%,而标普的年复合收益率则高达9.3%,几乎是房产收益率的3倍。

好书精读——《慢慢变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所以,从一个较长的历史周期来看,股票的收益远远超过了房地产。这一规律不仅在美国适用,中国同样适用。对于寻求长期稳健增值的投资者来说,股票的确是一个值得重点考虑的投资选择。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对此仍不相信,那么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下A股市场的历史数据。以A股上市之初的“老八股”为例,它们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15%。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8只股票组合起来投资,短短5年内便能实现资产翻倍,这样的回报难道不令人心动吗?此外,我们再看看市场上的一些明星股票。比如格力电器,从1996年到2018年的22年间,其股价上涨了惊人的315倍。再如贵州茅台,自2001年上市至2018年的17年间,股价也上涨了超过百倍。这些令人咋舌的数字,都是经过历史数据回溯验证的,绝非空穴来风。所以,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聚焦A股市场,长期来看,股票的收益都远超过其他类型的资产。这一结论史密斯在他的经典之作《用普通股进行长期投资》中,确实深入研究和证明了股票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的卓越表现。

那么,股票资产能够带来长期高回报的秘密究竟何在呢?作者指出,其核心在于企业能够利用盈余进行再投资,即红利转投资,从而持续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如果我们把中国的所有上市公司看作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那么从长远来看,这个家族企业的创造力和盈利能力会不断攀升,进而推动其代表指数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好书精读——《慢慢变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这一现象正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迈向工业时代和市场经济后最显著的经济特征。换言之,股市的长期发展根植于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则依赖于技术创新。只要国家繁荣昌盛,股市长期而言必将带来丰厚的回报。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视角,农业文明所创造的经济总量存在明显的上限,然而,进入工业时代后,经济发展展现出了持续性、累积性和复利性的特征。这种发展模式为现代金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肥沃的土壤。正如人类发现火所带来的伟大进步,股市无疑也是人类的一项杰出发明。

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的股市将继续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

作者认为,即便是我们普通人,也能通过正当的途径和辛勤的努力追求财富自由。而股票投资,以及包括基金在内的各类投资产品,正是这样一条可行之路。正如智者芒格所展示的那样,他以正直善良的品质,凭借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为我们普通人树立了榜样,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已经亲身实践并证明了这条投资之路是完全可行的。这意味着,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在这条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好书精读——《慢慢变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然而,股市盈利并不意味着每位股民都能获得收益。作者指出,股市中一直存在着“七赔二平一赚”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年的统计数据中得到了验证。尽管其中部分原因可归结为行业发展尚未成熟,如在上市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以及大股东诚信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但投资者自身也需从多角度审视问题。

作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正确。许多投资者追求短期利益,希望快速获利,这在投资方法上表现为频繁的非理性操作和投机性行为,如频繁交易、追涨杀跌等。这种短视的投资方式往往导致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遭受损失。

因此,投资者在参与股市时,除了关注市场的客观因素,更应审视自身的投资理念和行为。建立正确的投资观念,采取理性的投资策略,是投资者在股市中稳健获利的关键。所以股市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他会把聪明人变傻,甚至傻到不能思考的地步。

随后,作者对目前投资市场上几大主流派别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格雷艾姆流派尤为引人关注。格雷艾姆的投资哲学核心是,在低于公司清算价值时买入,等待市场逐步认识到其真实价值后再卖出,从而实现盈利。这种投资策略常被视作一种困境投资,即在公司陷入困境时出手,等到业绩改善后收获。

好书精读——《慢慢变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巴菲特早年购买伯克希尔纺织厂时,便采用了这种策略。巴菲特自己也将格雷艾姆的这种投资方法形象地称为“捡烟蒂”策略。他曾设想,即便把公司的桌椅板凳等全部资产都卖掉,其价值也应高于买入价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些资产的价值后来大幅缩水,给巴菲特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第二个流派则是菲利普·费雪所倡导的成长股投资派。巴菲特曾坦言,他自己的投资策略中,有85%是受到了格雷厄姆的影响,而剩下的15%则源自费雪的智慧。费雪的投资哲学着重于关注企业的成长性。他深知伟大的公司并不多见,因此一旦发现了具有成长潜力的投资机会,比如那些暂时被市场忽视的杰出公司,他会毫不犹豫地集中资金进行投资,并长期持有,可能是10年、20年、30年甚至更久。巴菲特后来购买喜诗糖果,便采用了这种策略。

第三个流派我们称之为“芒格流派”。在价值投资的殿堂中,巴菲特无疑是一位集大成者。他的投资哲学精髓在于,以合理的价格购入卓越的公司,同时也不排斥以低廉的价格买进表现平平的公司。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深邃而广泛,我们将在后续篇章中详细探讨。

而提到价值投资,另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便是芒格。芒格被誉为行走的图书馆,足见其学识之渊博。他对格雷厄姆的评价也颇为中肯,认为格雷厄姆最为人称道的是关于“市场先生”的论述,并且他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突破和发展投资思想。巴菲特后期的许多投资决策也融入了芒格的智慧。

好书精读——《慢慢变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当然,市场上还有很多伟大的投资者或者流派,比如彼得·林奇等,他们各自在投资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关于各流派的争论,我们无需过于纠结。在本书中,我们将以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为例,来深入解析价值投资的理念。首先,巴菲特强调以买入股权的心态进行投资,即把购买股票看作是入股这家公司,成为其生意的一部分。简而言之,就是以投资一级市场的心态来审慎对待二级市场。这种股权思维,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巴菲特的投资之路。

其次,巴菲特善于利用市场。他将市场先生比作一个患有狂躁抑郁症的精神病人,每天提供着不断变化的价格,询问投资者是否愿意买卖股份。有时,市场先生的报价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前景相吻合,但更多时候,他的情绪极不稳定,导致价格过高或过低。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市场先生的错误,而不是盲目跟随他的情绪。

第三,巴菲特强调安全边际的重要性,即买得便宜。股市就像超市,由于市场先生的存在,时不时会有打折促销的机会,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捡漏的可能。投资不赚钱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买得太贵或卖得太早。如果买得便宜,至少能减少一半的错误。

第四,巴菲特和芒格都强调能力圈的概念,即只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选择伴侣一样,如果你对一个人一无所知,你敢轻易与他步入婚姻吗?虽然也有个别闪婚的人获得了幸福,但大多数普通人不会冒这个风险。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的资金量或许无法与机构投资者相提并论,但他们拥有对资金的绝对控制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投资上就没有优势。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像大师一样去践行投资理念,而不是被资金的大小所束缚。投资看似简单,实则门槛颇高。如果对投资没有敬畏之心,迟早会吃亏。知和行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更何况很多人连基本的投资知识都不具备。因此,我们更应该先补齐自己的知识短板,而不是盲目地重仓投入。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期继续为你精读《慢慢变富》思想篇2——怎样实现慢慢变富,期待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