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書精讀——《慢慢變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作者:啃學
好書精讀——《慢慢變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慢慢變富》作者張居營,知名的獨立投資人,同時也是雪球平台上的大V,他的另一部作品《給業餘投資者的10條軍規》同樣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青睐,成為雪球投資教育的重要素材。《慢慢變富》這本書分為五個部分:思想篇、選擇篇、估值篇、持有篇和修養篇。思想篇深入剖析了投資心态的關鍵問題,引導投資者建立正确的投資觀念;選擇篇則專注于解決投資對象的選擇難題,幫助投資者找到值得投資的目标;估值篇對投資對象的評價進行深入探讨,使投資者能夠準确評估投資價值;持有篇着重強調投資紀律的重要性,讓投資者在波動中保持堅定;而修養篇則關注投資心法,提升投資者的内在修養,使其在投資路上更加從容不迫。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僅能夠學習到投資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更能感受到作者對投資的深刻了解和獨特見解。

好書精讀——《慢慢變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這一觀點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紮實的資料作為支撐。希格爾教授在其經典之作《股市長線法寶》中為我們揭示了各類金融資産的長期真實收益率。資料顯示,在扣除通脹影響後,各類金融資産的年複合收益率分别是:股票6.6%、長期國債3.6%、短期國債2.7%、黃金0.7%,美元-1.4%。這一對比凸顯了股票作為長期投資工具的卓越表現。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所指的長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跨越了多個曆史階段和經濟周期。第一階段從1802年到1870年的68年間,股票的真實年化收益率穩定在6.7%;第二階段從1871年到1925年的54年間,這一數字為6.6%;第三階段從1926年到2012年的86年間,即使經曆了大蕭條、戰後擴張、科技網絡泡沫以及08年的金融危機,股票的真實年化收益率依然達到了6.4%。這充分說明了股票的長期穩定性和高收益性。

那麼,這一規律是否也适用于其他國家呢?作者引用了西格爾教授對1900年到2012年全球19個國家的金融資産研究,結果顯示,股票的年化收益率依然是最高的,達到了5.4%,這與美國的6.2%相差不大。這進一步證明了股票作為一種全球性的優質投資工具的地位。

好書精讀——《慢慢變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那麼,我們中國的A股市場是否也符合這一規律呢?從具有代表性的萬得全A指數來看,自1999年底的1000點至2018年的3245點,短短19年間累計上漲了224.5%,年化收益率高達6.39%。若再考慮市盈率的變化進行調整,調整後的年複合收益率達到14.22%。這還是在扣除通貨膨脹後的資料,足以說明A股市場的表現并不遜色于其他國家的股市。綜上所述,無論是從全球範圍還是中國A股市場的具體表現來看,股票都展現出了其作為長期投資工具的卓越潛力和價值。是以,對于個人及家庭而言,将股票作為資産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投資中國的房地産收益會不會比股票高呢?那麼,我們就來具體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從1990年到2017年這長達27年的時間裡,北京房價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9%,而上海更是高達13%。盡管這樣的增長率已經相當可觀,但與股市相比,仍然稍顯遜色。萬得全A指數在考慮市盈率變化後的年複合收益率達到了14.22%,這意味着在長期的視角下,股票指數依然能夠超越房地産的增值速度。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美國的情況如何。著名學者羅伯特·希勒教授在其著作《非理性繁榮》中對1890年到2017年間的标普指數和房地産資料進行了深入的比較。假如在1890年投入1美元到房地産中,到2017年這筆投資的價值會增長到52美元。而同樣的1美元如果投入到标普指數中,其價值會驚人地增長到80723美元,這幾乎是房産收益的1552倍!進一步分析,房産的名義收益率僅為3.17%,而标普的年複合收益率則高達9.3%,幾乎是房産收益率的3倍。

好書精讀——《慢慢變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是以,從一個較長的曆史周期來看,股票的收益遠遠超過了房地産。這一規律不僅在美國适用,中國同樣适用。對于尋求長期穩健增值的投資者來說,股票的确是一個值得重點考慮的投資選擇。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對此仍不相信,那麼我們不妨深入探究一下A股市場的曆史資料。以A股上市之初的“老八股”為例,它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高達15%。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把這8隻股票組合起來投資,短短5年内便能實作資産翻倍,這樣的回報難道不令人心動嗎?此外,我們再看看市場上的一些明星股票。比如格力電器,從1996年到2018年的22年間,其股價上漲了驚人的315倍。再如貴州茅台,自2001年上市至2018年的17年間,股價也上漲了超過百倍。這些令人咋舌的數字,都是經過曆史資料回溯驗證的,絕非空穴來風。是以,無論是從全球範圍還是聚焦A股市場,長期來看,股票的收益都遠超過其他類型的資産。這一結論史密斯在他的經典之作《用普通股進行長期投資》中,确實深入研究和證明了股票作為長期投資工具的卓越表現。

那麼,股票資産能夠帶來長期高回報的秘密究竟何在呢?作者指出,其核心在于企業能夠利用盈餘進行再投資,即紅利轉投資,進而持續提升企業的内在價值。如果我們把中國的所有上市公司看作一個龐大的家族企業,那麼從長遠來看,這個家族企業的創造力和盈利能力會不斷攀升,進而推動其代表指數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趨勢。

好書精讀——《慢慢變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這一現象正是人類社會從農業時代邁向工業時代和市場經濟後最顯著的經濟特征。換言之,股市的長期發展根植于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則依賴于技術創新。隻要國家繁榮昌盛,股市長期而言必将帶來豐厚的回報。

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宏大視角,農業文明所創造的經濟總量存在明顯的上限,然而,進入工業時代後,經濟發展展現出了持續性、累積性和複利性的特征。這種發展模式為現代金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肥沃的土壤。正如人類發現火所帶來的偉大進步,股市無疑也是人類的一項傑出發明。

随着大陸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的蓬勃發展,金融市場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繁榮。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歲月裡,中國的股市将繼續發揮其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為投資者帶來長期穩定的回報。

作者認為,即便是我們普通人,也能通過正當的途徑和辛勤的努力追求财富自由。而股票投資,以及包括基金在内的各類投資産品,正是這樣一條可行之路。正如智者芒格所展示的那樣,他以正直善良的品質,憑借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為我們普通人樹立了榜樣,更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已經親身實踐并證明了這條投資之路是完全可行的。這意味着,隻要我們願意付出努力,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就能在這條道路上穩步前行,實作自己的财富夢想。

好書精讀——《慢慢變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然而,股市盈利并不意味着每位股民都能獲得收益。作者指出,股市中一直存在着“七賠二平一賺”的說法,這一觀點在曆年的統計資料中得到了驗證。盡管其中部分原因可歸結為行業發展尚未成熟,如在上市公司治理、資訊披露以及大股東誠信建設等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但投資者自身也需從多角度審視問題。

作者認為,問題的根本在于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不正确。許多投資者追求短期利益,希望快速獲利,這在投資方法上表現為頻繁的非理性操作和投機性行為,如頻繁交易、追漲殺跌等。這種短視的投資方式往往導緻投資者在市場波動中遭受損失。

是以,投資者在參與股市時,除了關注市場的客觀因素,更應審視自身的投資理念和行為。建立正确的投資觀念,采取理性的投資政策,是投資者在股市中穩健獲利的關鍵。是以股市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他會把聰明人變傻,甚至傻到不能思考的地步。

随後,作者對目前投資市場上幾大主流派别進行了深入剖析。其中,格雷艾姆流派尤為引人關注。格雷艾姆的投資哲學核心是,在低于公司清算價值時買入,等待市場逐漸認識到其真實價值後再賣出,進而實作盈利。這種投資政策常被視作一種困境投資,即在公司陷入困境時出手,等到業績改善後收獲。

好書精讀——《慢慢變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巴菲特早年購買伯克希爾紡織廠時,便采用了這種政策。巴菲特自己也将格雷艾姆的這種投資方法形象地稱為“撿煙蒂”政策。他曾設想,即便把公司的桌椅闆凳等全部資産都賣掉,其價值也應高于買入價格。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這些資産的價值後來大幅縮水,給巴菲特帶來了深刻的教訓。

第二個流派則是菲利普·費雪所倡導的成長股投資派。巴菲特曾坦言,他自己的投資政策中,有85%是受到了格雷厄姆的影響,而剩下的15%則源自費雪的智慧。費雪的投資哲學着重于關注企業的成長性。他深知偉大的公司并不多見,是以一旦發現了具有成長潛力的投資機會,比如那些暫時被市場忽視的傑出公司,他會毫不猶豫地集中資金進行投資,并長期持有,可能是10年、20年、30年甚至更久。巴菲特後來購買喜詩糖果,便采用了這種政策。

第三個流派我們稱之為“芒格流派”。在價值投資的殿堂中,巴菲特無疑是一位集大成者。他的投資哲學精髓在于,以合理的價格購入卓越的公司,同時也不排斥以低廉的價格買進表現平平的公司。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深邃而廣泛,我們将在後續篇章中詳細探讨。

而提到價值投資,另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便是芒格。芒格被譽為行走的圖書館,足見其學識之淵博。他對格雷厄姆的評價也頗為中肯,認為格雷厄姆最為人稱道的是關于“市場先生”的論述,并且他善于在繼承的基礎上突破和發展投資思想。巴菲特後期的許多投資決策也融入了芒格的智慧。

好書精讀——《慢慢變富》思想篇(1)站在巨人肩膀上

當然,市場上還有很多偉大的投資者或者流派,比如彼得·林奇等,他們各自在投資領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關于各流派的争論,我們無需過于糾結。在本書中,我們将以巴菲特的投資思想為例,來深入解析價值投資的理念。首先,巴菲特強調以買入股權的心态進行投資,即把購買股票看作是入股這家公司,成為其生意的一部分。簡而言之,就是以投資一級市場的心态來審慎對待二級市場。這種股權思維,就像一盞明燈,指引着巴菲特的投資之路。

其次,巴菲特善于利用市場。他将市場先生比作一個患有狂躁抑郁症的精神病人,每天提供着不斷變化的價格,詢問投資者是否願意買賣股份。有時,市場先生的報價與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和前景相吻合,但更多時候,他的情緒極不穩定,導緻價格過高或過低。是以,我們要善于利用市場先生的錯誤,而不是盲目跟随他的情緒。

第三,巴菲特強調安全邊際的重要性,即買得便宜。股市就像超市,由于市場先生的存在,時不時會有打折促銷的機會,這就為我們提供了撿漏的可能。投資不賺錢的原因,往往是因為買得太貴或賣得太早。如果買得便宜,至少能減少一半的錯誤。

第四,巴菲特和芒格都強調能力圈的概念,即隻做自己熟悉的領域。就像選擇伴侶一樣,如果你對一個人一無所知,你敢輕易與他步入婚姻嗎?雖然也有個别閃婚的人獲得了幸福,但大多數普通人不會冒這個風險。

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的資金量或許無法與機構投資者相提并論,但他們擁有對資金的絕對控制權。然而,這并不意味着我們在投資上就沒有優勢。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像大師一樣去踐行投資理念,而不是被資金的大小所束縛。投資看似簡單,實則門檻頗高。如果對投資沒有敬畏之心,遲早會吃虧。知和行之間還有很長的距離,更何況很多人連基本的投資知識都不具備。是以,我們更應該先補齊自己的知識短闆,而不是盲目地重倉投入。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下期繼續為你精讀《慢慢變富》思想篇2——怎樣實作慢慢變富,期待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