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缓解郊野公园停车难,还能有啥好办法?

作者:北京交通广播

阳光明媚,温度宜人,郊野公园踏青露营热度上升的同时,周边的停车难题也相对突出。为了缓解游客的停车焦虑,有的公园周边道路允许“节假日顺向停车”,有的则开通免费接驳巴士,这些方法能否被复制?在解决郊野公园停车问题上还能有哪些思路?

缓解郊野公园停车难,还能有啥好办法?

通怀路两侧分布大型森林公园/记者制图

通怀路西侧是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东侧是大运河森林公园,都有大面积、高标准的绿化和宽敞的露营场地。两个公园都位于东六环外,最近的地铁站在三公里之外,加上游园市民普遍以家庭为单位,还带着帐篷、露营车等装备,乘坐公交车也不太方便,因此大多数市民选择开车前往。但上周六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民们并没有为停车过于焦虑,还直言“方便”。

市民:总体来说还是很方便了,大家这样停车顺手,管理比较人性化。

市民:疏堵结合吧,这方式政府研究得挺到位。

缓解郊野公园停车难,还能有啥好办法?

道路两侧都挂有“节假日顺向停车”标志牌/记者拍摄

的确,夹在两个公园中间的通怀路上,约3.5公里路段两侧都挂有“节假日顺向停车”的标志牌。虽然占用了部分非机动车道,也没有专门施划路侧停车位,但因道路较宽,停车和骑车互不影响。

市民:像我们带孩子来,不可能说按短时间的遛一会儿就走,肯定是大半天时间。对,这个方向这样停是免费的。(按规定)道边停车的话也方便人从小门出来,现在这位置比停车场还方便呢。

市民:停车场没那么多资源呀,把路边的这些资源也都可以用起来。本身绿心公园它的门就比较多,不太可能每个门给它都匹配一个停车场,这样的话也都是方便市民嘛。

市民:我从骑行的角度讲,其实这条路本来修得就非常好。车停到两侧了之后,非机动车道还能有1.5米左右的宽度,基本上对骑行人没有太多影响。

缓解郊野公园停车难,还能有啥好办法?

标志牌上的两个关键词“节假日”“顺向”/记者拍摄

大运河森林公园2010年开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2020年开园,虽然都配建有多个停车场,但曾经节假日高峰时要么停车场满员,要么有不愿意交停车费或者图方便的车主直接将车随意停在路边。市民们回忆:

市民:原来不行,原来不方便。以前停车也没有顺序,就是比较乱,朝哪方向都有,反正就是自己怎么方便怎么来吧。

市民:交管部门会提醒,给发提醒短信,大概内容就是相当于你违停了,你要多长时间内挪走的话,那样是可行的。

记者:原来停在这算违停。

市民:应该是,因为我收到过(提醒短信)。

缓解郊野公园停车难,还能有啥好办法?

车主们自觉将车尽量贴近路侧停放/记者拍摄

去年九月开始,通怀路在公园周边路段允许“节假日顺向停车”。自驾车主们解读,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节假日”和“顺向”。采访当时,记者在现场并没有看到维持秩序的交警或者公园工作人员,但停车秩序却很好。自驾车主们说,既然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了有效措施缓解停车难题,咱就不仅要自觉遵守,还得在停车时更仔细一些。

市民:因为它不是收费停车场,那肯定安全自负,你自己肯定得把车停正了。

市民:顺向就是你比如说咱们朝北的方向停,你的车头就不要朝南。第二个就是车要离马路牙子稍微再近一些。我们司机停车开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因为毕竟这是非机动车道,毕竟方便了咱们开车人,所以说我们也要注意一下行人和自行车。

缓解郊野公园停车难,还能有啥好办法?

通怀路非机动车道停车后有骑行空间/记者拍摄

但市民们也坦言,并不是所有郊野公园都具备可以“节假日顺向停车”的条件。

市民:停车方便现在也成了吸引游客去各地旅游的一个便利条件,关键你别妨碍道路交通,(节假日顺向停车)这本身就是对资源的一种充分利用。

市民:这个还要看具体的公园的大小、客流量,包括周边的停车位的多少,调研几次看看是不是更适合(采用节假日顺向停车的方案)。

市民:起码不能影响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怎么都得有两条车道以上吧。

市民:老牌的公园它周边的道路其实已经建设了好多年了,在当时建设时候就没有考虑到停车需求,那现在你让它顺向停车的话,就会把整个非动车道占住。

市民:只要管理到位就行。主要还是靠自觉,你本身一个挺好的公园,既然车多,你有这样的现实,那你就得应该考虑到怎么便民。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表示,类似“节假日顺向停车”等措施可以因地制宜地借鉴复制。

赵一新:郊野公园确实停车它还是属于不是太刚性的停车需求,其实还是季节性的或者阶段性的,我觉得可以采取一些临时停车设施的布设和临时的管理的方式,来满足大家短时间的这种需求。
缓解郊野公园停车难,还能有啥好办法?

周末下午绿心公园停车场已满/记者拍摄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正高级工程师刘韵认为,郊野公园停车需求具有突出的季节性特点,同时因出行目的导致车位周转率低,一味地新建停车场可能会牺牲绿色空间。

刘韵:郊野公园有可能这一天这个车位就停这一辆车,它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周转率的,所以它的停车问题会显得更加突出。(我们)做过很多公园的调研,平日这些公园的停车场是超过一半以上(的车位)都是空置的,到了周末以后使用率才会高,节假日的时候基本上是十倍的停车量。全年有三百多天都是够用的,超高峰的时间差不多也就20天。我们不可能只为20天的停车问题,提供特别大量的一个停车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建议,进一步增加郊野公园的开放度,通过多方向、多出入口自然分流自驾车辆,不对某一个出入口形成过大的停车压力。

市民:郊外这个公园我觉得没有必要封闭,公园本身是开放式的话,它有更多的道路能够进入这个公园。那大家相对就没有那么得集中,越开放它越分散,越分散我们可以选择的停车的地方,不管是固定的停车的地方,还是灵活停车的地方,都会更方便些。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正高级工程师刘韵指出,郊野公园停车方式的规划和更新,也是城市更新中需要考虑的一环。

刘韵:其实更新咱们也不光是城市里头的建设用地嘛,那么非建设用地,因为它由以前的比如说封闭性的绿地,现在变成了一个开敞、对市民开放的郊野公园,它的客流需求就会很大。在这种条件下,周围的设施,包括道路、交通、停车也是需要根据这些特点来调整改善的。尽量梳理一些公园林下绿色空间,来供周末做一些临时的停车。我们建议是利用路树的间距,因为一般路树的间距在5米到6米之间,林间距6米乘以6米的这样条件的话,都是可以做的。
缓解郊野公园停车难,还能有啥好办法?

“赏樱专线”远端接驳路线图/来自网络

今年海淀区开通的“赏樱专线”让人眼前一亮。虽然玉渊潭公园不在郊外,公共交通也相对便利,游客可以步行到达的6个停车场能提供1135个车位,但樱花节期间依然无法满足时令性大客流停车需求。因此,今年海淀区首次推出远端停车、班车接驳的分流措施,引导游客将车辆停放在五棵松地下停车场,乘坐免费“赏樱专线”以缓解玉渊潭公园周边道路通行和停车压力。刘韵认为,城区公园和郊野公园都需要通过补充丰富公共出行方式,以让市民更方便地抵达公共休闲场所。

刘韵:公交服务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另外一个就是慢行空间的融合特别重要。我们也建议公交能够为这些郊野公园,比如提供一些更加有效的、对近一些的地铁站提供一些接驳服务,还有比如说长距离的快速到达的公交线路。实际上现在咱们郊野公园周边都是有城市道路提供服务的,还是有条件来做的。

缓解郊野公园周边停车压力,无论是灵活利用既有空间,还是新建停车场,离开了公共服务管理以及市民的自觉配合也都无法落地。我们期待更多便捷多元的绿色出行方式、灵活有效的管理办法,也希望市民朋友自觉培养规则意识和付费使用公共资源的理念,让游园时不再为停车困扰。

记者:李天一

编辑:李天一 杨沚颖(实习)

主编:朱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