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莹尾狐科学

今天(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现在也要把这份责任感,传递给孩子们。与地球有关的冷知识有哪些?如何教孩子保护地球?有关地球的纪录片有哪些?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地球的英语“Earth”这个词起源于盎格鲁-撒克逊语(古英语)里的“Erda”,意思是“地面”“土壤”。虽然名字叫“地面”,地球表面却有71%被水覆盖。

地球的质量为5.975×10^24千克。时至今日,它还在不断吸积宇宙空间的彗星、陨石、宇宙尘埃和星际分子等物质。

据专家估算,地球每年大约可获得10万吨的星际物质,其中宇宙尘埃就达23430吨。所以,地球每年都长胖一点点。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46亿年前地球从一片混沌中诞生以来,共有超过1万亿种生物在其上生息繁衍。现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活物?到门口小花园,用勺子挖一勺土,那里面“生活”的有机生命体就比地球上人类的数量还要多。

大约6.2亿年前,地球的一天只有21.9小时。可见地球的自转速度是在逐渐变慢的,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幅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只有每100年70毫秒,所以想要地球的一天多出1小时,还要再等1亿年。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历史上,地球上发生过多次磁极倒转,北变南,南变北,最近的一次是在78万年前。有科学家怀疑,地球磁极倒转曾是古代生物灭绝的原因。

我们的地球能在宇宙中安然生存,要感谢木星。木星体积大、质量大、自转快,引力也比一般行星大,原本飞向地球的陨石都被木星所吸引,纷纷撞向它。

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具有板块构造的行星。7个巨大的板块正在向不同方向移动,塑造了地球上千变万化的地质特征。别看每年也就移动1-10厘米,全球范围内的碳循环就靠这每年几厘米了,这样才能防止地球过热。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地球上97%的水是咸水,剩下3%的淡水中,有70%在极地结成冰块,其余的大部分在土壤中,或是人类难以汲取的深层地底中。

大约3亿年前,地球上几乎所有土地都是一个整体。在侏罗纪时期,泛古陆分裂成两个大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分裂推移成现在的样子。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蔚蓝之境》两部关于地球的纪录片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从身边的事情做起,节约用水、用电,保护动物、植物,做好垃圾分类、低碳出行。

来源: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