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以下简称“刑法学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是上海市法学会所属研究会中成立最早且迄今为止在册成员人数(700余人)最多的研究会之一。刑法学研究会的成员主要来自于本市各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研究会现有理事29人,其中会长1人,副会长5人,秘书长(兼任)1人,副秘书长2人。现任会长刘宪权教授。研究会成立了党的工作小组,会长刘宪权教授任组长,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建任副组长,于改之副会长为成员。2023年,刑法学研究会在市法学会的指导下,继续秉持“贴近司法、服务司法、提高实效”的十二字方针,坚持党建工作和研究工作两手抓,对刑事司法的前沿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探索,为解决司法实践中疑难复杂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充分展示了上海刑法学人之风采。研究会成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发表论著,成果喜人,为大陆刑法学的繁荣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一、主要学术活动
1.2023年5月11日,刑法学研究会与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第十九届上海市刑法学博士论坛暨“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来自上海市各级法院、检察院、全国多所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博士生200余人参加,论坛主要围绕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传统刑法理论的挑战及其刑法治理等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取得了广泛共识。
2.2023年6月16日-17日,刑法学研究会与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等联合举办第五届刑法专题论坛“法秩序统一与刑民交叉问题”。论坛分为五个单元,包括主旨演讲、主题报告、自由讨论等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法秩序统一与刑民交叉基础问题”“法秩序统一与刑民交叉基础问题”“刑民交叉案件的各罪适用研究”“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3.2023年8月18日,刑法学研究会主办“民营企业腐败治理与刑法修正条文司法适用”研讨会,上海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上海公检法、律所等实务部门人士共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民营企业行贿犯罪刑法修正的理解与适用”“民营企业背信犯罪刑法修正的理解与适用”“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的刑、民交叉问题”三个议题,就《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关于民营企业腐败治理条文展开讨论,达成了一定学术共识。会后,刑法学研究会成立《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专家意见起草小组,组织撰写形成《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的专家意见》,由市法学会报中国法学会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二、主要学术成果
(一)课题研究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级别科研项目
(1)张开骏(理事):主持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法共犯论视野下网络共犯处罚界限研究》。
(2)李睿(理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新经济背景下融资犯罪的异化与治理》结项。
(3)张勇(成员):主持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安全刑事治理现代化转型机制研究》。
(4)王林林(成员):主持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轻罪治理背景下深化量刑规范化改革实证研究》。
(5)段蓓(成员):主持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双轨式”模式下生产安全类犯罪刑事治理问题研究》。
2.省部级科研项目
(1)卢勤忠(理事):主持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涉案企业合规有效性评估和行刑双向衔接机制完善研究—以体系化监督协同保障涉案企业合规质效》。
(2)李振林(副秘书长):主持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检察机关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问题研究—以知识产权刑事检察履职为视角》。
(3)秦明华(成员):主持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影子银行”所涉非法金融活动种类及刑事责任研究》。
(4)姚建龙(成员):主持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5)涂龙科(理事):主持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网络数据安全领域的刑事合规要素分析与体系建构》。
(6)姜涛(成员):主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2023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企业合规司法实务问题研究》。
(7)魏昌东(成员):主持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涉食品药品犯罪构成要件的司法认定》。
(8)刘军(成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公共安全事前预防治理模式研究》
(9)皮勇(成员):主持2023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轻伤害公诉案件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10)陆一敏(成员):主持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分流归责进路研究》。
(二)参与立法
2023年8月18日,刑法学研究会主办“民营企业腐败治理与刑法修正条文司法适用”研讨会,就《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关于民营企业腐败治理条文展开讨论,达成了一定学术共识。会后,刑法学研究会成立《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专家意见起草小组,组织撰写形成《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的专家意见》,由市法学会报中国法学会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三)发表论文(仅列举CSSCI来源期刊)
1.刘宪权(会长):《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据法益刑法保护体系的影响》,《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年第4期。
2.刘宪权(会长):《元宇宙空间中数据的分类分级与刑法保护》,《比较法研究》2023年第4期。
3.刘宪权(会长):《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现代法学》2023年第4期。
4.刘宪权(会长):《元宇宙空间非法获取虚拟财产行为定性的刑法分析》,《东方法学》2023年第1期。
5.刘宪权(会长)、王哲(成员):《元宇宙空间刑法中危害行为的“异化”及“新样态”》,《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6.刘宪权(会长)、董文凯(成员):《“法内之地”:元宇宙空间犯罪类型的刑法分析》,《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9期。
7.刘宪权(会长)、何阳阳(成员):《伪造数字货币犯罪客观行为的刑法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8.于改之(副会长)、邹宏建(成员):《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分:视角、标准与适用》,《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
9.彭文华(理事):《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体系定位与本土设计》,《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年第4期。
10.彭文华(理事)、傅亮(成员):《犯罪结构变迁背景下犯罪刑事治理的目标与路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11.彭文华(理事):《犯罪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网络犯罪的罪刑体系化》,《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12.俞小海(副秘书长):《刑法修正与司法解释关系重塑:一个“交互型”视角》,《清华法学》2023年第4期。
13.俞小海(副秘书长):《论刑法同类解释规则中的“同类”》,《法学家》2023年第2期。
14.余剑(成员):《精准化量刑建议的法律性质及其展开》,《东方法学》2023年第4期。
15.姜涛(成员):《数字经济时代的刑事安全风险及其刑法防控体系》,《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16.姜涛(成员):《刑法再法典化的法理与蓝图》,《中国法学》2023年第5期。
17.姜涛(成员):《认真对待预防性刑法的限度:以类型划分为中心的考察》,《社会科学》2023年第8期。
18.姜涛(成员):《网络暴力治理中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衔接》,《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
19.姜涛(成员):《刑法解释的价值判断》,《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7期。
20.姜涛(成员):《现代刑法的立法转型与再法典化》,《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年第2期。
21.姜涛(成员):《刑法的明确性与口袋罪之限缩适用—兼论“明确优于不明确”公式的运用》,《政治与法律》2023年第4期。
22.姜涛(成员):《经济刑法的保护法益及其实践路径》,《江西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
23.姜涛(成员):《已公开个人信息刑法规制的边界》,《学术界》2023年第3期。
24.姜涛(成员):《数字经济时代刑法规制网络犯罪的困境与出路》,《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25.姜涛(成员):《数字经济时代的刑事安全风险及其刑法防控体系》,《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26.姜涛(成员):《个案论题式刑法教义学之提倡》,《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
27.杜宇(成员)、毕海燕(成员):《论过失犯实行行为的识别》,《清华法学》2023年第1期。
28.刘军(成员):《虚实共生:基于安全可信的元宇宙预防性治理》,《东方法学》2023年第6期。
29.刘军(成员):《认罪认罚奖励性从宽的刑罚机理及其实现》,《法律科学》2023年第6期。
30.刘军(成员):《多次犯中的行为人危险及至预防性惩罚》,《政治与法律》2023年第9期。
31.刘军(成员):《公共安全治理中监管过失行为的刑法规制》,《法学》2023年第5期。
32.刘军(成员)、江雪(成员):《跨境网络犯罪预防性治理模式及其展开》,《上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33.刘军(成员)、江雪(成员):《损害结果归责于监督者是如何可能的?——以公共安全犯罪预防为视角》,《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34.姚建龙:《不教而刑: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反思》,《中外法学》2023年第5期。
35.姚建龙(成员):《晚近国外少年司法改革趋向与中国之少年司法改革》,《社会科学家》2023年第8期。
36.孙万怀(成员):《一种“甜蜜的错觉”:自由意志是刑事责任的基础》,《学术月刊》2023年第8期。
37.孙万怀(成员)、张雯(成员):《刑事案例指导制度本土价值、立场选择与证成》,《清华法学》2023年第5期。
38.赵运锋(成员):《妨害药品管理罪中“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研究》,《法学论坛》2023年第4期。
39.钱叶六(成员):《表见代理型骗财案被害人的认定与罪名辨析》,《政治与法律》2023年第1期。
40.钱叶六(成员):《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分析:共犯从属性原则的坚守》,《中外法学》2023年第1期。
41.张伟(成员):《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比较法研究》2023年第1期。
42.张伟(成员):《帮助行为的不法判断与中立帮助的处罚边界》,《东岳论丛》2023年第4期。
43.魏昌东(成员):《论职务犯罪监察管辖权的配置》,《法学》2023年第7期。
44.魏昌东(成员):《贿赂犯罪立法体系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然回应》,《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
45.杜文俊(成员):《论大陆轻罪案件出罪机制的逻辑与路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46.杜文俊(成员)、陈超(成员):《行政犯出罪机制的反思与功能实现》,《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
47.杜文俊(成员)、陈超(成员):《引入与调适:自然惩罚免刑规则的本土化建构》,《学术月刊》2023年第1期。
48.张勇(成员):《数据安全刑事治理的冗余机制》,《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49.张勇(成员):《数据安全刑事治理的激励模式》,《河南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
50.谢杰(成员):《全面注册制背景下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犯罪的实践解构》,《清华法学》2023年第3期。
51.杜小丽(成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立法技术研究》,《法学》2023年第2期。
52.房慧颖(成员):《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保护》,《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9期。
53.房慧颖(成员):《生成型人工智能的刑事风险与防治策略—以ChatGPT为例》,《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54.房慧颖(成员):《数据犯罪刑法规制模式的系统性研判与立体化构建》,《理论与改革》2023年第6期。
55.房慧颖(成员):《涉类ChatGPT系统刑事风险与治理策略》,《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56.房慧颖(成员):《污染环境犯罪刑事治理模式的理论省思与范式建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57.房慧颖(成员):《数据犯罪“双轨+分级”治理机制的系统化构建》,《学术界》2023年第6期。
58.房慧颖(成员):《数据犯罪刑法规制的具象考察与策略优化》,《宁夏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
59.陆一敏(成员):《数据安全新型法益的建构——基于数据与信息的交互关系》,《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60.林雨佳:《应激性刑法司法解释性质文件之理论反思与优化》,《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
61.赵拥军(成员):《论财产犯罪中数据资产的占有及转移》,《东方法学》2023年第3期。
62.赵拥军(成员):《论盗窃数字人民币犯罪的认定问题》,《理论探索》2023年第1期。
63.蒋太珂(成员):《因果力比较规则的刑法理论构造》,《法学研究》2023年第1期。
64.蒋太珂(成员):《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的结果归责:预见可能性要件的意义及其认定规则》,《政治与法律》2023年第7期。
65.吴何奇(成员):《大陆环境犯罪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
66.崔仕绣(成员):《妨害疫情防控行为的刑事政策限度与刑法适用》,《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67.刘崇亮(成员):《缓刑裁量模式实证研究—基于4238份危险驾驶罪裁判文书的实践检视》,《环球法律评论》2023年第5期。
(四)出版学术专著
1.刘宪权(会长):《金融犯罪刑法学原理》(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2.刘宪权(会长):《金融诈骗犯罪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3.于改之(副会长)译:《奇点临近:迎面而来的技术变革与法学家的课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4.张绍谦(副会长):《刑法与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5.罗开卷(理事):《侵犯财产罪实务精解》,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
6.涂龙科(理事):《交易网络化与经济刑法变革》,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
7.彭文华(理事):《新型权利犯罪与刑法制裁体系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8.谢杰(理事)、马宏伟(研究会成员):《证券合规: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法律规制与风险管理》,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
9.余剑(成员):《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探索—一个刑事法官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10.任素贤(成员):《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行为刑法规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三、人才培养
1.刘宪权、林荫茂、闫立入选上海法学法律专家顾问团。
2.刘宪权荣获“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荣誉称号。
3.于改之、孙万怀、杜宇入选首批上海法学法律专家库。
4.马寅翔、王思维、叶琦、周健、袁小玉选入上海青年法律人才库。
5.顾佳、李小文、于爽、吴菊萍、曹化、朱铁军、周健荣获上海检察业务专家。6.于爽、周健荣获“首届上海最美检察官”。
7.姜涛的《大陆企业刑事合规不起诉的实体法建构》一文荣获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汪明亮的《关于“轻罪”理论研究中若干观点的商榷》一文、张建的《数据安全视域下网络恶意注册行为的刑法调整》一文荣获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彭文华的《大陆刑事复权制度构建的优势、理念及路径》一文荣获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8.王娜负责建设讲授的《中国刑法学》课程纳入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学分课程体系,在印度本土供学生选修研习。这是《中国刑法学》课程首次纳入印度高校课程体系。
四、党建工作
新一届刑法学研究会成立了党的工作小组。2023年,党的工作小组充分利用研究会党建微信群,持续推进“定期学习”制度,及时组织研究会党员同志学习党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时事等,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信仰担当。
五、社会服务
2023年3月10日,刑法学研究会积极响应号召,依托上海市法学会“东方法学大讲堂”平台,举办主题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数据犯罪刑法规制体系”的学术专场直播活动,刘宪权会长、张建副会长、于改之副会长、杨兴培副会长、张绍谦副会长围绕数据犯罪的刑法规制问题分别作了专题直播讲座,观看人数、阅读量均位居各研究会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23年7月,受上海某知名国企委托,刑法学研究会组织专家就合同诈骗报案涉及的相关事实和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法律论证,出具了《专家论证法律意见书》,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法律服务。刑法学研究会据此申报了《2023年度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