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晓红: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作者:新湘评论
陈晓红: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陈晓红

高铁飞驰、跨海架桥、风中取电、上天揽月……近年来,大陆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23年,湖南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增速居全国第5位,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000亿元,增长50%,科技创新成果斐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深刻把握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意义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关键环节。如果将“从0到1”比作科技创新的原始突破,那科技成果转化则是“从1到无穷”的伟大跃迁。因此,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活水,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更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才能确保大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下好先手棋、赢得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强调“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专门强调,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论述,为实现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湖南是科教大省,拥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一支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空前跃升。当前,助推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全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迫切需要进一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这篇大文章。

陈晓红: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牢牢牵住科技成果转化“牛鼻子”,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以体系化的力量支撑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走向现实生产力。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型举国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工作中,我们应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优化宏观体制机制。构建行政主导的科学研究与市场主导的试验开发相结合的转化体制,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主力军作用。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联席会议制度,支持各地打造科技成果中试研发基地和示范应用场景,布局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区。二是聚焦关键核心领域。支持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究,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攻关的成果加快转移转化,组织重大科研成果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进行集中推介,在重大装备和材料等领域培育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三是搭建创新联盟和平台。探索组建更多高质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创新共同体,构建开放共享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有效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概念验证中心、小试平台、中试平台、量产平台等支撑。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支撑体系。科技成果要实现高质量转化,需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更加顺畅、匹配更加精准、模式更加多元。一要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全链条”。打造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为依托、市场化的技术转移运营团队为纽带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专项基金”等天使基金,引导社会保险等对光刻机、芯片、新材料、量子技术等进行长期供给。二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服务“全周期”。在前端以成果为核心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行动;在中端建成成果孵化转化的市场化专业机构和中试平台,完成科技成果的自我认证;在后端建立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成果放大平台。三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全类型”。建成科技成果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一体化运营,强化科技成果信息披露。探索众包众筹、个人跟投等,通过超额收益让渡、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成果转化。

优化科技成果转化配套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落实这一要求,一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网络体系。适应科技创新由复杂向超复杂、“线性”创新向“网式”创新等方向的演进,在市场化团队聘用人才、各类成果转化基金融资支持、协同作价入股税收递延、推动赋权改革试点、追加知识产权预前管理等方面适时推出精准有效的配套政策。二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才体系。一体化培育“技术型官员—战略科学家—硬科技企业家—硬科技投资家—高端工程师—技术经理人”的人才体系。积极打造懂技术、懂转化、懂市场的科技经纪人专业队伍,搭建技术、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三要优化科技评价和绩效激励体系。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原则,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专门评价办法,在专职科研岗职称评审中增设科技成果转化职称系列。建立成果转化绩效与专职人员收入分配挂钩的激励机制。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高校赋能新优势。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迫切需要推动高校的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市场的“货架”,切实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一要通过制度机制完善强化新优势。进一步细化科技成果评价、成果权属改革、尽责免责等实施措施。细化落实成果转化成本分担机制,清晰界定“关键贡献者”利益分配原则,科学确定留归单位比例和成果转化服务分成。加快构建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标准和规范。二要通过高质量成果供给强化新优势。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作为科技资源分配的重要衡量指标。鼓励高校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下设技术转移和创业投资等专业性功能实体,构建“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创业投资”全链条园区服务体系。三要通过成果转化成效提高强化新优势。在科研人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考核奖励等相关指标中,适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权重。推动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落地,形成“需求导向—市场认可—高效转化”的良性循环。设立横向结余经费“资金池”,允许科研人员将结余经费划入资金池并按规使用。(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主任)

选自《新湘评论》2024年第8期

一审:陈家琦

二审:吴 金

三审:张勤繁

掌上阅读党刊

《新湘评论》

2024年第8期

点击封面

进入电子刊

陈晓红: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