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说《寻枪记》改编电影《寻枪》影评

作者:吃颗桃

找到自己

- 回顾电影《找枪》的视听语言

影片改编自范一平的小说《找枪》,讲述了一个觉醒的马山意外丢掉一把装有三颗子弹的枪的故事,在浓雾笼罩下,马山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猎枪之路。导演陆川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音乐渲染和精湛的镜头语言,反映了马山失枪后迷失了自己,焦虑、恐惧的内心世界,同时,枪械代表了马山的身份地位,马山在找枪的过程中找到了迷失的自己。导演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和心理世界。

这部电影对色彩的使用是值得称赞的。整部电影以蓝灰色为主,当冷色调进一步趋于不纯时,那么它的低感就显得更加显著,让人感到郁闷、灰蒙蒙的。导演用冰冷的色调,突出了马山猎枪过程中压抑的情绪,展现了马山沉重的内心世界。影片一开始,马山开车去找枪的记忆中,用枪反复出现一抹黄花,尤其在整体凄凉的色调中,黄色给人希望,虽然很短很薄,隐喻着马山在找枪的路上希望渺茫, 对马山失去了枪的尴尬。马山派出所因为出色的工作受到上级的赞誉,周围红丝奖杯弥漫在全貌,展现了大家的喜悦和兴奋,也说明马山是一位多次奋力拼搏的好警察,这为马山不断寻找枪支提供了理由,也为背上马山不顾自身生命安全找枪作准备。而听到马山丢了枪,同事们的门默默地把奖金递在了桌子上,而照片中只有主角奖杯被放在了一个小角落里。整个画面变成了一种冷淡低沉的凄凉基调,凸显了马山枪击案事件的严重性,不是枪,而是责任。最后,马山抓住了小偷,导演把镜头对准了无尽的绿地,这种青春的色彩是导演对马山生命的意义,象征着希望和救赎,马山失去了自己的枪,也一步步地迷失了自我。

恰到好处的声音渲染。这部电影以录音机,高音喇叭,收音机和其他声音的混合开始,这些声音预示着马山即将到来的恐慌和灼热的现实生活。音乐随着马山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先是丢枪,作为警察马山的心理失衡,开始寻找一种毫无意义、重复、多音节的狂躁的背景音乐和不和谐的旋律积压,无形中给马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马山丢枪后惊慌失措、紧张的情绪,也让观众为之心。在马山枪击案曝光后,音乐开始变得温柔细腻,但依然紧张。马山枪搜索进入了平静理性的阶段,在马山寻找枪支的过程中也有点发现自己。影片结尾的马山抓小偷是没有声音的,达到了"无声的胜利和声音"的效果,沉默的人喜欢更具表现力,马山终于找到了自身价值的意义。

独特的镜头语言。导演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在夜里马山开着摩托车寻找枪的踪迹和线索,马山的视线中的树木、牛群、墙屋都在飘忽不定,朦朦胧胧,镜头晃动,预示着他的迷茫和未知的生活,传达出马山失枪后的心理状态, 开始怀疑周围的一切,人物画得栩栩如生。导演用全景镜头将走在马山画面的小巷里,看到一群女学生快乐,轻盈的背影,而他则笼罩在压抑、沉重的气氛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放大了马山压抑的情绪,凸显了马山被困后失枪的困难境地。用中景镜头,马山从一条小巷里走出来,走进下一条较暗的小巷,那里全人躲藏起来,小巷不像一条小巷,像迷宫,迷失了自己,迷雾缭绕,找不到出口。而左右两边的线条也暗示着马山的处境越来越糟。

《找枪》的剧情曲折而令人回味。马山不仅失去了一把枪,还失去了自己,在找枪的过程中也找到了感情、友谊和责任。导演用变幻无常的音乐、低沉、凄凉的色彩和多变的镜头语言,展现了马山从丢枪到找到枪的人生困境和内心世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