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

作者:小狗乌吉

《史记》里曾记载,吕后去世以后,吕氏家族内部坐在一起商量,认为朝中的周勃、陈平等大臣,以及刘氏家族的成员们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准备提前把这些人统统杀掉。但由于吕禄的女儿是刘章的妻子,所以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章。于是刘章通报给了他的哥哥齐王刘襄,让刘襄起兵造反。刘襄一造反,吕产就把他掌握的南军交给了灌婴,让他去平乱。灌婴带着军队走到荥阳的时候,就按兵不动,还暗中和刘襄取得联系。由此开始,刘氏家族就和朝中大臣联合起来,发动了诛吕行动。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为什么周勃陈平杀了汉少帝和汉惠帝的其他儿子还能成为忠臣典范?

很简单,汉文帝刘恒是周勃拥立的,如果周勃是乱臣贼子,那汉文帝算啥?岂不是得位不正?乱臣贼子拥立的皇帝,你的合法性怎么来呢?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

而且,西汉后面的皇帝都是汉文帝的子孙,如果汉文帝得位不正,那汉朝所有皇帝的皇位都得位不正了,这历史谁敢写?

所以啊,从汉文帝开始,就必须给周勃和参与功臣、诸侯们正名,给他们加官晋爵,肯定并高度赞扬他们的做法,给予他们合法性,这样自己的皇位就是合法的。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且汉文帝自己,还有当时的参与的人都知道,这就是周勃几个乱臣贼子造反,带兵攻打皇宫,杀了辅政大臣和皇帝,并拥立新君。

被杀的小皇帝和诸吕外戚都是合法的,皇帝并无过错,诸吕也没有什么罪过,最大的罪过,可能就是他们是外戚,且斗争失败了。

周勃派人去迎接还是代王的刘恒来做皇帝,汉文帝吓得不敢接受这份美差,就跟自己的大臣们商量,到底去不去。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

他的郎中令张武等人说:“朝廷大臣都是当初高帝时的大将,熟习兵事,多谋善诈,他们的用意恐怕不止于此,这样做只是畏惧高帝、吕太后的威势罢了。如今他们刚刚诛灭诸吕,血染京城,此时来人名义上说是迎接大王,其实不可轻信。希望大王假托有病,不要前往,以便观察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只有中尉宋昌则反对,认为吕氏不得人心,天下归心于刘家,刘恒应该前往长安即位,最后刘恒采纳了宋昌的意见。

但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一步步小心从事,深怕中了计。

你看,刘恒和他的臣僚们,太清楚周勃这些乱臣贼子犯上作乱杀皇帝的事情了,让他去做皇帝,他都吓得不敢去,最后同意去了,还让人去打探虚实,去跟周勃谈判,走一步看三步。

只有我们后世看历史的人,把周勃当忠臣,把诛杀诸吕的事,当成正义的,当时的人看,这就是标准的造反了。

这也是为什么汉文帝非杀周勃不可了,就这样的所作所为,任何皇帝都容不下吧?

吕后死后,到底是功臣在作乱还是诸吕在作乱?

诸吕在吕后死后,自然是希望继续延续既定政策,但诸吕没有吕后的能力和威望,而利用吕后刚死的权力真空期稍纵即逝的机会,功勋集团和诸侯王迅速结盟以诸吕造反的名义将刘邦外戚一脉杀的干干净净。而实际上真正造反的是功勋集团还是诸侯。谁也没有多干净,都是为了最高权力的争夺。可惜的是吕氏帝后一系以失败告终。自以为得势功勋集团扶持了汉文帝登基。但没有想到是,汉文帝更狠,在维护皇权的问题上,汉文帝与吕后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在汉文帝在位的时候,陈平刚刚死,周勃就免相。功勋集团彻底完结。等到汉武帝登基以后,诸侯王也失去权力。中国正式进入皇权时代。

以陈平和周勃为首的功勋贵族,以齐王刘肥为首的诸侯集团合谋诛吕,是挽救自己和获取最高权力必须行径。没有对错。只有结果。

综上所述:周勃、陈平等人之所以被视为忠臣典范,是因为刘恒的子孙们为了歌颂刘恒的圣明,自然也要歌颂周勃、陈平等人的功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周勃、陈平等人诛灭诸吕,哪有刘恒的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