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信点,其实很多高学历的人都是很水的

作者:誓约TheCovenant
阅读文章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您随时查看更多优质文章,同时也便于您参与我们的讨论与分享。

【个人成长•独立思考】

作者:Bella

1 学历的辐射范围

今天的分享,想从学历和个人发展的关系谈起。

这是一群怀揣梦想的高中生。高考之后,他们在一起交流着各自的成绩和录取结果。他们说,有的优等生发挥稳定,去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有的人超常发挥,竟然去了清华北大;有的尖子生发挥失常,只去了一所普通的一本学校;有的不擅长学习的同学,像他自己预测的那样,考上一所专科学校。

那年9月,这群怀揣梦想的同学带着不一样的心情进入了各自的大学,有的充满希望,有的心情灰暗,有的在平静中感受到一丝迷茫……

后来,15年过去了,大家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人热爱学术,一路读到博士,现在正在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有的人进了大厂,留在一线城市,每天都有赶不完的项目,加不完的班;有的人当年学习成绩垫底,但是脑子特别活,毕业后就自己做生意,现在已经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有的人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冒,但从小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转行学习画画,现在已经成了网络上小有名气的绘画博主……

或许你已经看出来了,这个普通而典型的班级就是你我曾经的中学班级,这个班级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上演。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距离当年的高考可能已经有了5年、10年、15年的时光。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回想起那场被称为“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你还觉得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吗?

这个问题,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一种不同体现在年龄上,年龄越大的人对高考重要性的认同就会越弱。刚上大学的时候,得知更好的学校有更好的师资和教育环境,难免会为自己运气不好或者不够努力而感到遗憾。找工作的时候,或许有了更高的文凭,但提起第一学历的时候,心里还是要打一阵退堂鼓。后来,后来习惯了职场,在生活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立足之地,就渐渐地可以脚踏实地的生活,很少再去回想学生时代的成绩了。

另一种不同体现在你能得到的收获上,一个人现在得到的越多,对自己的生活越满意,在高考上的遗憾就会越少。如果一个人只能拼学历,或者因为学历而处处碰壁,自然就会觉得高考特别重要。一个人越是能在学历之外取得更多的收获,比如创业成功,找到了自己的爱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等,他就越会感觉,高考其实没那么重要。

自信点,其实很多高学历的人都是很水的

2 比学历更重要的是什么?

在我们的社会中,大部分人接受的教育是线性的:好好学习就是为了上一所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到了“好工作”这一步,就好像到了幸福的终点,或者说到了“好工作”这个点上,很多人就看不清前方还有什么。然而,好工作真的能让人幸福吗?或者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呢?

对于很多人而言,好工作就意味着稳定、体面、收入高,但这样的工作可能并不能让人快乐。比如,稳定的工作往往比较枯燥,做的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很没意思,天天都在盼着赶快退休。体面的工作往往束缚较多,总会让人感觉到身不由己;工资高的工作压力也大,拿的钱越多,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

当然不是说高学历和好工作就不值得追求。事实上,如果你考上了很好的学校或者找到了很好的工作,那都是值得庆祝和珍惜的。只是,我们不能把人生的盼望或者幸福的保障全都寄托在这一件很小的事情上。因为你越是缩小自己的眼界,越是紧紧抓住这一根细小的树枝,你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那么,比学历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或者说不受学历限制,并且比学历发挥的作用更大的东西是什么呢?其实这样的东西有不少,但今天,我们单独来谈一个和学历有关系、有相似之处,但很容易被忽略的因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什么要谈独立思考呢?因为独立思考远远比去哪里学、学什么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他学的再多也只是一个知识储备器,会的再多也只是一个机器人——必须由他人告诉他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他只能按照固定的程式生活。

而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可以做任何事。不管他学什么,对他都不是一个限制,而是一种引导。他可以学一个专业,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并不适合,然后及时转行去做自己擅长的事。他可以有很多的兴趣爱好,这些兴趣爱好为他打开了眼界,为他提供了更多选择。他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志向,并由此出发,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实,相比于学历和工作,独立思考才是更可靠的铁饭碗。因为学历代表着过去,工作或多或少都要依赖他人或者受到环境限制,而独立思考是一种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被取代的能力。这种能力能让人在逆境中不受困于失败,在顺境中不迷失自我。或利或顺,他总能坚持自己要走的道路。

自信点,其实很多高学历的人都是很水的

3 值得奔赴的远方

人往前走,人奔赴远方,往往出于两种心境。

一种是想离开现在。因为讨厌现在的处境,因为不想过现在的生活,所以希望这样的生活能赶快结束,自己能立刻换一个环境,换一个心情。这种心境是逃避式的,其中的驱动力是内心的不满、痛苦和焦虑。

一种是想探索未来。这样的人对当前的生活是知足的。但这种知足不会把人留在现在。相反,因为从现在的生活中品尝到了幸福和甘甜,所以对未来更有期待。这种心境是期待式的,其中的驱动力是内心的好奇、渴望和热情。

这两种心境都很正常,因为谁在烦恼苦闷的日子里都想赶紧逃离焦虑和压力,谁在有快乐的日子里都觉得前方是值得奔赴的。

所以,今天我们聊着两种心境,并不是要分优劣,而是说我们要尽可能地去管理、引导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思想可以少受环境和他人的干扰,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超越心情的限制,采取明智的行动。

比如,你可以因为高考失利、工作不顺心而烦恼、郁闷,但不要总是纠结于“如果我当时复读了会怎么样”“找了这个工作接下来可怎么生活”。你要能看到比一次考试、一份工作更重要的东西,只要这个东西在,只要你全力去追求这个东西,你就会快速成长。等你长到足够强壮高大,可以一步跨越现在的困境,就会发现原来这根本不是一块巨石,而是一颗小石子。

能忍受困境的人,在顺境中往往也能保持安静。因为他的希望不是由环境给的,要是来源于他的所思所想,来源于他心中的目标和渴望。

人有了希望,就永远不会遇上绝境。

【谢谢你的阅读。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点个“赞”和“收藏”,或者转发让更多人看见吧。】

【既然来了,那就别走了。关注“誓约”,让我们在下一个话题里再次相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