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作者:史在没有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

前言

在中国现代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承诺深刻地影响了一个地区的命运。1983年,82岁高龄的黄克诚因病入院,此时他心中仍怀有未了的承诺——八滩的再建。他的老部下,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探望,重提昔日的诺言。历经数十年的风雨变迁,八滩从一片废墟逐渐变为繁荣的镇区,但这一切的努力,是否真能实现黄老的心愿?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韩培信在江苏省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省委书记,他不仅在苏州和扬州任职过,也在江苏人民的心中种下了难以磨灭的敬意。本文旨在缅怀韩老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追忆他留给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远影响。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韩培信出生于1921年,他成长在苏北响水镇的一个贫苦家庭。他的早年生活充满了挑战,父母双亡让他从小就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韩培信常感叹若非共产党的庇护和培养,他的人生将无从谈起。他曾深情地表示:“没有共产党,我只是个孤儿,一无所有。

青少年时期的韩培信,受到了先进思想的熏陶。他不仅阅读了大量革命文献,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的思想逐渐成熟,坚定了投身革命的决心。抗日战争期间,韩培信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和战斗精神,他不仅组织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还与新四军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日军的残酷“扫荡”。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在1942年黄克诚呼吁新四军三师全体人员在“全军开展大练兵”的号召下,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这一年三师的官兵在军事技巧、文化知识和身体素质上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后续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1942年秋冬季节,日军对淮海区的大规模扫荡被成功击退后,1943年春天,日本侵略军再次调集大批兵力对盐阜区展开了更为猛烈的攻势。这一行动是由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策划,由酒井康赖指挥的第十七师团主导,调动了两万多名日军和伪军兵力。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自2月17日起日军在航空和海军的协同作用下,以盐河东侧和射阳河北部为主攻方向,实施了精细且残酷的“梳篦式”搜索扫荡。同时他们还加固了沿海的封锁,增设了多个军事据点,并大力推进道路建设和伪政权的建立。面对日军规模空前的扫荡行动,黄克诚深知单靠一师之力难以抗敌,因此他制定了周密的反扫荡战略。

在1943年2月的一次关键战役中,日军第十七师团在酒井康的统帅下,对盐阜地区发起了一次猛烈的大规模“扫荡”行动。他们分成五路大军,目标直指东坎和八滩,企图彻底剪断新四军的物资补给线。此时八滩不仅是新四军的关键补给站,还是区内民众的生活中心。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韩培信作为八滩区的区长,面对即将到来的日军,接到了黄克诚的紧急命令:为避免重大损失,必须在敌军到达之前,将八滩彻底拆除,确保日军一无所获。这一命令虽然从战略角度考虑是必要的,但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不解和不安,他们难以理解为何要摧毁自己辛苦建立的家园。

面对群众的困惑和不满,韩培信感到责任重大,他将这些反馈向黄克诚汇报。黄克诚在得知情况后,坚定地回应道:“为了更大的革命利益,我们需要作出牺牲。现在牺牲银八滩,未来我将以金八滩来偿还。”他的话语重申了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革命精神。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韩培信回到八滩后,深入民众中去,耐心解释上级的战略意图,并努力消除他们的疑虑。在他的激励和领导下八滩人民表现出了高度的团结和牺牲精神。短短三天内,他们迅速拆除了超过三百户的住所,将粮食、弹药等关键物资转移至安全地带,确保敌军无法得到任何补给。

当日军大队终于抵达八滩时,他们发现这里已是一片空旷,除了废墟一无所有。失去了补给和栖息之地的日军,在筋疲力尽之际遭到了新四军的伏击。黄克诚精心策划的反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击退了敌军,还重创了日军,缴获了大量武器。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这次坚壁清野的战略成功地为新四军赢得了反扫荡的宝贵机会,大大减少了我军的损失,同时也凸显了黄克诚决策的英明与韩培信执行命令的果断。他们的行动不仅保护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也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83年韩培信作为江苏省的省委书记,得知昔日战友黄克诚在北京的301医院接受治疗,便立即前往探望。病床前,黄克诚提起过去的一个承诺:“当年命你拆除银八滩,曾说革命胜利后要赠你金八滩。如今你已是省委书记,这承诺实现了吗?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面对这个问题,韩培信感到非常愧疚,不得不承认八滩的贫困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观。但他坚定地回应道:“请您放心,我定会利用改革开放的契机,全力推动这一地区的发展,确保八滩乃至整个苏北的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回到南京后韩培信立即投入行动,开始密集调研苏北地区的发展需求。他在盐城召开的一次干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加快苏北发展、积极提升苏南”区域发展战略,并设立了以苏南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市对口支援苏北13个贫困县的具体政策。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从1986年起,韩培信还推动了省级机关、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和事业单位选派干部驻苏北困难县,以助力当地快速发展。韩培信对八滩的情感特别深厚,决定亲自带头示范。为了加速八滩的建设进程,他派遣自己的儿子韩建华前往滨海县,协助当地的经济建设。

韩建华刚从航天学院毕业不久,在南京的航天工业部七机局担任副处级职务。初闻此命令,韩建华有些犹豫,感叹道:“从高科技领域调到贫困地区工作,简直是天壤之别。”但在韩培信的耐心劝解和思想工作下,韩建华理解了父母的意图,决定承担起这份责任,很快便适应了滨海县副县长的角色。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在韩建华的努力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八滩镇迅速实现了转型,不仅企业数量激增至数百家,更成为了苏北地区的工业强镇。这一地区的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最终名列江苏省百强镇之一,这不仅实现了黄克诚的期待,也兑现了韩培信对老战友的承诺。

如今的八滩,已经变身为苏北地区的工业巨头和商业中心,交通四通八达,社会经济蓬勃,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黄克诚在1943年对八滩的承诺与韩培信1983年的保证得到了圆满实现,八滩镇荣膺江苏省百强镇之一。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在1985年的寒初,黄克诚面临严重的健康挑战,他的肺部感染急剧恶化,导致有效呼吸面积显著下降并引发了呼吸性酸中毒。医疗团队迅速介入,进行了紧急的医疗措施,包括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以稳定他的状况。在医生和护士的精心照料下,黄克诚的情况暂时得到控制,但对于一位已是83岁高龄的老人而言,挑战依然重重。

春天来临时黄克诚的健康有所改善,他甚至能够在院子里缓步。然而,这段复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年底一次体检揭示了他患有直肠癌的事实。医疗团队为他进行了手术,并且手术初步看似成功,术后不久,黄克诚陷入了昏迷,并多次处于病危状态。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尽管面临着重重困境,黄克诚的生命力显示出惊人的顽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状况再次好转,但医疗的复杂性也增加了。为了维持生命,他不得不接受各种管道的插入,如呼吸机管、鼻饲管和肠液引流管,这让他自嘲是“管道化”的人。到了10月,黄克诚的肾功能开始下降,他的身体上多了更多的“管子”。

在这一切的困境中,黄克诚仍然表现出了极高的无私精神,他请求停止使用昂贵的药物和治疗,以节省资源给予能为国家工作的人。他常常在不被监护时,自行拔掉输液针头和呼吸机管子,表明他拒绝进一步的医疗干预。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黄克诚在1986年迎来了他的84岁生日,尽管他已无法言语,但他在呼吸机的辅助下露出笑容,与前来庆祝的亲朋好友握手,通过手势向他的夫人表达了切蛋糕的愿望。这成了他庆祝的最后一个生日。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黄克诚清醒的时刻越来越少,他的言语间不时夹杂着战争的幻觉,如谈论枪炮和“爆炸”。他时而焦急地表达要向总司令汇报情况的强烈愿望。这些瞬间的混乱反映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深刻印象及他坚强的战斗精神。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在1989年韩培信卸任省委书记,尽管黄老的承诺已成现实,但他认为仅有的金八滩还不足以满足所有苏北人民的需要。他设想将这一成功模式复制并扩展至整个苏北地区,使更多的人民脱离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1年10月新四军研究会展示了韩培信对于支持苏北发展的深厚情感,他在文件中提到,无华中根据地的建设及支持,抗战时期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他深情地表达了对家乡的关怀,强调需要建设更多的“金八滩”,以改变苏北久负盛名的贫困面貌。

1983年黄克诚病重住院,韩培信前来探望,黄:当年的承诺兑现了没

黄克诚于1986年辞世,韩培信在2017年离我们而去。尽管两位老革命身体已逝,他们的遗愿和坚定的信念却永存。他们一生的努力和愿景,即在苏北建立更多的如金八滩般繁荣的区域,这一誓言被铭记在历史的篇章中,成为闪耀在未来征程上的光辉指引。这些努力与成就不仅仅是对两位领导人的最好慰藉,更是对整个苏北地区及其人民的深远恩赐。

参考文献:

理想在我心中:《八滩攻坚战》

钟山风雨:《随韩培信调查研究的回忆》

党史文苑:《抗战时期(1941-1945)黄克诚的群众工作思想探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