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啥电车的智能驾驶很牛,油车却不行?内行人一语道破,明白了!

作者:乌鸦君的急救职场

如果说2024年,汽车市场最火热的词是“小米su7”,那么2023年,最热的词非“智能驾驶”莫属了。

因为就是在这一年里,华为将这项技术从幕后推向台前,让很多人看到了,原来汽车智驾技术还能这么牛。

不仅能自己变道、超车,还能主动避让,避免车祸…等等。

为啥电车的智能驾驶很牛,油车却不行?内行人一语道破,明白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电车才兴起数十年,智能驾驶就这么牛了——而油车上百年的发展,怎么这块没有做起来?

咨询了一些业内人士,他们表示,不是油车车企不给力,而是3个原因太现实了,特别是最后一点,真的很无奈。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为啥电车的智能驾驶很牛,油车却不行?内行人一语道破,明白了!

首先就是,车辆设计理念就不同。

因为特斯拉的缘故,所有的电车制造商,从一开始就将智能驾驶技术,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因此,设计师在车辆的早期的设计阶段,就会考虑到智能系统的整合。

也是因为这种前瞻性的理念,所以电车的智驾表现非常优秀。

虽然油车也在逐步升级系统,来缩小这一差距,但考虑设计上的差异,仍难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有人可能会提议,那油车也可以从设计之初,开始提前规划啊!

为啥电车的智能驾驶很牛,油车却不行?内行人一语道破,明白了!

听着很有道理,但残酷的现实是,99%的车企,现在的技术重心都放在了电车上,对燃油车项目的重塑——毫无兴趣。

在资本市场上,这种表现更是无奈,欧美那些油车相关的零部件制造商,已经是接近“融资无门,贷款无路”的状态。

别管你提出多么牛逼的缸盖、油泵,传统动力总成的计划,都没人搭理,就连风险投资都瞧不上。

就这个程度,谁还会考虑智能驾驶的整合呢?

何况这玩意还不是一次性的,软件部分几乎月月都要优化,更新,升级——和电车项目又不兼容。

种种问题的叠加,自然就不给力了。

为啥电车的智能驾驶很牛,油车却不行?内行人一语道破,明白了!

其次,则是动力控制系统的限制。

在燃油车中,动力的输出,主要依赖的是内燃机物理性能。

虽然这种方式已经很稳定了,但并不适合精细调节——这也是早期的油车,需要手动换挡的原因。

相比之下,电动车的电机控制系统,就没有这个弊端了。

它可以实现毫秒级的精确调节,这种差异性,直接影响了智驾的实施效果。

举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内燃机好比风琴,电机好比电子琴——虽然前者稳定可靠,但表达和调节的灵活性,肯定是远不如电子琴的。

为啥电车的智能驾驶很牛,油车却不行?内行人一语道破,明白了!

尽管燃油车企业,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引进了电子辅助设备,来改善这一状况。

然而,就如假肢虽能帮助行走,但终究比不上健全的双腿,这些电子辅助设备也是如此,根本无法替代电车的原生系统。

这种本质上的差异,使得燃油车在智驾上步履维艰,始终难以与电车抗衡。

毕竟,在道路上行驶,精细太过于重要了:“差之毫厘,延迟1秒”,可能就是一场车祸的差异。

为啥电车的智能驾驶很牛,油车却不行?内行人一语道破,明白了!

最后,就是协同能力的差异了。

在电动车中,电池、电机和制动系统,可以实现无缝集成,使得能量回收变得极为高效。

这种集成不仅优化了能量的使用,还允许对制动系统,进行高度精确的控制。

说白了就是刹车和缓行,变得非常灵敏,可以轻松应对堵车和加塞的场景。

但油车就不行了!

它能源和制动系统相对独立,主要依赖机械制动。

为啥电车的智能驾驶很牛,油车却不行?内行人一语道破,明白了!

这种系统设计,使得能量回收效率较低,而且根本没有及时性而言。

简单点说就是,电车系统给电机一个指令,它立刻就执行了,没有中间人。

但燃油系统,还要经过几个步骤,才能完成相同的操作。

首先是发动机到变速箱,接着通过复杂的机械链条传递到车轮——每一环节,都可能因为机械磨损或延迟,影响最终的执行效率。

因此,真的不能怪大众、丰田这些车企不行,它们也是没有办法。

毕竟,这种差异性,导致的结果,几乎是无解的。

为啥电车的智能驾驶很牛,油车却不行?内行人一语道破,明白了!

总而言之就是,智能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疑是现代汽车工业的一大奇迹。

然而,这场技术革命,并非所有车型都能平等参与。

电动车因其设计初衷和技术优势,使其在智能驾驶领域领先一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油车因受限于传统的设计和动力系统,虽努力追赶,却始终难以匹敌。

这就像电车经济性和静谧性一样,不是靠嘴硬油车有多好就能解决的。

说白了就是,不管是从智能驾驶,还是物联网、能源效率、经济性....哪个方面来看,电车对油车都是碾压级的。

而且,这种碾压,随着技术的发展,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由不得我们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