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航天科工目标导向、任务驱动、机制支撑的体系化改革探索与实践 下

作者:中国企研

(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市场化经营机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实现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航天科工积极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切实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推动激励与约束相统一,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一是推动监管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航天科工逐年印发《集团公司权责事项清单》,进一步厘清总部与所属单位的权责界面,指引各级单位规范履行权责;动态调整集团公司治理主体权责事项清单、集团公司对二级单位分类授权事项清单,分类授权持续深化,不断做实总部“战略管控、资源配置、重大项目管理、风险管控”的核心职能。围绕总部核心职能优化机构和职责,加强重大项目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等机构力量,优化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智慧企业建设等职责分工,总部核心业务管控能力得到有力加强。修订完善股权投融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明确投资负面清单。强化社会监督,纳入范围的各级子企业实现信息公开全覆盖。

二是大力推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航天科工制定《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及“两书”模板,全级次子企业与经理层成员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的户数、人数占比均达到100%,推动重大经营决策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有效落实到各级经理层成员,薪酬与业绩考核实现正向联动,考核结果刚性兑现,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经营管理作用得到了显著增强和充分发挥,2022年因触发相关条款24人绩效薪酬为零、20人退出岗位。持续深化市场化用工,新进员工100%实行公开招聘,管理人员退出比例2021年达到4.29%,为2019年的2.4倍;员工市场化退出率3.32%,为2019年的2.5倍。在岗职工全部纳入全员绩效考核体系。

三是多措并举推动实施中长期激励。航天科工制定《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试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办法(试行)》和专项工作方案,对全级次单位开展梳理评估,定期组织召开推进会、政策宣贯会,鼓励用好用足多元化市场化的中长期激励工具。倒排工期、按周推进,股权激励、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计划等措施落地实施,2020年以来新增实施单位47户、覆盖核心骨干1700余人;累计实施单位103户,覆盖核心人员2400余人,逐步形成企业和员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价值共创”发展局面。

(五)抓实国企改革专项工程,打造改革尖兵

实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国企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航天科工以国家综合改革专项行动为契机,大力推进“科改行动”“双百行动”,着力破解改革难题,固化改革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模式,并在集团内部遴选树立改革先进典型,市场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目前已扩围至12家子企业。

一是深入实施“科改行动”。航天科工力推航天信息、航天电器2家单位成功获批“科改企业”,实现市场化改革和自主创新实现双提升,连续获评国资委标杆、优秀。航天信息及其所属75家分子公司100%实施并按照考核结果严格奖惩、刚性兑现,2020年以来累计对24家分子公司经理层成员进行约谈,经理层成员降职、免职15人;完成“1+4+2+N”协同研发布局,“丝路云链”大宗贸运数字平台位列中央网信办“双化”协同典型案例第一名;非政策性业务毛利占比由30%提升至60%以上,营业收入利润率优化5.3个百分点,新获评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个省部级创新平台,连续获评经营业绩考核优秀,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航天电器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选拔机制,对考评排名后10%的员工实施转岗、降薪或解聘,2022年完成153个岗位干部竞聘上岗,退出干部岗位35人,员工退出288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完成新能源汽车配套连接器等4项高价值专利群布局,2020年以来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制修订14项,其中主持发布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3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两位数增长,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11.9%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在30%以上,位列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第14位。

二是持续深化“双百行动”。航天科工推动5家“双百企业”实现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取得新突破。湖南航天推进一企一策授权放权,做实子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副职薪酬由各单位考核确定不保底;本级及所属8家单位多种激励方式组合推进,已实施3种方式,新材料院作为集团2家试点之一开展创新领域跟投,在三丰公司等2家子企业试行工资总额备案制管理;营业收入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强度同比增长10%-20%,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保持在110%以上,实现经营业绩与经营质量稳步提升。航天云网开展股权激励计划,社会化融资创工业互联网领域单笔融资额纪录。航天二院所属空间公司建立了动态岗位调整机制和多元化薪酬管理模式,股权激励和社会化融资取得积极进展。航天三院所属海鹰航空积极引进职业经理人和社会成熟人才,“基薪+考核绩效+市场提成”激励模式效果明显。航天三江所属火箭公司建立了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及绩效考核体系,对新型航天企业运营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

航天科工目标导向、任务驱动、机制支撑的体系化改革探索与实践 下

图4 航天科工召开“科改企业”“双百企业”改革经验交流会

三、航天科工深化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和标志性成果

航天科工始终按照“三个明显成效”目标,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取得了一系列改革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发展战略和思路更加清晰,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持续创新,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武器装备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切实增强了集团公司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了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连续获评A级,获评2019-2021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A级,获任期“业绩优秀企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称号,改革三年行动年度考核均获评A级。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一)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加强,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

通过实施改革三年行动,航天科工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各级次单位推动改革促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显著增强,党建创新举措与企业改革发展任务有机衔接、资源要素优化整合,从战略路径、实施策略、执行保障等多个维度为“十四五”规划落地做好有力支撑。党建“铸剑”六大工程深化推进,多方联动、要素协同、全域覆盖的航天科工党建新格局构建形成,党的组织体系、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面加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显著增强。围绕中心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政治生态不断优化,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党建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党建工作体系持续丰富完善,党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党对航天事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连续获评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年度考核“A级”。

(二)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通过实施改革三年行动,航天科工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经费连续3年投入强度不低于12%,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加速突破,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布局持续完善,新型国家实验室挂牌试运行,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获批立项,36个集团公司级科技创新平台,4个技术方向入围国资委首批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清单。选人用人质量不断提升,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梯次发展计划系统推进,目前拥有200余名国家级专家,2020年以来新增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增“万人计划”专家17人,新增卓青专家17人,总人数位居央企前列,新立项型号均配备40岁以下正副总指挥、总设计师,骨干团队平均年龄35岁,构建形成人才队伍“雁阵格局”。

(三)航天高技术的牵引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水平迈上新高度

通过实施改革三年行动,航天科工加快构建以产业集群为牵引、以专精特新项目为支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信息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全力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高质量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安保科技和气象服务等保障任务,气象雷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0%、40%,承建国资委现代产业链监测平台、央企链长助手平台等国家级项目建设,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国家级车联网示范项目、全球最大尺寸的ITER杜瓦矩形波纹管交付任务、国内最大智能交通单体项目“深圳交通运输一体化平台”、国内矿山领域规模最大的无人驾驶项目等重大项目高质量完成,航天科工在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彰显了航天智慧和航天力量。

航天科工目标导向、任务驱动、机制支撑的体系化改革探索与实践 下

图5 航天科工高技术产业

成果创造人:胡雪梅、徐磊、张帅、张镝、王秋阳、张洪毅、崔海涛、徐鹏、高云姗、辛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成果为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2023(第七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