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村庄规划 | 在高校师生乡村振兴实践中,增强村庄规划引领效能

作者:自然资源部
村庄规划 | 在高校师生乡村振兴实践中,增强村庄规划引领效能

自党和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广大高校师生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教学与实践。据全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十年发展报告统计,“乡村规划”已成为各校教学与实践数量排名前三的选题;同时截至2023年底,全国105所高校依托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以下简称“高校联盟”),与130个县结对、服务1111个村庄,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师生们在村庄规划编制、人居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改进、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发挥各自院校专长,投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024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强调“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2024年2月,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未来高校乡村建设教学与实践,在以下五方面提供了规划引领与指导。

在县域统筹和整体布局下合理定位每个村庄

县域镇村体系明确村庄发展定位,引导人口产业适度集聚。 “县域”是中国两千年历史形成的稳定基层治理单元,上承国家意志,下接地理乡情,《通知》提出在县域优化细化镇村体系,有利于合理制定不同村庄的发展定位,确立重点,提升效能,引导人口和就业向县城、乡镇和重点发展村庄适度集聚。目前高校联盟就是采取校-县签约的方式,各高校需要在充分了解县乡空间规划和发挥县域统筹作用下,开展与村庄之间的结对工作。

县域统筹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在县城和乡镇以外的村庄往往空间分布离散,需要以县域统筹、村际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方式,实现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具体包括:统筹建立教育、医疗、养老等县域共同体,以便捷的设施分布与连接,保障公共服务可及;统筹建设道路、供水、能源、信息以及人居环境等各项基础设施工程与装备,因地制宜选择适用技术和产品,健全设施的县域运营和管护机制。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为例,教学实践中充分将各院系相关科研成果予以适宜应用,在远程教育培训接入、分布式能源与环境设施工程等方面增强县域公用设施的建设与服务能力。

村庄规划 | 在高校师生乡村振兴实践中,增强村庄规划引领效能

福建福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在嵛山岛接入远程教育培训,并开展零碳海岛建设探索

在不同分类和不同需求下有序推进村庄规划

城镇开发边界内及边界外明确城镇化任务的村庄,可纳入城镇详细规划统筹编制。在新型城镇化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将有大量村庄位于城镇化空间和开发区域。一方面,这些村庄将大力支撑所在城镇的产业集聚、生活提升以及安全韧性保障;另一方面,所在城镇将向这些村庄充分延伸并融合,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与发展。在高校联盟的结对千村中共计有约23%村庄位于沿江沿海等国家重要城市群的城区或县级市,这部分高校在工作中需要充分依托其所在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村庄规划 | 在高校师生乡村振兴实践中,增强村庄规划引领效能

南京高淳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在高岗村汇聚城市资源,开展合作经营,促进创业就业

重点发展村庄,可单独或联合编制村庄规划。位于非城镇化空间的人口规模较大、产业基础较好的村庄通常被定位为重点发展村庄。因为这些村庄往往需要在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上持续投入提升、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庄,所以可编制村庄规划,有序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增加村庄服务供给、提升农房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此类村庄在高校联盟结对村庄中占绝大多数,这部分高校在开展乡村教学与实践时,应充分学习已编制完成的村庄规划,在村庄未编制规划的情况下应积极承担或参与村庄规划的编制。

其他村庄,可在县乡级规划中制定“通则式”规划管理规定。“不盲目追求规划‘全覆盖’、不要求进度 ‘齐步走’和深度 ‘一刀切’”是《通知》的一项重要表述。因此,位于非城镇化空间的非重点发展的其他村庄,在上位空间规划中采用“通则式”控制引导即可,以明确村庄建设边界以及三区三线、自然灾害风险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要求。

从立足特色和突出优势中提质量

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乡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禀赋,无论是浙江的七山一水两分田,还是黑龙江的冰天雪地,均有其稀缺性与独特性。《通知》强调“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其中基于自然资源的高质量发展,是在不同地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下,形成各具特色优势的产业产品生态化价值与消费服务绿色化价值,并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予以转化实现。

践行“留住田园乡愁”的文化保护传承使命。乡村保留了大量传统习俗和文化空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知》提出要“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空间设计,塑造美丽乡村特色风貌”,应通过保护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遗迹以及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乡土味道,并管控整体村庄风貌。同时,挖掘文化遗产价值,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创意,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以清华大学对口贵州高荡村的工作为例,师生团队长期扎根探索,保护布依族村寨的传统生产生活风貌,修复喀斯特山林河谷、稻田湿地和山地人居整体系统,进而促进村庄旅游可持续发展。

村庄规划 | 在高校师生乡村振兴实践中,增强村庄规划引领效能

清华大学贵州高荡村规划设计实践取得特色保护与传承发展成效,获得世界建筑节WAF乡村景观奖与年度综合大奖

从优化空间和整理用地中见实效

注重作为粮食安全根基的耕地保护。在耕地“数量”上,由于大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因而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总量保护任务依然十分重要,严守耕地红线,系统连片保护,在确需合法占用耕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时,宜运用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等政策与原则。在耕地“质量”上,优先在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加强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

做好用于产业发展支撑的建设用地优化。乡村产业发展与生活条件改善,均需要以空间与建设用地作为承载。《通知》提出“优化乡村农业、生态和建设空间”,在村庄建设用地兼容和农业、生态空间复合利用模式方面值得开展创新探索。同时《通知》还提出“各类建设用地高效集聚”,在整体上,稳妥有序开展区域性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零散闲置土地;在村庄,就近布局农产品初加工和休闲观光旅游必需设施;在产业园区,集中布局规模化和工业化产业项目;在村庄建设边界外,可使用“留白”弹性机动用地指标,满足确需安排的文旅、农业或邻避设施项目等。

村庄规划 | 在高校师生乡村振兴实践中,增强村庄规划引领效能

威海文登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在大水泊镇盘活闲置土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引导农民参与规划与加强规划管理服务

《通知》在最后提到了村庄规划的农民参与和管理服务等重要内容,要求向农民宣传讲清规划、让村民村集体参与规划编制,切实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中提出的“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尊重主体意愿和权利权益的村庄规划是无法实现其规划目标的。2023年5月,“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在广西北流组织高校师生进行交流培训,现场观摩了北流成立的由农民参与的美丽乡村设计院,学习让群众看得懂、易接受、能遵守的“一图一表一规则”村庄规划编制服务与成效。

随着《通知》的发布,各地村庄规划的编制将更高质量、更具成效地开展,高校师生将努力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力支撑新时代新征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作者:张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全国城乡规划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指导: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

新媒体编辑:赵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