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瑞盆:“点”竹成金

作者:微大关
李瑞盆:“点”竹成金
李瑞盆:“点”竹成金
李瑞盆:“点”竹成金

近年来,大关县吉利镇营底村火地村民小组的李瑞盆带领当地村民从筇竹育苗做起,科学采种、科学育苗、科学栽种、科学管护,让竹子变成了“票子”,让荒山变成了“金山”。

营底村最高海拔2064米,全村共345户1493人。前些年,因交通不便、农作物产值不高、缺乏产业支撑等多种原因,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选择外出务工,挣取不多的收入养家糊口。2017年,作为党员的李瑞盆毅然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在村里成立大关县瑞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试种天麻。就在这一年,李瑞盆去木杆采笋,从此与筇竹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瑞盆:“点”竹成金

“我们去向阳张家坡上面那个老林里打笋子,爬坡要爬一个多小时,相当的累。我们就想着可不可以整点筇竹种子来把自家的山林全部种起竹子,那样的话就不用辛苦到别处去打笋子了。”

说干就干,李瑞盆与合作社的几个合伙人一起计划着去收集筇竹种,点种种竹。

由于筇竹种子大小与米粒差不多,当地人称之为“竹米”。先前村里也曾有人用竹米来点种,但是都没有成功,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决定亲自试试。

2019年,经走访,李瑞盆与合伙人找到了一处竹米采集点,并在山间搭起棚子等待竹米成熟后及时采摘。这期间,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渊教授下乡调研正好来到了他们的竹米采集点。董教授问询了他们的情况,并告知自己的身份及目前筇竹有性繁殖的进展,同时留下了电话号码和微信。

李瑞盆:“点”竹成金

趁着大关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百万亩筇竹的东风,李瑞盆的合作社大量收集筇竹竹米,带领社员建起了筇竹苗圃基地,在董文渊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科学育苗。

“一开始根本不懂。在装营养袋等等的环节,我全部通过打电话或者用微信咨询董教授。董教授就给我指导每个环节该咋干,然后就摸索着育出了竹苗。”李瑞盆说,在董教授的指导下,合作社共培育筇竹和方竹容器苗300余万株,既保证了村上的种植需求,又为县内其他村提供了优质竹苗。

李瑞盆:“点”竹成金

培育出了竹苗,紧接着就是种植。营底村以“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流转3000亩荒山林地建立筇竹种植基地,再以李瑞盆为代表的党员大户带领村民发展筇竹种植,每个村民小组打造3—5户示范样板,目前全村共打造30余户党员示范户。瑞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带动农户275户,其中脱贫户112户,三类对象30户。

李瑞盆:“点”竹成金

“董教授他们只要在木杆开展培训就打电话给我,我们合作社那一帮全都去学习。去学习了回来才好干,不但要把自家的干好,而且还要把老百姓全带动起来,单是我们村就是一万多亩筇竹。”李瑞盆说,营底村筇竹产业的发展与董文渊教授的关心指导分不开,从最初的采种、装营养袋、点种、育苗到后期的竹苗移栽、竹林管护和竹笋采收等等,都倾注了董教授大量的心血。

李瑞盆:“点”竹成金

据了解,从2019年至今,李瑞盆带领瑞兴合作社及广大村民实施了全村80%的竹产业工程造林。几年来,合作社累计支付村民育苗、种竹、管护等劳动报酬30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10万余元。2019年,合作社被大关县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2020年12月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社。

“在我们这些山区,唯独把竹子种好才是最好的出路。”看着一颗颗竹米在辛勤汗水的浸润下慢慢长成漫山遍野的竹林,李瑞盆心里很踏实。

编 辑丨胡声宇编 审|李自洪

李瑞盆:“点”竹成金
李瑞盆:“点”竹成金
李瑞盆:“点”竹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