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作者:情感杂谈

都说命运如同跷跷板,一头沉重,一头轻飘飘。张华躺在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病床上,他的下半身失去了知觉,视线透过雾蒙蒙的窗户,望向外面忙忙碌碌的世界,心里五味杂陈。

“老张,今天感觉怎么样?”妻子李梅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走了进来。

“身体倒没什么大碍,就是这腿啊,真是感觉不到它在那儿。”张华叹气,眼中带着一丝无奈。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别瞎想,医生说了,坚持理疗,还有康复的希望。”李梅轻声安慰道,目光中流露出坚淮和不易察觉的担忧。

“对了,梅子,公司那边怎么说?我的病假......”张华小心翼翼地问。

李梅放下碗,迟疑了一下:“老板是个明理人,说你好好养病,位置随时等你回去。”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那车呢?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离开我那么久。”提起自己的卡车,张华略显遗憾。

“你爸和我在跑,你放心,那车咱们养家糊口的家伙,咱俩岂能不照看好。”

李梅和公公王刚确实已经跑了不少趟了,那辆旧货车也仿佛有了新的生命,咚咚响彻在无数的高速公路上,不停地驶过城市和田野。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梅子,有没有觉得挺委屈你的?这么多年了,咱俩好不容易盖起了小楼,现在......”议论纷纷,杂音涌来,张华的话变得支离破碎。

李梅摇头,眸中露出几分坚定:“哪儿的话,你是我老公,这辈子我就要跟你过。再说了,你爸也是个硬汉,别看他年纪大,那手艺,那眼力,那身板......”

张华嘴角勉淮扯出一丝笑容,轻声说:“老头子年纪一大把,还得让他受这份罪。”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你别说,你爸还乐呢,说年轻时天南海北的跑,这回又找回了当年的感觉。你就放心,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李梅拍了拍张华的手,给予力量。

又是一次夏夜的远行,李梅和王刚将货物装满卡车,准备前往下一个城市。

“梅子,早点回啊,别让小张独自一人在家。”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我知道爸,您也别太累,赶路时候注意休息。”

尽管月色清亮,到处都是人们夜间旅行的灯火,但卡车里两个人的心却没那么亮堂,这几个月来,无数次的分离与汇合,不经意间,就布满了他们的生活。

车子嘎然启动,货物跟着颠簸。这是一个普普通通家庭的故事,却也深情厚重,继续在夜色中延续。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华一个人在家中的日子越来越多。理疗师每周来几次,但大多数时间,这个家被沉默和孤单填满。他开始尝试自己做些家务,试着用双手填补起这份空缺,但他清楚,这并不能真正替代家人的温暖。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电话铃声打破了寂静:“喂,老张,你今天怎么样?”电话那头,是李梅关切的声音。

“还行,今天自己做了个蛋炒饭,勉淮能下咽。”张华笑着回答,却隐藏不住声线中的落寞。

“你啊就别硬撑了,厨艺那么烂,还不如等我回去给你做。”李梅的话语虽轻松,却难掩担忧。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倒也是,等你回来,得好好补补。”稍微调侃着,张华却注意到电话另一头传来的卡车轰鸣声。

“梅子,车还顺溜吧?爸身体怎样?”

“都好得很,你爸那个人,骨子里就是个老司机,还怕他?”李梅答得爽快,但话锋一转,“可你得好好照看自己,别总想着外面的事。”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张华想要回个玩笑,却无端感到一阵心酸,“嗯,你们也一样注意安全。”

李梅挂电话前,淡淡地说了句:“爱你。”

那端,王刚看着李梅,轻声问:“怎么,又舍不得那小子了?”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李梅轻叹一声,放下手机:“这不是舍不得不舍不得的问题,你不知道,每次看他一个人在家,我就......”

王刚沉默了片刻,然后道:“他是我儿子,你又何尝不是我女儿。我们也不容易,但我们在做的,都是为了这个家。”

他们之间的对话,渐渐多了起来,不仅是关于货物的搬运,更多的是关心对方的疲惫和辛劳。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刚子,昨天夜里那个弯道,你小心点,别一个人硬撑。”李梅时常会提醒王刚。

“得了,我这把老骨头,还撑得住。你倒是别总想着家里的事,你放心,那孩子不是一根筋。”

王刚的话让李梅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但她依然不停地为家计划,思量。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每次回家,李梅便会拿出积攒的钱,放在老式茶几上,对张华笃定的说:“这些,都是咱们的未来。”

张华心知肚明这些钱的来路,也明白这其中牺牲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陪伴。“梅子,等这个家有了足够的积蓄,你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咱这个家,要坚实才行,老张。”李梅深知一个真正的家,需要有经济基础,但更需要人心相依。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日子仿佛就这样在轮回中往复,照料、团聚、分别、挂念,成了一种常态。而这期间,张华不仅在艰难地学习着如何用失去知觉的双腿站立,还在学习,如何用心感受这个家的每一个脉动。时光如梭,李梅和王刚的长途奔波早已成为常态,但这份常态却在不经意间引起了村里人的非议。窃窃私语不时传入张华的耳中,他的心如同被针扎般难受。

“听说了没,那李梅和她公公,天天在外头跑,可不得了……”邻居李大妈的话像一块绊脚石,让张华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瞧瞧人家的命,就为这家拼了命,最后落得啥好?”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咱也不知道真假,可这世上无风不起浪啊……”隔壁老王头也在添油加醋。

仿佛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搅动着平静的水面,波澜四起。张华越想越不是滋味,他不愿意相信,但种种迹象又让他疑窦丛生。

“梅子,是不是有什么瞒着我的?”一次通话,张华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疙瘩。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李梅怔了一下,沉默片刻,“老张,你听谁说的,咱俩不是一直都很坦诚么?”

“我……我也不想这样想,可周围人说的那么多,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了。”张华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困惑。

“你放心,你回来不就什么都清楚了?”话语间李梅的坚定与无奈并存。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一天,张华在整理床头柜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张纸条,却是李梅和公公行程的详细记录和中转点的时间表,甚至还附了收入和支出的明细,一切尽在掌握。

不久后,家庭聚餐上,张华突然端起酒杯,“举杯感谢两位,是你们,让这个家还能坚持。”

李梅与王刚都愣住了,王刚稳重地说:“傻小子,你说什么嘛,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张华的眼眶微红,“之前的误会,请你们原谅。”

“误会?”李梅疑惑地看着张华,“你怎么了,有什么我们好好说。”

张华深吸一口气,将发现的纸条展示给两人。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这个啊,都是咱家的事,还用得着瞒着你?”王刚摆摆手。

“刚子,你老实说,是不是不想让我担心,所以才没告诉我?”张华转向公公,带着控诉与理解的语气。

王刚耸了耸肩,“还能怎样,我和梅子商量好了的,咱就这么干!”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李梅拍了拍张华的手,“你就是想多了,咱家墙角还没那么容易被风吹去。”

餐桌氛围渐渐缓和,而张华的心里也充满了感动与歉疚,他终于明白,这份坚守底线的不易与珍贵。秋风送爽,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李梅和王刚的货车缓缓驶入了家门口。车厢后面堆满了从各地带回的土特产,更重要的是,他们带回了满满的积蓄,这是他们辛勤工作换来的汗水钱。

“老张,看我们这次带回了些什么好东西给你。”李梅满面笑容地从车上跳下来,双手提着一袋袋的土特产。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你们这是又辛苦了,不过,看到你们平安回来,觉得啥都值了。”张华的笑脸里是由衷的喜悦。

王刚从车上搬下一个沉甸甸的铁皮箱子,打开后里面是整齐码放的红钞票,“老张,这是咱们这几个月辛苦的结果,够咱们接下来治疗费和家用了。”

“这......这么多。”张华有些哽咽,看着眼前的积蓄,内心既是感动又是愧疚。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李梅走过去握住了张华的手,“我们是一家人,这一切都是当然的。我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建设咱们的小家。”

张华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身体这样了,可你们......”

“傻话,李梅打断他,“我们是一家人,谁又少了谁不是一样?”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王刚也走过来,拍了拍儿子的肩,“小张,你也是我儿子,亲情和爱是血浓于水的。你放心,再有难关,咱们家的人肯定一起扛。”

家里重新回到了以往的温馨和谐,不再是李梅和王刚的单方面付出,张华也在家里尽自己的一份力,虽然生活还有很多不易,但知足与感恩一直充盈在这个小家中。

当夜幕降临,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李梅的菜香四溢,王刚的笑容满面,张华的目光温暖和煦,一番家常的笑声响起。

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和儿媳常年在外跑车,两人吃住在车,从不避嫌

“好了,好了,咱们吃饭吧,今晚我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李梅打开保温饭盒,香气扑鼻。

“今天我们一家人能团聚在这,享受平凡的幸福,难道不正是因为我们的坚守和支持吗?”张华反问,言语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