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作者:情感雜談

都說命運如同跷跷闆,一頭沉重,一頭輕飄飄。張華躺在那張熟悉而又陌生的病床上,他的下半身失去了知覺,視線透過霧蒙蒙的窗戶,望向外面忙忙碌碌的世界,心裡五味雜陳。

“老張,今天感覺怎麼樣?”妻子李梅端着一碗熱氣騰騰的粥走了進來。

“身體倒沒什麼大礙,就是這腿啊,真是感覺不到它在那兒。”張華歎氣,眼中帶着一絲無奈。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别瞎想,醫生說了,堅持理療,還有康複的希望。”李梅輕聲安慰道,目光中流露出堅淮和不易察覺的擔憂。

“對了,梅子,公司那邊怎麼說?我的病假......”張華小心翼翼地問。

李梅放下碗,遲疑了一下:“老闆是個明理人,說你好好養病,位置随時等你回去。”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那車呢?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離開我那麼久。”提起自己的卡車,張華略顯遺憾。

“你爸和我在跑,你放心,那車咱們養家糊口的家夥,咱倆豈能不照看好。”

李梅和公公王剛确實已經跑了不少趟了,那輛舊貨車也仿佛有了新的生命,咚咚響徹在無數的高速公路上,不停地駛過城市和田野。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梅子,有沒有覺得挺委屈你的?這麼多年了,咱倆好不容易蓋起了小樓,現在......”議論紛紛,雜音湧來,張華的話變得支離破碎。

李梅搖頭,眸中露出幾分堅定:“哪兒的話,你是我老公,這輩子我就要跟你過。再說了,你爸也是個硬漢,别看他年紀大,那手藝,那眼力,那身闆......”

張華嘴角勉淮扯出一絲笑容,輕聲說:“老頭子年紀一大把,還得讓他受這份罪。”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你别說,你爸還樂呢,說年輕時天南海北的跑,這回又找回了當年的感覺。你就放心,身體才是最重要的。”李梅拍了拍張華的手,給予力量。

又是一次夏夜的遠行,李梅和王剛将貨物裝滿卡車,準備前往下一個城市。

“梅子,早點回啊,别讓小張獨自一人在家。”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我知道爸,您也别太累,趕路時候注意休息。”

盡管月色清亮,到處都是人們夜間旅行的燈火,但卡車裡兩個人的心卻沒那麼亮堂,這幾個月來,無數次的分離與彙合,不經意間,就布滿了他們的生活。

車子嘎然啟動,貨物跟着颠簸。這是一個普普通通家庭的故事,卻也深情厚重,繼續在夜色中延續。随着時間的流逝,張華一個人在家中的日子越來越多。理療師每周來幾次,但大多數時間,這個家被沉默和孤單填滿。他開始嘗試自己做些家務,試着用雙手填補起這份空缺,但他清楚,這并不能真正替代家人的溫暖。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電話鈴聲打破了寂靜:“喂,老張,你今天怎麼樣?”電話那頭,是李梅關切的聲音。

“還行,今天自己做了個蛋炒飯,勉淮能下咽。”張華笑着回答,卻隐藏不住聲線中的落寞。

“你啊就别硬撐了,廚藝那麼爛,還不如等我回去給你做。”李梅的話語雖輕松,卻難掩擔憂。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倒也是,等你回來,得好好補補。”稍微調侃着,張華卻注意到電話另一頭傳來的卡車轟鳴聲。

“梅子,車還順溜吧?爸身體怎樣?”

“都好得很,你爸那個人,骨子裡就是個老司機,還怕他?”李梅答得爽快,但話鋒一轉,“可你得好好照看自己,别總想着外面的事。”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張華想要回個玩笑,卻無端感到一陣心酸,“嗯,你們也一樣注意安全。”

李梅挂電話前,淡淡地說了句:“愛你。”

那端,王剛看着李梅,輕聲問:“怎麼,又舍不得那小子了?”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李梅輕歎一聲,放下手機:“這不是舍不得不舍不得的問題,你不知道,每次看他一個人在家,我就......”

王剛沉默了片刻,然後道:“他是我兒子,你又何嘗不是我女兒。我們也不容易,但我們在做的,都是為了這個家。”

他們之間的對話,漸漸多了起來,不僅是關于貨物的搬運,更多的是關心對方的疲憊和辛勞。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剛子,昨天夜裡那個彎道,你小心點,别一個人硬撐。”李梅時常會提醒王剛。

“得了,我這把老骨頭,還撐得住。你倒是别總想着家裡的事,你放心,那孩子不是一根筋。”

王剛的話讓李梅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但她依然不停地為家計劃,思量。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每次回家,李梅便會拿出積攢的錢,放在老式茶幾上,對張華笃定的說:“這些,都是咱們的未來。”

張華心知肚明這些錢的來路,也明白這其中犧牲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的陪伴。“梅子,等這個家有了足夠的積蓄,你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咱這個家,要堅實才行,老張。”李梅深知一個真正的家,需要有經濟基礎,但更需要人心相依。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日子仿佛就這樣在輪回中往複,照料、團聚、分别、挂念,成了一種常态。而這期間,張華不僅在艱難地學習着如何用失去知覺的雙腿站立,還在學習,如何用心感受這個家的每一個脈動。時光如梭,李梅和王剛的長途奔波早已成為常态,但這份常态卻在不經意間引起了村裡人的非議。竊竊私語不時傳入張華的耳中,他的心如同被針紮般難受。

“聽說了沒,那李梅和她公公,天天在外頭跑,可不得了……”鄰居李大媽的話像一塊絆腳石,讓張華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瞧瞧人家的命,就為這家拼了命,最後落得啥好?”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咱也不知道真假,可這世上無風不起浪啊……”隔壁老王頭也在添油加醋。

仿佛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攪動着平靜的水面,波瀾四起。張華越想越不是滋味,他不願意相信,但種種迹象又讓他疑窦叢生。

“梅子,是不是有什麼瞞着我的?”一次通話,張華終于忍不住問出了心中的疙瘩。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李梅怔了一下,沉默片刻,“老張,你聽誰說的,咱倆不是一直都很坦誠麼?”

“我……我也不想這樣想,可周圍人說的那麼多,我也不知道怎麼辦了。”張華的聲音中充滿了無奈與困惑。

“你放心,你回來不就什麼都清楚了?”話語間李梅的堅定與無奈并存。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一天,張華在整理床頭櫃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張紙條,卻是李梅和公公行程的詳細記錄和中轉點的時間表,甚至還附了收入和支出的明細,一切盡在掌握。

不久後,家庭聚餐上,張華突然端起酒杯,“舉杯感謝兩位,是你們,讓這個家還能堅持。”

李梅與王剛都愣住了,王剛穩重地說:“傻小子,你說什麼嘛,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張華的眼眶微紅,“之前的誤會,請你們原諒。”

“誤會?”李梅疑惑地看着張華,“你怎麼了,有什麼我們好好說。”

張華深吸一口氣,将發現的紙條展示給兩人。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這個啊,都是咱家的事,還用得着瞞着你?”王剛擺擺手。

“剛子,你老實說,是不是不想讓我擔心,是以才沒告訴我?”張華轉向公公,帶着控訴與了解的語氣。

王剛聳了聳肩,“還能怎樣,我和梅子商量好了的,咱就這麼幹!”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李梅拍了拍張華的手,“你就是想多了,咱家牆角還沒那麼容易被風吹去。”

餐桌氛圍漸漸緩和,而張華的心裡也充滿了感動與歉疚,他終于明白,這份堅守底線的不易與珍貴。秋風送爽,在這個收獲的季節,李梅和王剛的貨車緩緩駛入了家門口。車廂後面堆滿了從各地帶回的土特産,更重要的是,他們帶回了滿滿的積蓄,這是他們辛勤工作換來的汗水錢。

“老張,看我們這次帶回了些什麼好東西給你。”李梅滿面笑容地從車上跳下來,雙手提着一袋袋的土特産。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你們這是又辛苦了,不過,看到你們平安回來,覺得啥都值了。”張華的笑臉裡是由衷的喜悅。

王剛從車上搬下一個沉甸甸的鐵皮箱子,打開後裡面是整齊碼放的紅鈔票,“老張,這是咱們這幾個月辛苦的結果,夠咱們接下來治療費和家用了。”

“這......這麼多。”張華有些哽咽,看着眼前的積蓄,内心既是感動又是愧疚。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李梅走過去握住了張華的手,“我們是一家人,這一切都是當然的。我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建設咱們的小家。”

張華低下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我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家裡的頂梁柱,現在身體這樣了,可你們......”

“傻話,李梅打斷他,“我們是一家人,誰又少了誰不是一樣?”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王剛也走過來,拍了拍兒子的肩,“小張,你也是我兒子,親情和愛是血濃于水的。你放心,再有難關,咱們家的人肯定一起扛。”

家裡重新回到了以往的溫馨和諧,不再是李梅和王剛的單方面付出,張華也在家裡盡自己的一份力,雖然生活還有很多不易,但知足與感恩一直充盈在這個小家中。

當夜幕降臨,一家三口圍坐在餐桌前,李梅的菜香四溢,王剛的笑容滿面,張華的目光溫暖和煦,一番家常的笑聲響起。

丈夫癱瘓在床,公公和兒媳常年在外跑車,兩人吃住在車,從不避嫌

“好了,好了,咱們吃飯吧,今晚我做了你最愛吃的紅燒肉。”李梅打開保溫飯盒,香氣撲鼻。

“今天我們一家人能團聚在這,享受平凡的幸福,難道不正是因為我們的堅守和支援嗎?”張華反問,言語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