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说“自负盈亏问题因按劳分配的实现自然消失”(答陈延湖)

作者:钟建民的理论之说

在《劳权体制下的生产资料配置与市场经济问题(答欲知常)》一文中,我谈到了实现了按劳分配的企业不存在亏损问题,企业自负盈亏问题由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自然消失。对此,陈延湖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

“【自负盈亏问题则由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自然消失(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的企业是不存在亏损问题的)】,钟先生的这个论断缺乏论据支撑。在商品经济社会,劳权企业必须把产品变成商品才能最终体现劳动成果的价值,用货币而非用物或服务来体现劳动成果的价值,消费价值更是要用货币来体现。产品不能变成商品,则企业一定亏损。产品变成了商品,企业也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 比如,一家生产手机的劳权企业,如果生产的手机卖不出去,就没有现金净流入,形成的消费价值一定是负值,那么这家企业一定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这家企业的劳动者拿什么来消费呢?难道是把堆积如山的手机分配给自己企业的劳动者吗? 所以,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的企业是不存在亏损问题的,这一论断是武断的,是不符合实际的。”

另外,欲知常在评论中也谈到:“个人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亏损到这一部分都弥补不了是可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就是良性竞争,企业亏损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扣除原材料成本,产品收益小于折旧与劳动者最低消费水平的总和,这个时候是保折旧还是保最低消费水平?如果这个收益差额小于折旧与劳动者最低消费水平,那么既不能保证劳动者的最低消费水平,也不能保证折旧,如此哪怕劳动者不拿任何分配,国有资产的保值也做不到。”

现在就此问题回答两位朋友。

劳权经济学有一个理论称为经济实体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生产实体就是两个劳动相结合形成的经济实体,而这种经济实体由于活劳动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相互关系的不同,分别表现出资产实体和劳动实体的性质和特征。因此,运用这两种经济实体的基本原理为分析框架,我们可以解读现实的一切经济模式。

当我们说到资产实体时,它是指以资产者为主体,并且满足资产者对资产增殖要求的经济实体,与这种实体相适应的制度就是以资产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适合企业作为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制度,我们称为产权制度。它的运动特征是劳动力价值处于预定状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资产价值量的波动,表现为剩余价值量的波动。也就是说,作为独立的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产权企业的特征表现生产资料价值量的盈亏变化,而劳动力价值则放在优先保证的地位。

当我们说到劳动实体时,它是指以劳动者为主体,并且满足劳动者对劳动价值化要求的经济实体,与这种实体相适应的制度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适合企业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制度,我们称为劳权制度。它的运动特征是生产资料价值处于预定状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劳动价值量的波动,表现为消费价值量的波动。也就是说,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劳权企业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消费价值量的波动,表现为员工劳动收入的波动,而生产资料价值量则处于优先保证的地位。

为什么产权型企业要优先保证劳动者的工资支付,而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量的波动?

因为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力是按照契约让渡给企业的。因此,按照约定,企业在劳动者提供劳动之后,应该把约定的工资支付给劳动者,以完成劳动力的交易过程;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把劳动力价值预先固定,并及时支使,可以把劳动者的收入排除在生产成果的分配之外,从而使生产过程能够体现资产者或股东按资分配,多资多利的利益要求。

那为什么劳权型企业要优先保证生产资料的价值补偿,让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表现为劳动收入的波动呢?

因为公有的生产资料所有性质常常会超越企业员工集体,企业员工有权使用公有资产,但必须在不损害公有资产的前提下才能使用这些公有资产;另外作为满足企业员工取得消费价值的物质手段,企业也必须要使企业的公有资产价值量最起码保持在不变状态,甚至必要时还必须进行资产量的追加,以满足再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劳权型企业要体现劳动者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利益要求,也必须把生产资料转移价值量首先区分开来并优先补偿,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变化表现为劳动收入量的变化,从而体现员工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

但是,大家可能会异口同声地说,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怎么会有企业不发生亏损呢?劳权企业自然也不可能保证企业不发生亏损啊。

在劳权企业,采用的是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这种分配模式的特点,可以用“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来概括。从这个生产结果分配模式来看,第一保证的是生产资料价值补偿部分;其次是满足公共需要的扣除部分,劳动者的收入最后作为生产成果,以余额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当劳权企业经营碰到风险时,首先造成的损失,是由劳动者直接承担的,即损失多少就会使劳动者的消费价值量减少多少。劳权企业的资产要发生亏损,必须在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一无所有,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完全为零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客观上,为了应对经营风险,劳权企业也会通过公共需要扣除项目来进行风险资金的储备,因而一旦经营引发企业业绩下坡,企业可以用储备的避险资金来救急,以渡过困难时期。按劳分配,因为它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从根本上决定了公有资产处于保值状态。

当然,如果一个劳权企业发生了不得不亏损到资产价值时,这时的劳权企业即应该启动关闭顺序(产权企业的结束是破产,劳权企业的结束是关闭)。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公有制企业,哪怕是一个村办企业,其资产也属于全体村民所有所有,企业内部也不存在完整独立的资产所有者,因而企业是无权用公有资产来承担经营责任。劳权企业由企业劳动者用集体的劳动成果来承担经营责任。

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就是典型的劳权型企业。生产队搞得好,社员会粮食有余,年收入相对较高;相反,生产队搞得不好,就可能发生大家饿肚皮,甚至需要外出讨饭。

产权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必须首先支付劳动力的价值(哪怕是破产也要先支付工人工资),劳权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公有资产必须处于保值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