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城:盐碱地里的“渔光曲”

作者:爱武城

武城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引进以光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利用盐碱坑塘发展“渔光互补”项目,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武城:盐碱地里的“渔光曲”

阳光下,盐碱地里一排排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总投资5.5亿元的广东能源德州武城100MW渔光互补项目升压站及储能电站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光伏发电支架、面板及附属设施安装作业。“广东能源德州武城100MW渔光互补项目地处大屯水库周边区域,项目场址盐碱坑塘较多,光能资源丰富。经过测算项目建成并网后年均上网电量1.4亿千瓦时。”广东能源德州武城100MW渔光互补项目升压站及储能电站建设项目经理高庆利介绍。

武城:盐碱地里的“渔光曲”
武城:盐碱地里的“渔光曲”

“以前我们尝试过浅水藕套养小龙虾,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是我们还有一部分盐碱地正在种植传统作物,收益并不高,我们就想探索更多的途径来提高盐碱地的利用价值。”郝王庄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室主任陈霄轩告诉记者。

武城:盐碱地里的“渔光曲”

“渔光互补”顾名思义,它是指在水塘、水库、中小型湖泊等水面资源建设光伏电站,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模式,在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能的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根据设计,项目装机容量100MW,需要2300亩鱼塘水面,在带来发电收益同时,年可节省标煤1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3万吨。我们一期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形成板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渔光互补模式,预计年发电收入6000余万元,能够带动周边村民100余户增产增收。” 高庆利说。

武城:盐碱地里的“渔光曲”
武城:盐碱地里的“渔光曲”

迈入“十四五”后,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下,新能源迎来全速发展的新周期。我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布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光伏建设受场地制约明显,盐碱地成为建设光伏基地的新选择。随着“渔光互补”项目落地,这些光伏板还可以为鱼塘内的小龙虾、鱼类遮阳、降温,保障群众的养殖收益。该项目建成后,我县绿色电力装机总量将达到76万千瓦,年可节约标准煤125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8万吨,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武城:盐碱地里的“渔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