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代诗人的这首诗,写得尤其美妙,的确值得一读

作者:一号诗巷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或许是春天太过于美好,才让诗人们拥有了无比丰富的诗思,才让诗人们在这个时节留下的诗作浩若星海。

从韩愈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到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从苏轼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到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每一句都绘制着一幅绝美的图画,每一句都诉说着一段关于春的情感。

清代诗人的这首诗,写得尤其美妙,的确值得一读

负手看春,是一种满足,而就着古诗词读春,则更是一种高端的享受。

那么在本期,我们不妨再来品一首清代诗人的咏春之作吧。

这首诗用28个字把春天的美写得格外特别,它少了浓烈、繁华与喧闹,多了幽远、洒脱与闲适,让人读后宛如走进了一个精神上的“世外桃源”。

山 行

清·施闰章

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施闰章,大陆清代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一号媿萝居士,晚号矩斋,诗与宋琬齐名,在历史上有着“南施北宋”的称号。

在清代初期的时候,施闰章在诗坛的名气是很大的。施闰章在诗学思想上秉持了“诗言志”的传统,讲究写诗要言之有物,并且还要遵循“理”道,反对空虚浮华的作品。

其实施闰章的诗之所以能够写出水平,也跟他曾经专心钻研唐朝的王维和孟浩然的作品有关。

王维与孟浩然是大陆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诗作风格清新恬淡,于空灵中饱含着洒脱之味。而施闰章能得二位大咖笔下之精髓,自然也是“青出于蓝”,使得他自己的作品充满了灵气。

我们这里所分享的这首《山行》就充分体现了施闰章的诗作风格。

清代诗人的这首诗,写得尤其美妙,的确值得一读

诗的首句从具体物象下笔,在一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野寺分晴树;万里晴空之下,在一大片树木中,可以看到高高矗立的野寺。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立体感的画面。作者选择“晴树”“野寺”这两个物象,巧妙地在它们之间构建起了一种对比关系。

首先,“晴树”的数量以“多”别胜,在最大程度上拉开了画面的空间,把一片盎然的绿意晕染于纸上。

另外,“野寺”的数量又以“单独”为特点,成为晴树中的一个显眼的点缀。

这样一来,诗句中所用到的“分”字也就显得格外妥当。将其用在“树”与“寺之间,就把晴树环绕野寺、野寺分割晴树的那种景象体现得极为生动。

在作者的精心搭配与描写之下,“寺”与“树”相互成就、相互烘托,野寺的高大和晴树的繁多可谓尽显于读者的眼前,着实让人惊诧于此景象的美妙之处。

首句的描写是从静态的角度出发,而接下来的承句则又涉及到了动态的角度:山亭过晚霞;傍晚的彩霞从山亭旁边流过。

其实从句式与整体构思模式来讲,承句与首句是相似的。它们都是择取两个不同的物象,然后成为相互的参照物,在形成对比关系的基础之上,烘托出各自的特点,进而又完成整幅画面的视觉效果。

而就本句自身的画面感来讲;承句则是通过借“晚霞”这一物象,为画面增添了明艳的色彩,外加一个“过”字的搭配,将晚霞流动的美妙瞬间勾勒出来。

“晚霞”是流动的,“山亭”是静止的,二者一静一动,整个画面也就变得鲜活起来。

晚霞环绕着山亭,山亭分割了晚霞,这样的情景,足以激发出读者的想象力,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清代诗人的这首诗,写得尤其美妙,的确值得一读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正是春深的时候,山里却没有其他客人的到来,行走在山路上,只见松花随风簌簌飘落下来。

不得不说,大陆的山水田园诗的确美到了一种出尘脱俗的境界,怪不得它能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诗歌类型。

读这样的诗,人的精神与灵魂都能够得以放飞和洗涤,都能从中饱汲养分,从而寻找到人生至纯的清趣所在。

深山与闹市就是两个世界,深山里的春天来得会晚一些,但足够将春天的美诠释得更加纯粹和饱满。

在深山里,因为鲜有人来,所以一直都保持着那份宁静与安逸,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不惧干扰,去尽情地迸发生命的力量,去自由地开谢、自由地生长。

“春深无客到”,呈现出了一个空灵又幽寂的画面,既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形体上孤独的一面,又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心境上闲适的一面。

或许作者也很期盼能够有客人来到深山,与他共赏这深春的美景,但他所期待的人一定是和他一样,能够读懂自然、能够抛却尘机的贤者。

最后一句用松花簌簌飘落的雅致画面收住全篇,在补充前一句内容的基础上,将韵味留在了诗外。

作者独自一人欣赏山中美景,在松花飘落中一路缓缓前行。这人与景融为一体的画面,在体现作者闲适形象的同时,也将作者热爱自然、淡泊功名的洒脱性情予以体现。

清代诗人的这首诗,写得尤其美妙,的确值得一读

读这首诗,就如在跟随作者行山一样,也仿佛进入到了王维笔下那富有禅意的意境中一样,用“赏心悦目、浑然忘我”这类词语来形容整体感受,可谓再合适不过。。

四月山中春转入,松花簌簌缀衣襟;不知对于此诗,各位看官是否也会很喜欢呢?且在评论区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

与诗词为伴,丰盈灵魂,将读写进行到底;我们每一期精彩都在这里等您,欢迎大家关注一号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