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作者:老白调研室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01

邓颖超于1992年逝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千千万万的解放军将领们,离不开奋勇向前,无私奉献的革命战士们。这些心怀大志的青年人从五湖四海而来。

凭借着一颗爱国心凝聚在一起。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解放中国,解放人民而奋斗。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到配合默契的战友,这些共产党党员们在战斗过程中相识相知。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在革命这条伟大的道路上,他们不仅仅收获了解放事业的成功,还收获了真挚的友情,更有甚者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他们因为革命而结识了一生的伴侣,在这条道路上互相鼓励,成就彼此。今天我们就要介绍一位走上革命道路的伟大女性。

看看她是如何在革命过程中是如何同她的革命伴侣一起为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呢?而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去世后的遗嘱却为何有人不敢执行呢?

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女战士就是邓颖超。她出生于1904年,当时还处于清朝光绪三十年期间。邓颖超的父亲在那时担任广西南宁的镇台一职。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出生官宦世家的母亲杨振德虽然家当中落,但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可邓颖超刚出生时,邓父并不喜欢这个女儿,甚至想把她送人。

然而母亲杨振德非常喜欢这个女儿,死活不同意,最终将这个女儿留了下来。而当时邓颖超还不叫这个名字,邓家父母给她取名邓文淑,杨振德希望她能文静端庄,有淑女风范。

杨振德本以为将女儿留了下来,一家人就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可天有不测风云,小邓颖超三岁那年,父亲邓庭忠就因为犯了欺君之罪而被流放新疆。

邓庭忠被流放之前本以为三年一过,一家人终会团聚。结果祸不单行,因为新疆是苦寒之地,条件艰苦。邓庭忠身体不堪重负,在即将离开新疆之前患上了重病。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无药可治,最后草草的撒手人寰了。得知噩耗的杨振德悲痛欲绝,可还是因为女儿选择振作起来,她带着小邓颖超一路辗转去到天津投奔到一个亲戚家。

在那个动乱的社会,杨振德由于年轻时受到过的良好教育,让她会一点医术可以治病救人,从而有一些微薄的收入来养活相依为命的母女俩。

杨振德在养家糊口之余也从未忘记过对小邓颖超的悉心教导,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送小邓颖超去念书,她认为读书才是立身之本。

邓颖超就这样在杨振德的悉心培养下长大成人,由于天津距离北京这个国家政治中心很近,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当北京的新思想刚刚传到天津时,邓颖超就被这样一种新思想所吸引。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彼时的邓颖超刚刚十五岁,还在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一听到这个消息,邓颖超便毫不犹豫的在学校号召同学一起组织活动支援北京学生。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还利用大家的各种才艺组织话剧表演,以这种生动的方式向大家宣传爱国思想。这种引人入胜的演讲方式让观众们很有代入感,他们也被这种爱国思想深深感染。

看到人们对自己宣传的积极回应,邓颖超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接着就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女同学一起创办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

还带领协会中的成员们到各个地方宣传使用国货,抵制日货。还去往乡村地方,教妇女认字,想要解放妇女们的思想。

想要带领妇女挣脱世俗的束缚,冲破封建礼教的封锁。演讲台上的她也表现得不像一个稚嫩的十五岁少女,她慷慨激昂,落落大方的揭露社会的黑暗。

批判北洋军阀卖国贼般的行为,站在人民的角度为百姓抱不平,为百姓争取利益。

就在邓颖超的爱国宣传活动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她结识了一位有志青年。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并且随着二人接触越来越深入的过程中逐渐被吸引,那么,这位青年是谁呢?她是如何认识这位青年的呢?她又是怎样被吸引的呢?

2

1992年邓颖超逝世,有着两份遗嘱,其中一份却无人敢执行。

在邓颖超的遗嘱中,多处提及周总理,那么她与周总理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位有志青年就是周恩来,1919年,二十一岁的周恩来正在为筹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做准备。他回到了母校南开,刚走进礼堂就被台上的人吸引住了目光。

后来的周总理回忆起这段美好时光,他深情的说,在那次会议上,一个大眼睛女生慷慨激昂的发表着讲话,整个人都显得光彩夺目。

这个大眼睛女生就是邓颖超,她在台上声泪俱下的讲述着天津代表团为了拒签山东条约而做出的努力,讲代表团们被军警威胁打骂人,讲当时政府的不作为。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她义愤填膺,听众们都纷纷红了眼眶。周恩来也被感动到了。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认识这个女同志,在邓颖超的演讲刚刚结束下台时就立马走到了她的面前。主动向邓颖超打招呼准备介绍自己。

可没想到邓颖超笑着对周恩来说:“早在两年前,我们就在南开礼堂看过你演的新剧,当时你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还很喜欢阅读你创办的报刊呢。周恩来同志,你好。”

邓颖超的落落大方让周恩来对这位女同志好感剧增。上次是他在台上吸引了她,这次反过来了,两个人也算是双向奔赴了。

这也是两人的第一次接触,可当时的两人只是彼此欣赏,还没有更深的感情。直到天津成立了一个觉悟社,邓颖超和周恩来都积极加入了这个爱国组织。

身为同一个组织的成员,两人的接触也开始多了起来。周恩来对邓颖超非常有好感,多次跟邓颖超进行谈话。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每次两人的交流结束,邓颖超还有些小小的怅然若失,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与周恩来同志的相处还不够。两个人还一起反串出演了很多话剧。

就这样过了一年时间。周恩来前往法国巴黎勤工俭学,想要学习更多新思想。而邓颖超也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离开天津,去往北京的一所师范大学附小当教师。

可相距千里的两人并没有因此断了联系,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他们在信里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慢慢的,远在法国巴黎的周恩来会在没有收到邓颖超的来信时而焦急等待,脑海中也开始不断回想二人曾经相处过程中的一点一滴。

对邓颖超的这种思念让周恩来也逐渐意识到了他对邓颖超同志不单单只有纯洁的友谊。他想,他可能是爱上邓颖超了。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一旦想清楚自己内心真正的感情以后,周恩来毫不犹豫的给邓颖超写信,信里附有印着卡尔与罗莎卢森堡的明信片,这也是周恩来对邓颖超委婉的表白。

可当在北京的邓颖超收到这封特殊的信时,并没有急于表态,她在深思熟虑以后,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杨振德。

杨振德曾经见过周恩来,知道他是一个英俊帅气,有着爱国情怀的青年同志,对周恩来的印象非常好。

在得知周恩来给自己的女儿表明心意以后,她对女儿的这一段感情表示非常支持。身为母亲,她也想看到女儿可以遇到良人。

而在与母亲商量的这段时间,周恩来写信越来越频繁,平时冷静睿智的他在遇到喜欢的人时像个毛头小子一样冲动,他不停给邓颖超写信,想要确认她的心意。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有了母亲的支持,再加上自己内心的欢喜。邓颖超很快就给周恩来回信表明自己的心意。就这样,两人正式确认了恋爱关系。

两人虽然相隔千里,可感情从未因此变淡。直到1924年周恩来从法国回到了国内,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次年,邓颖超来到广州进行慰问工作,两人才得以见面。

可久别重逢的二人没有太多时间来谈情说爱,邓颖超一到广州就急急忙忙的去了解广州的革命情况。

直到1925年8月8日,两人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就结为了正式夫妻。恩爱非常的夫妻俩在婚后不久很快就遭受了一次打击。

这次打击让邓颖超以后的人生都有了一个小遗憾,也让她从此将全部的生活重心都转移到解放妇女运动中去。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3

1992年邓颖超去世,立下的两份遗嘱中,有一份却无人敢执行。

邓颖超早年曾受到一次打击,让夫妻二人感到伤心,那么,这次打击又给邓颖超留下了什么小遗憾呢?她又是如何积极调整自己更好的投身到革命呢?

原来,就在夫妻二人新婚后不久,邓颖超就被检查出了怀孕。新生命的到来让这对恩爱的夫妻感到非常期待。

可随之不久传来的确是一个噩耗,由于邓颖超怀孕在身时还依然忙于革命事业。长期劳累过度,竟然导致了邓颖超意外早产。

当虚弱的邓颖超生产完想要看看自己的宝宝时,护士却告知了她一个消息。原来,由于提前太多天生产,婴儿没有足够的养分,刚出生就夭折了。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这让邓颖超感到两眼一黑,晕了过去。尽管夫妻二人都为孩子的夭折感到很痛苦,可他们并没有一直萎靡不振。

邓颖超很快就从失去孩子的痛苦中振作起来,她在这以后就将自己全部的生活重心挪到了革命事业中,将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解放妇女运动中去。

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以后,邓颖超再次被党中央委以重任,担任中共中央妇女委员会书记。在上海秘密的展开一系列相关工作。

还在1930年号召上万名女工拒绝工作,她们喊着罢工口号走上街头,试图以此来要求资本家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要求给予工人最大的尊重。

1934年,中央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从苏区撤离进行战略大转移。这个决策一出,邓颖超立马报名参加,要求誓死追随党的步伐。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在经过了两年的长征以后,邓颖超来到了陕北,担任中央机要科科长,这在当时的女性同志中是很少见的职位,可见党中央对邓颖超的能力是高度肯定的。

而邓颖超也不负众望,将党组织安排给她的工作都完成的非常好。还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主动带头在武汉一带四处奔走,丝毫不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积极奋斗在抗日一线。

她的反对不止体现在语言上,还体现在行动中。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皖南事变。邓颖超与周恩来身先士卒,不顾个人安危对抗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政策。

就这样,邓颖超等一众革命人士同敌人抗争了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党组织成员们也都松了一口气。此时的邓颖超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而来自美国的一份邀请函更是让她喜上眉梢。原来,因为邓颖超在国内为解放妇女运动所做的巨大贡献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美国的十九个妇女组织联合发起了国际妇女会议,而美国妇女协会负责人认为邓颖超身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非常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与她们共同交流合作。

收到邀请的邓颖超知道这是国际对她能力的高度赞扬,她欣然答应,准备前往美国,想要同国际人士深入交流经验,回国以后更好的为解放妇女运动做贡献。

可天不遂人愿,就在她整装待发之时,结果国民党政府站了出来,对邓颖超此次出行百般阻挠。无奈之下,邓颖超缺席了这次会议。

国际妇女会议也因此注意到了邓颖超顽强斗争的高尚品质。授予她国际民主妇联理事职位,邓颖超是第一个获得该职位的中国女性。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邓颖超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制定,她完完全全的站在妇女的角度,她参与指定的法条都是在为妇女争取权益。

就在邓颖超的事业发展的如日中天时,她却选择急流勇退,回归到自己的小家庭中,感受家人之间的温馨幸福。

1982年,邓颖超还提前向中央上交了自己的两份遗嘱,一份要求在她逝世以后,她的一切丧葬事宜从简。而另一份遗嘱让人们看了以后不敢答应,也不想答应。

原来,邓颖超要求在她患病以后不要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选择安乐死。党中央不愿答应这一点要求,可邓颖超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医生已经束手无策了,最后只好按照她的遗嘱对她进行了安乐死。

邓颖超身为妇女运动的先行者,生前一辈子都在为解放妇女而奋斗,就连病后都不愿意浪费国家资源,她真正做到了爱国爱党爱人民,让我们为她的伟大敬礼!

邓颖超于1992年离世,立下两份遗嘱,为何其中一份无人敢执行

您对此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