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邦诱杀韩信时,韩信3万亲兵为何见死不救?答案让人万万没想到

作者:小何小何满目星河

韩信是西汉开国名将,他助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功不可没。然而就在韩信权倾朝野之时,刘邦却设计将其诱杀。韩信麾下有3万亲兵,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他们怎么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主帅被杀而无动于衷?韩信的亲兵为何见死不救?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刘邦诱杀韩信时,韩信3万亲兵为何见死不救?答案让人万万没想到

刘邦对韩信的猜忌与防范

早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之时,韩信的才能就已经引起了刘邦的注意和忌惮。公元前204年,楚汉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刘邦被项羽围困荥阳城,情势万分危急。韩信率军攻下齐地后,便派人送信给刘邦,表示齐地民心不稳,恐生变故,请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以稳定局势。

然而,韩信的请求却引起了刘邦的不满和猜疑。在刘邦看来,韩信趁火打劫,居然敢在自己危难之时提出封王的要求,简直是狼子野心,不可一世。刘邦虽然没有当面拒绝韩信,但心中对这位功高震主的大将已经产生了戒备之心。

此后,韩信屡立战功,先后攻克代、赵、燕等地,声威大震。他麾下将士个个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俨然已成为汉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力量。刘邦对韩信的猜忌与日俱增,他担心韩信拥兵自重,终有一日会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

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展开决战。韩信率军前来增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帮助刘邦彻底击败了项羽。然而,就在胜利的时刻,刘邦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举动——他当众宣布削夺韩信的兵权,将其麾下精兵尽数收归自己掌控。

对此,韩信虽然心中不满,但也只能暗自吞声。他知道,自己虽然军功赫赫,但毕竟只是刘邦的臣子,若是公然违抗旨意,恐怕会落得个不测的下场。况且,刘邦此举名为削藩,实则是为了防范功高盖主的韩信,这一点韩信心知肚明。

垓下一战后,刘邦终于登基称帝,建立了西汉王朝。他开始对功臣进行分封,以稳固自己的统治。按理说,韩信立下汗马功劳,理应得到丰厚的赏赐。然而,刘邦却以韩信"熟悉楚地风俗"为由,将其从齐王改封为楚王,建都下邳(今江苏睢宁)。

表面上看,刘邦是在重用韩信,委以楚地重任。但实际上,刘邦是有意将韩信调离权力中心,以防其在朝中树党营私,威胁自己的地位。韩信虽然心知肚明,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忍气吞声,前往楚地赴任。

刘邦对韩信的猜忌与防范,始于荥阳之围,终于楚王封地。他步步为营,对韩信的才能和威望心存戒备,生怕这位功臣有朝一日会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韩信虽然明白刘邦的心思,但身为臣子,也只能逆来顺受,默默承受。然而,刘邦的猜忌之心并未就此打住,他对韩信的防范还在继续,直至酿成了一场惊天阴谋。

韩信谋反与吕后的诱杀计划

公元前196年,刘邦去世,吕后临朝称制。韩信作为西汉开国功臣,本应在朝中拥有一席之地,但他却被吕后排挤在权力核心之外。韩信心中郁郁不得志,加之吕后专权跋扈,激起了他谋反的念头。

就在此时,淮南王英布的叔父陈豨在代地(今山西、河北一带)起兵反叛,自立为代王。陈豨曾是项羽部下的名将,久经沙场,声望颇高。他起兵之后,很快就聚集了大批人马,声势浩大。

韩信得知陈豨起事的消息后,心中顿生一计。他暗中派心腹前往陈豨军中联络,表示愿意响应陈豨,共同推翻吕后的统治。韩信还许诺,若是陈豨能够攻下关中,自己就率兵与之会合,共立新君。

刘邦诱杀韩信时,韩信3万亲兵为何见死不救?答案让人万万没想到

陈豨对韩信的投诚自然是欣喜万分,他立即回信表示欢迎,并承诺事成之后封韩信为上将军,共掌兵权。就这样,韩信与陈豨结成了同盟,准备里应外合,发动政变。

然而,韩信的谋反计划还未付诸行动,就被人泄露了消息。原来,韩信的一名心腹将领在酒后失言,无意中透露了此事。消息很快传到了吕后的耳中,她大为震怒,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众臣一致认为,韩信乃是心怀不轨,图谋不轨,必须严惩不贷。吕后虽然恨透了韩信,但她也知道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声望。若是贸然对其下手,恐怕会激起军心不满,反而适得其反。

吕后一筹莫展之际,丞相萧何出面献计。他建议吕后假传圣旨,召韩信入京朝见,然后设宴款待,伺机将其擒杀。吕后听后大喜,当即采纳了萧何的建议,开始着手布置诱杀韩信的计划。

吕后假称刘邦已经平息了陈豨之乱,天下太平,特意召集百官入宫庆贺。韩信对吕后的诏书并无怀疑,欣然前往长乐宫参加庆功宴。然而,这一切都是吕后精心设计的骗局,她早已暗中布置了武士,准备伺机下手。

韩信抵达长乐宫后,吕后佯装身体抱恙,让萧何将韩信引入宫中的钟室休息。韩信刚一进入钟室,伏兵便蜂拥而上,将其团团围住。韩信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中了吕后的奸计,怒斥道:"吾乃汉臣,有何罪责,竟遭此奇耻大辱!"

然而,吕后岂会给韩信辩解的机会。她一声令下,武士们立即将韩信五花大绑,拖出宫外,当众斩首示众。就这样,堂堂齐王、楚王,就这样惨死在长乐宫前的台阶上,英雄气短,令人扼腕。

吕后诛杀韩信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然而,吕后的阴谋还未结束。她以韩信谋反的罪名,下令夷灭韩信三族,老幼无辜,无一幸免。至此,吕后彻底铲除了心腹大患,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韩信的谋反与吕后的诱杀,是西汉初年的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韩信虽然才能出众,但却难逃被猜忌、被防范的命运。吕后虽然手段残忍,但却保住了大汉江山。这场权力的角逐,最终以吕后的胜利而告终,而韩信则成为了牺牲品,惨遭杀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雄豪杰难免沦为时代的弃子,令人唏嘘不已。

韩信亲兵见死不救的原因

韩信麾下有三万精兵,个个都是经历过大小数十战的悍将,他们与韩信出生入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按理说,这些亲兵应该在韩信遇难之时挺身而出,为主帅报仇雪恨。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韩信被吕后诱杀的过程中,他的亲兵竟然没有做出任何反抗,眼睁睁看着韩信被擒杀,这是为何?

原来,韩信在谋反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自己的计划告知麾下将士。他只是暗中与陈豨联络,商议里应外合的细节,并没有发动亲兵参与其中。这其中固然有保密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韩信对自己的亲兵并不十分信任。

要知道,韩信虽然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但他毕竟只是刘邦的臣子。他的亲兵虽然忠于他,但更忠于朝廷和皇帝。若是韩信贸然将谋反的计划告知亲兵,难保不会有人去向吕后告密,到时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韩信在谋反时,只是依靠几个心腹家臣,并未发动亲兵参与。他原本打算等到陈豨攻下关中,形势明朗之后,再召集亲兵响应,以免走漏风声。然而,天不遂人愿,韩信的谋反计划还未付诸行动,就被吕后识破,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其次,吕后在诱杀韩信的过程中,动作可谓是神速。她先是假传圣旨,将韩信骗入长乐宫,然后伏兵擒杀,一气呵成。这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韩信的亲兵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

要知道,韩信是奉诏入宫参加庆功宴,按照礼仪,他是不能带兵随行的。因此,当韩信被擒杀之时,他的亲兵大多都在军营之中,根本不知道主帅遇难。等到消息传来,韩信已经遇害,为时已晚。

刘邦诱杀韩信时,韩信3万亲兵为何见死不救?答案让人万万没想到

再者,韩信被杀之时,正值百官朝贺的大典。长乐宫内外戒备森严,宫门紧闭。就算是韩信的亲兵想要冲入宫中营救,也是难上加难。况且,吕后早有准备,宫中武士荷戈待命,随时可以将闯入者格杀。在这种情况下,韩信的亲兵即便有心相救,也是无能为力。

更为重要的是,韩信被杀之后,吕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了事态。她以韩信谋反的罪名,下令夷灭韩信三族,并派兵进驻韩信的封地,控制了局势。韩信的亲兵虽然悲愤不已,但面对朝廷的强大压力,他们根本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主帅的家人被屠戮殆尽。

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韩信亲兵在主帅遇难之时无动于衷,见死不救的悲剧。这固然有亲兵自身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时局造成的无奈。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臣子的生死往往掌握在君主的手中,即便是功高盖主的大将,也难逃被猜忌、被杀戮的命运。韩信的悲剧,就是这种时代悲剧的一个缩影。

韩信之死的历史影响

韩信之死,虽然只是西汉初年的一个历史片段,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的政局走向。他的悲剧结局,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哀,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残酷无情。

首先,韩信之死标志着吕后彻底铲除异己,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要知道,在刘邦驾崩之后,吕后虽然掌握了朝政大权,但她的统治并不稳固。以韩信为首的开国功臣,虽然表面上对吕后俯首称臣,但内心却对其颇有微词。他们不满吕后专权跋扈,更担心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受到损害。

韩信作为西汉的开国元勋,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声望。他若是起兵反叛,必然会对吕后的统治构成巨大威胁。吕后深知这一点,因此对韩信猜忌已久,伺机除之而后快。韩信谋反的阴谋,正好给了吕后下手的机会。

吕后不仅诛杀了韩信,还下令夷灭韩信三族,斩草除根。这一举动,彻底打击了以韩信为代表的异己力量,让其他心怀不轨的功臣不寒而栗。从此以后,吕后牢牢地掌控了朝政大权,再无人敢于挑战她的权威。

其次,韩信之死为西汉初年的削藩行动开创了先例。西汉建立之初,刘邦为了笼络人心,分封了大批功臣为列侯、郡王。这些封君在各自的封地拥有极大的自主权,他们征税筑城,养兵遣将,俨然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

刘邦驾崩之后,吕后和刘氏宗室都意识到,这种藩镇割据的局面,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他们开始酝酿削藩行动,试图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韩信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理应成为削藩的对象。但吕后担心韩信拥兵自重,难以对付,因此暂时按兵不动。

韩信谋反,无意中成全了吕后的计划。吕后借此机会诛杀韩信,并将其封地尽数收归中央,为日后的大规模削藩开创了先例。此后,吕后和文帝先后发动多次削藩战争,将列侯、郡王的权力逐步削弱,最终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格局。

最后,韩信之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西汉初年,皇帝的权力并不稳固。刘邦虽然建立了皇权,但他更多地是依靠功臣的支持来维系统治。这些功臣虽然名义上臣服于皇帝,但实际上却各自为政,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韩信之死,打击了功臣集团的势力,让他们不得不收敛锋芒,臣服于皇权。吕后诛杀韩信的举动,虽然残忍无情,但却向天下昭示了皇权至上的理念。她以雷霆手段铲除异己,让人不寒而栗,从此再无人敢于公然挑战皇权。

结尾

总之,韩信之死虽然只是一个历史片段,但却折射出了西汉初年的诸多时代特征。他的悲剧命运,既是个人遭遇的不幸,也是时代大潮的必然。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功臣的生死往往掌握在君主的手中,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韩信的遭遇,就是这种时代悲剧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