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的陇上行——积石山的名片

作者:积石山县融媒体中心
我的陇上行——积石山的名片

我的陇上行——积石山的名片

温德峰

作为“国培计划项目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专家库教授,我曾经在江苏盐城师范学院,为中西部地区的语文骨干教师讲过课,由此认识了长永胜副校长,他是2018年度“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也是临夏州级名师。

前几天,应“长永胜临夏名师工作室”的邀请,我来到甘肃省积石山移民中学,就名师建设和语文新课程教学问题,进行学术交流。

我的陇上行——积石山的名片

我在移民中学听课、评课,讲座,参观,感受师生和谐、团结、严谨、活泼、奋斗的校园文化,分享该校的办学成果,研讨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素质教育。

活动结束,热情的永胜副校长,想邀我在当地走走看看,他问我想看看什么,我说,我想近距离地看看雪峰。

在我看来,积石山名片,首选皑皑的雪峰。

我的陇上行——积石山的名片

站在积石山移民中学的校园里,远眺阳光下皑皑的雪峰,我思绪一下子被激活,雪峰从远古走来,诠释着恒久,也孕育着这片神奇的土地,演绎着多民族和谐相处的恒久故事。

雪山下温暖的小城,阳光下,如大自然母亲臂腕里的温馨摇篮,静静的街道,人们的脚步慢慢悠悠,往来的车辆,也如人的脚步,安静川流。四月的温度,特别宜人,不冷不热,纯蓝的天,让我怀疑见到了几亿年前的自然天宇。

雪峰映衬下的校园里,杨柳依依。鹅黄的柳枝,在柔柔的风里,静静地摇曳。孩子们课间的笑声、歌声、奔跑的身影,还有乳色的主体办公教学楼上红色“勤学求博深,明德敬修业”的十字校训,与远处的雪峰,浑然相融。文明与自然,教育与文化,在移民中洒满阳光的春日校园,瞬间化作悦目的心旷神怡。

我在校园,拍了许多以雪峰为背景的照片。

永胜君又驾车,想让我到离雪峰更近的地方看看。

去雪峰的沿途,我遇见了博物馆广场正中央的那尊造型优美的“彩陶王”雕塑。

我围着“彩陶王”,转了好几圈。

我的陇上行——积石山的名片

远远望去,这个巨大的彩陶瓮,大概有两层楼那么高。我无法目测她的直径,远看,近看,禁不住仔细观赏!

这个彩陶,底座是黑色的花岗岩,三个金色大字“彩陶王”。

远远望去,就是一个巨型的“瓮”。

我的陇上行——积石山的名片

陶体质地是红色,平口,短颈,阔肩,腹部渐收平底,口沿处有对称的四只小突鋬,腹部有双耳,施黑彩。

陶体壁,绘有上中下三层纹饰:

上层为花卉纹;中层为连续漩涡纹;下层为水波纹,其中上层的花卉纹和下层的水波纹,纹饰均窄;中层的漩涡纹纹饰相对较宽,为主体花纹。

彩陶瓮的肩腹绘四个大漩涡纹,每个大漩涡纹都围绕其中的一个点旋转,四个大漩涡纹首尾相连,成为有机的连续体,每两个大漩涡纹之间还饰有小漩涡纹。

纹饰富有极强的动感和气势,我看那意象,犹黄河奔腾,巨浪翻卷;似微风鼓浪,玉珠轻溅,我仿佛看到了万古黄河的波澜壮阔,气势汹涌的原始生态。

这件作品绘画绚丽流畅,体形硕大,造型古朴典雅,雄浑壮观。

我在彩陶王身旁,拍了好几张照片。我对着“彩陶王”久久仰视,感觉在朝拜。

于我而言,永胜君首先是一位真正的名师,温厚博学的朋友,又是技术娴熟的驾驶员,是知识渊博的讲解员,百科全书的导游。

他给我讲积石山县的六张名片娓娓道来——积石山是“大禹治水的源头”“中国彩陶王的故乡”“保安族聚居的地方”“中国花椒之乡”“民歌花儿采录基地”“生态旅游的乐园”。其中彩陶是积石山县文化的“大名片”。

他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在平田整地,兴修水利、拓宽农路时,出土了许多玉璧、玉环、玉刀、玉琮、彩陶罐及素陶罐等一些器物,他小时候在老家,田地里经常会看到一些各式各样的陶器片。

我的陇上行——积石山的名片

于是,我们驱车前往临夏州彩陶博物馆,在那里,我读到了灿烂的彩陶古老的传说,参观了马家窑文化,边家林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不同时期的彩陶。数量巨大,形状各异,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出土彩陶,那些彩陶,造型美观,制作精致,有的竟然光洁如新,有金属质感;有的亮如镜、薄如壳、硬如瓷,击如磬,明如镜,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

我的陇上行——积石山的名片

我的目光,不够用,我的知识不够用,我的想象不够用,我只能对着某一件制品凝视,再凝视。

陶是文明起源第一器,制陶是上古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当粗粝的陶,开始涂上了彩色,图文时,器具就变成了审美文化,也有了精神图腾的价值。

我凝视着每一件让我敬仰的古代彩陶,不舍地转身间,就是几千年的故事。

【作者简介】温德峰,教授,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山东省齐鲁名师,语文教育专家。

编辑:冶 兰

责编:妥卫明

监制:李 华 马得明

总监制:韩 正

我的陇上行——积石山的名片
我的陇上行——积石山的名片
我的陇上行——积石山的名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