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4师覆灭后,打扫战场的结果把粟裕吓一跳,陈毅:俘虏全部不准放

作者:清风品历史

作为民国时期第一大党派,国民党原先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秉持着积极包容的思想,与各方革命志士合作,却不曾想被野心家们所夺取,造成了混乱不堪的内部局面。掌握军政大权后,老蒋也十分担心自己地位受到威胁,再加上一些军阀多次起兵反抗,于是,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王牌军队刻不容缓。

74师覆灭后,打扫战场的结果把粟裕吓一跳,陈毅:俘虏全部不准放

经过千挑万选过后,只有少数心腹将领能够被老蒋所信任,不论他们能力如何,皆给予精兵强将让他们指挥。而在诸多国军中,74师的存在最令其它将领羡慕,说它是老蒋的“宝贝”也不为过。那么,在多年后的解放战争中,74师的命运又是如何?我军又是如何处理这支部队的呢?

01

74师的前身,还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被国军寄予厚望的74军。当年国民政府为了抗日,对全军进行了整编,将俞济时和王耀武的部队合编成为74军,下辖51、58师,而张灵甫正好在其中担任上校团长,为日后的展露才华埋下了伏笔。

74军成立之后,常常被派去最凶险的地方与敌作战。例如在淞沪会战中,74军与日军血战3天,歼灭敌人数万人,可国军这边更加惨重,总共伤亡十多万,而74军则损失了三分之一人员。

74师覆灭后,打扫战场的结果把粟裕吓一跳,陈毅:俘虏全部不准放

还不等74军稍作整顿,日军便直扑中部门户武汉,誓要在一年内击垮中国军队的防线。老蒋也深知此战的重要性,立马调拨先进的美式装备,让74军全副武装,与来犯日军在武汉城内激战数日,最终不敌导致武汉沦陷。

此次战役后,74军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全军作战水平与日俱增,并在后续的战斗中越战越勇,被世人称为老蒋的“御林军”。可在解放战争中,74师的表现却不尽人意,毫无国军王牌的实力。

02

1946年,老蒋对74军再次进行整编,慢慢缩减为3万人左右的74师,并全军配备美式装备。先前担任副军长的张灵甫,也借此机会挑起师长的大梁,备受国民党内的关注。在常人看来,74师无论是装备还是作战素养,都堪称国内顶尖,解放军碰上必然会吃亏。

74师覆灭后,打扫战场的结果把粟裕吓一跳,陈毅:俘虏全部不准放

不过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的表现太过高傲自大,自认为已经天下无敌手。即便如此,华野也十分重视这位对手,调集29个团对张灵甫进行围剿,张灵甫见突围无望,又不甘于被俘虏,于是当场选择了自尽。

在清扫战场时,粟裕亲自来视察工作,他对此一向要求严苛,绝不允许出现一点纰漏。可当他看到战士上报的俘虏千人时,就感觉到了不合理的地方,74师少说也有3万人,加上被歼灭的一万多人,还差了不少人数,如果让他们溜掉,那么无异于“放虎归山”。

陈毅听到此消息的时候也是大为震惊,下令重新搜索战场,决不许放过一切可以藏人的地方。果真,战士们在一处壕沟中发现了瑟瑟发抖的7000多国军士兵,当场将他们缴械俘虏。

74师覆灭后,打扫战场的结果把粟裕吓一跳,陈毅:俘虏全部不准放

03

陈、粟二人为何如此大动干戈,不放过一切俘虏呢?因为比起作战装备,更宝贵的便是经验和教训,74师已经摸透了华野的实力,如果这7000精兵跑回去给老蒋报告,将来很可能会给华野造成重大伤亡。

不过在开会期间,后勤的将领认为留着7000多人,对华野补给实在太过沉重,既然他们不愿意接受思想改造,还不如打发回各自家乡。陈毅听后一拍桌子,强调道:“俘虏一个都不准放,不管用什么法子,都要把他们改造好了。”

在上级的要求下,我军的政工人员对7000多名俘虏先是进行身份甄别,筛出普通士兵、干部以及特务三大类别。普通士兵中大多都是被强抓来当大头兵,用热腾腾的白面馍和饭菜,很快就将他们感化。

74师覆灭后,打扫战场的结果把粟裕吓一跳,陈毅:俘虏全部不准放

而军官和特务最为顽固,死活也不愿服软。针对此情况,华野派几名先前被改造的国军将士潜入俘虏中,窃听特殊群体的谈话,掌握证据后及时汇报,从而抓住特务分子的把柄,为那些惨遭迫害的革命志士报仇雪恨。

结语

众所周知,人民解放军向来都是优待俘虏,可并不代表会无条件包容过错。那些曾经滥杀无辜百姓的特务分子,应当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和人民的唾弃,否则对不起那些为革命流血牺牲的英烈。陈、粟两位将领的做法无比正确,他们从长远考虑,帮助我党解决了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