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日菲峰会后,马科斯称将与华对话,中国可继续对菲投资无需担心

作者:孙绪闻

据观察者网4月14日报道,美日菲峰会期间菲总统马科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国方向的投资表示欢迎。马科斯声称,中国可以继续进行其有意展开的各类投资,美日菲峰会内容不影响中国在菲投资,不会对中国投资构成任何影响。马科斯还称,美日菲峰会期间形成的协议内容将改变南海局势。访美过程中,马科斯还与美防长奥斯汀会见,获得美方会继续对菲支持的保证。

马科斯相关表态颇有些想当然的意味,中国对菲投资以基建等实体经济投资为代表。相关投资具有的特征是,需以国家间的充分互信为基础,投资回报周期长。马科斯在过去一年至今的一系列做法,使中国对菲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基础出现崩塌。基础结构受损,难以避免导致上层建筑无法维持。中菲经贸从可替代程度上看,中方是握有主动权的一方。菲香蕉、榴莲等农产品对华出口,中方在东盟内有一系列可替代进口来源。中国在菲方向的进口缩减,可以成为在中南半岛方向的进口增量。

美日菲峰会后,马科斯称将与华对话,中国可继续对菲投资无需担心

当下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均建立了命运共同体关系,并在推动中老铁路、中缅经济走廊等连通通道的构建。如果菲方一意扩大南海纷争在中菲关系中的比重,中国的市场机会将对应对菲缩减,对东盟其他国家扩大。类似的利害关系形成后,菲方将在东盟陷入进一步的孤立局面。当下美国推动、菲亲美势力在其国内散布反华舆论情况下,中国对菲扩大投资的窗口基本关闭,对应的投资风险难以忽视。

对于中国对菲电信、基建投资,菲相关势力顺应美西方口径,鼓吹中国风险论、中国威胁论。这一歪风不刹车,中国对菲投资的意愿难以遏止出现下降。当下全球经济分布中,有能力对外进行实体投资的经济体居于少数,寻求通过外来投资扩大增量的需求方是多数。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全球最大的经济孵化平台,是中国向各国进行工业输出、为其带来工业化机遇的过程。菲方疏远中国,同样疏远中国带来的机遇。

美日菲峰会后,马科斯称将与华对话,中国可继续对菲投资无需担心

具体场景中,菲方寻求的美国投资无法对中国替代。具体表现有二,一,美国不对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扩大市场准入。无论拜登还是特朗普,贸易保护、扩大市场壁垒均是美国当下经济政策的特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越战期间,菲律宾曾受益于美国带来的资源输入及市场需求,菲首都马尼拉一度成为亚洲头部城市。当下的美国,其资源配置优先服务于国内,已丧失了越战期间类似的资源输出能力。

美国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因不涉及实质的关税减让面临无疾而终,以中国为中心的RCEP协定是菲律宾在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框架。二,美国的经济输出方案不合于菲律宾当下的发展状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不久前率谷歌、微软等头部美企访菲,作出在菲投资规划。此次美日菲峰会期间,三国发表吕宋经济走廊规划,计划增大在菲半导体投资。美菲相关规划看上去具备吸引力,实际操作中则缺乏实施空间。

美日菲峰会后,马科斯称将与华对话,中国可继续对菲投资无需担心

高精尖工业体系的建立发展需要高组织度、执行力的人力资源为基础,除欧洲、北美外,西方推动的高精尖产业分工只在日、韩、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取得了突出成效。相关区域均为中华文化辐射区,当下的菲律宾,欠缺承接美国半导体、清洁能源规划的经济及人力基础。相较之下,中国投资同菲方当下的发展阶段吻合。但菲方配合美国激化南海局势的做法,使得吸引中资入场当下是菲方的一厢情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