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大方县2024年“三月三白族团圆节”开幕侧记

作者:天眼新闻

四月的大方,春意盎然,花香四溢,阳光暖意无私地洒在每一个角落。

4月13日,在大方县核桃彝族白族乡民生村,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三白族团圆节”如期而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当地群众汇聚于此,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感受白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大方县2024年“三月三白族团圆节”开幕侧记

原创文艺节目吸引人

大方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11个少数民族乡,白族作为其中重要的民族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

每年的“三月三白族团圆节”不仅是白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展示白族团结和谐的重要时刻。这一节日不仅加强了白族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还对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大方县2024年“三月三白族团圆节”开幕侧记

团圆节开幕当天,大方县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白族舞蹈、白族三道茶仪式以及具有大方特色的文琴戏等精彩节目依次上演。

白族传统舞蹈《阿达跳》拉开节日的帷幕。来自核桃乡的白族舞者们以其独特的舞步和节奏,讲述了白族人民团结互助的生活态度和历史传承。呈现出白族先民们长期以来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生死与共,难解难分的情缘。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大方县2024年“三月三白族团圆节”开幕侧记

文琴戏作为大方县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戏曲形式,也在节日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戏曲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展现的精湛技艺,让每一位观众都为之仰慕。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大方县2024年“三月三白族团圆节”开幕侧记

文化互动体验启迪人

白族的三道茶文化是本次团圆节上一大亮点。这一独特的茶文化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村民的目光。白族金花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砂罐,依次奉上“清苦之茶”“香甜之茶”与“回味之茶”。

首先是第一道茶——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吃苦”。这道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客人须一饮而尽。

接下来是第二道茶——香甜之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许红糖,待煮好的茶汤倾入盅内八分满为止。这样沏成的茶,甜中带香,甚是好喝。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

接下来是第三道茶——回味之茶。其煮茶方法与之前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汤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这杯茶,喝起来酸、甜、苦、辣完美融合,回味无穷。

这“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让每一位饮者都能从中体验到白族人的生活哲学,在场嘉宾赞叹不已。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大方县2024年“三月三白族团圆节”开幕侧记

此次白族团圆节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我深刻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好客和勤劳智慧,体验到了白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看到了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和谐与美好。”从黑龙江来贵州旅游的游客姜先生分享道。

特色文化活动感染人

此次团圆节期间,还特别设置了趣味运动会环节,比赛项目包括人力斗鸡、划旱船、扭扁担、跳口袋、拔河等地方传统游戏,充分展现了当地民俗的独特性。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大方县2024年“三月三白族团圆节”开幕侧记

活动现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成年人的加油助威,使得整个赛场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选手准备,开始!”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2名扭扁担参赛选手各执扁担一端,蓄势发力,紧张激烈,现场氛围感拉满。

白族“扎染”体验活动“摊位”是开幕当天的热门打卡点。

“扎染是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称‘绞缬’,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染色技术,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的布为原料,染料主要为蓝靛。”在白族非物质文化体验点,扎染师傅一边介绍,一边指导游客们进行布料绞扎、浸染。不一会儿便染出了好看的花纹。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大方县2024年“三月三白族团圆节”开幕侧记

赵建凯,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分享了他的感受:“白族团圆节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个展示白族风情的平台。每年的农历三月,我们都会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白族文化。”

据了解,大方县从1994年开始举办“三月三白族团圆节”,至今已成功举办31届。本届“三月三白族团圆节”将开展为期两天的民俗系列活动。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大方县2024年“三月三白族团圆节”开幕侧记

近年来,大方县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精神内核,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核桃彝族白族乡作为大方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代表,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被评为全国、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和白族特色乡镇,已成为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族情”的理想去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章龙

编辑 王怡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文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