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0岁《白毛女》与2岁《大地之光》同台闪耀!“经典+原创”助力海派芭蕾新老传承

作者:劳动报
60岁《白毛女》与2岁《大地之光》同台闪耀!“经典+原创”助力海派芭蕾新老传承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今年是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首演60周年,4月13日,这部上海芭蕾舞团的“传家宝”,在“Z世代”演员们的青春诠释下,跨越一个甲子再度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就在几天前,由吴虎生编导、不满2岁的上芭原创新作《大地之光》也首次在这里闪耀。

一部是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民族经典,一部是聚焦现实生活传递希望的当代新作,两部作品一起舞动“上海之春”,既让观众看到了上海芭蕾舞团的青春力量,经典与原创并重的背后也见证了海派芭蕾的新老传承。

“传家宝”也是“试金石”

“00后”举起第九代接力棒

1964年,《白毛女》诞生在第5届“上海之春”的舞台上,标志着中国芭蕾从无到有的突破。因为在运用外来芭蕾语汇的同时,《白毛女》又借鉴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同时将现实与浪漫进行完美结合,音乐上也保留了原歌剧中“北风吹”“扎红头绳”等曲目,并将管弦乐与民族乐器相结合,这部富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生活感的芭蕾舞剧,时至今日依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60年里,《白毛女》在海内外的演出总场次已超2000场,这部舞剧也成为了上海芭蕾舞团名副其实的“传家宝”“看家戏”,更是一代代年轻上芭人的“试金石”。此次青春版《白毛女》中,在舞台上挑大梁的三位主角许靖昆、冯子纯和郭文槿是该剧的第九代传人。20岁出头的他们想要从老一辈艺术家的手中接过接力棒,赋予经典作品新的生命力,并不容易。

60岁《白毛女》与2岁《大地之光》同台闪耀!“经典+原创”助力海派芭蕾新老传承

辛丽丽在指导第九代“喜儿”冯子纯。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00后“大春”许靖昆在进团第二年就开始摸索,“一开始是群演,四年后跳上了主角,这部剧难在拿捏人物情绪、动作细节,还有各种手位,跟我平常跳的古典芭蕾有很大区别。所以尽管录像看了无数遍,但感觉还是没学到精髓,需要老师们的手把手指导。”

第九代“白毛女”郭文槿也深有同感,从19岁跳这部作品算起,她与《白毛女》结缘已经4年。让郭文槿印象最深刻的是剧中白毛女和大春相遇的一场戏,她要在一段独舞里连续完成32个高难度单腿转,“虽然从小就练,但一口气完成32个,挑战非常大,对我来说是一次体力、技术、表演上的全面提升。”

60岁《白毛女》与2岁《大地之光》同台闪耀!“经典+原创”助力海派芭蕾新老传承

青春版《白毛女》剧照。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口传心授让角色立起来

一代“大春”、二代“白毛女”齐助阵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告诉记者,《白毛女》的传承不仅是舞剧本身,更是一份初心的坚守、一种精神的延续。每一代上芭的首席和主要演员都是从饰演“王大春”“喜儿”“白毛女”开始他们的艺术生涯。用最优秀的演员传承最经典的作品,再用最经典的作品培养熏陶每一代新人演员,已经成为了上海芭蕾舞团的优良传统。

第一代“大春”凌桂明记得,自己跳《白毛女》时也只有20岁出头。为了进入角色,当时所有的主演都被安排到了奉贤农场大队,在芦席棚搭建的“滚地龙”里体验生活。“通过采棉花、割小麦、听农民们絮叨各自的生活,我慢慢理解了大春这个角色,也理解了《白毛女》这部戏。”

在辛丽丽看来,如今的许靖昆、冯子纯,这些年轻人在舞蹈技巧层面比当年的演员更加高超,但同时因为他们距离当时的时代和生活较远,也带来了更多表演上的难点。“作为一部戏剧芭蕾,《白毛女》最关键的不是动作,是塑造人物,要让角色在舞台上立起来。”

60岁《白毛女》与2岁《大地之光》同台闪耀!“经典+原创”助力海派芭蕾新老传承

第一代“大春”凌桂明和第九代“大春”许靖昆。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演出前,上芭特别请来了已经80岁的凌桂明,作为第二代”白毛女“扮演者的辛丽丽也一起上阵。排练厅里,单是“大春”和“白毛女”相遇的一幕,凌桂明和辛丽丽就从各自角色进行演示纠正,指导两位年轻演员排了十几遍,从手势、眼神到人物距离,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两条腿走路

“经典+原创”助力新老传承

几天前,上海芭蕾舞团的另一部原创作品《大地之光》也登上了“上海之春”的舞台。《大地之光》诞生于2022年,由舞团首席主要演员吴虎生编导,是一个还不满2岁的“新星”,演员阵容里70%也都是舞团的新人,比如在剧中扮演“逐光者”的就是第九代“大春”许靖昆。

“传帮带是我们芭团的传统,它不仅体现在《白毛女》这样的看家戏里,也体现在《大地之光》这样的新创作品中。”在辛丽丽看来,如今正活跃在舞台上的这一代青年演员,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还有丰富的创意和更加开放的思维方式,只要“放手”给他们提供创作空间,并加以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必能有所成就。

《大地之光》见证了上芭明星舞者吴虎生演而优则导的蜕变,也让像许靖昆一样的新人走进了更多观众的视野。辛丽丽十分欣慰,“多年来,上芭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传承经典,也要勇敢创新;既要以老带新,也要以戏带人;既能跳好《天鹅湖》《吉赛尔》等古典名作,也要让《白毛女》《闪闪的红星》等民族舞剧代代相传,还有《大地之光》《浮生一梦》等当代探索不断涌现。”

《白毛女》和《大地之光》同台闪耀,从过去到当下,从汲取到创造,恰似海派芭蕾一路走来的缩影。“唯有经典与原创并重,才能为舞团锻炼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真正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和健康完善的人才梯队,才是海派芭蕾代代传承的坚实基础。”辛丽丽说。

头图为芭蕾舞剧《白毛女》60周年庆典演出剧照。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