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文帝目送周勃离殿尽显恭敬,退朝后突然有人说:丞相大祸临头了

作者:陈总006688

周勃作为开国功臣,在诛吕安刘、拥立汉文帝刘恒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文帝对其也是礼遇有加,每次上朝之后总是恭敬地目送周勃离殿。然而,就在一次退朝后,竟有人对周勃说出了"丞相恐怕要大祸临头"这样的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莫非周勃真的要遭遇不测?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情?

汉文帝目送周勃离殿尽显恭敬,退朝后突然有人说:丞相大祸临头了

一、周勃的身世与功绩

周勃,字仲,沛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周勃从小便随母亲生活。尽管家境贫寒,但周勃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勇气。

周勃长大后,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据说他能拉开二百斤重的强弓。他性格憨厚老实,不善言辞,但却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当时,秦朝暴政,天下大乱,周勃毅然决然地追随了起义军首领刘邦,开始了他传奇的军旅生涯。

刘邦起兵后,周勃便勇往直前,冲锋陷阵,屡立战功。他先后参加了鸿门宴刺杀项羽的行动,攻打章邯的战役等,表现十分勇敢。后来,刘邦被封为汉王,周勃也被封为威武侯,成为汉王麾下的重要将领。

汉文帝目送周勃离殿尽显恭敬,退朝后突然有人说:丞相大祸临头了

楚汉战争爆发后,周勃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先是随韩信攻下魏地,后又跟随刘邦征讨英布。在著名的荥阳之战中,周勃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大破项羽军,为刘邦夺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对周勃赏赐有加,先后封其为卫尉、太尉等重要职位。此后,周勃辅佐刘邦平定了黥布之乱,讨伐了反叛的燕王臧荼,为巩固西汉政权出谋划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刘邦驾崩后,吕后掌权。在吕后时期,周勃明哲保身,韬光养晦,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辅佐刘氏江山的使命。吕后去世后,周勃挺身而出,联合陈平发动了诛杀诸吕,拥立代王刘恒为帝的历史性事件,推翻了吕氏专权,扶持了刘氏宗室,使得西汉王朝得以延续。

周勃之所以拥立刘恒为帝,是因为他了解刘恒自幼仁孝宽厚,有贤君之名,而且刘恒的母亲薄姬也以德行著称。周勃认为,拥立刘恒为帝,既可以维护汉室宗庙,又可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总之,周勃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西汉开国元勋,其人生经历可谓传奇而又励志。他勇冠三军的英勇,忠心耿耿的品格,辅佐刘邦、刘恒的功绩,都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正是有了周勃这样的开国功臣,西汉王朝才能够实现国祚绵长,社稷安宁。

汉文帝目送周勃离殿尽显恭敬,退朝后突然有人说:丞相大祸临头了

二、周勃在吕后时期的处境

刘邦驾崩后,吕后掌握了朝政大权。吕后为人刚毅果决,心狠手辣,对刘邦的其他妃嫔和子女进行了残酷的清洗,史称"吕后杀戮诸刘",西汉王朝内部风雨飘摇。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开国元勋的周勃也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一方面,他深知吕后手握重兵,朝中又有诸吕外戚把持要津,自己虽有功勋,但势单力薄,难以与之抗衡。另一方面,他又是刘邦的老臣,曾受刘邦托孤,对刘氏江山负有责任,不能坐视吕氏篡权。

周勃深谙进退有度的政治智慧,在吕后时期采取了明哲保身的策略。他表面上对吕后唯命是从,但暗中却在寻找时机,伺机而动。他与另一位开国功臣陈平暗中勾结,商议诛杀诸吕,扶持刘氏宗室的计划。

吕后当政期间,周勃小心谨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他知道,一旦被吕后察觉,不仅自己有性命之忧,整个计划也将前功尽弃。因此,他表面上对吕氏阿谀奉承,但私下里却在暗中结交朝中有识之士,为日后行动做准备。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吕氏外戚欲立吕后孙吕禄为帝,周勃和陈平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联合朝中大臣,发动了"诛杀诸吕,迎立代王"的政变。

汉文帝目送周勃离殿尽显恭敬,退朝后突然有人说:丞相大祸临头了

这场政变十分惊心动魄。周勃和陈平先是假传吕后遗诏,骗吕禄等人入宫,随后关闭宫门,将其一网打尽。接着,他们派兵捉拿吕氏外戚,诛杀吕氏宗族,彻底铲除了吕氏势力。

在这场政变中,周勃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也表现出了果敢的行动力。他与陈平配合默契,决策果断,行动迅速,出其不意地打败了吕氏集团,扭转了汉朝内部的政治局面。

诛杀诸吕之后,周勃与陈平等人商议,一致决定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刘恒是刘邦与薄姬所生,薄姬以德行著称,刘恒自幼也以仁孝闻名,因此颇得人心。周勃等人认为,拥立刘恒为帝,既合情又合理,既可以维护汉室宗庙,又可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就这样,在周勃等开国元勋的拥立下,刘恒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是为汉文帝。自此,西汉王朝结束了吕氏专权,重新回到了刘氏宗室手中,开启了文景之治的新局面。

总之,在吕后时期,周勃处境艰难,但他沉着冷静,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诛杀诸吕,拥立汉文帝,功不可没。他不仅展现了自己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果敢的行动力,也再次彰显了他忠心辅佐刘氏江山的赤胆忠心。正是有了周勃这样的开国元勋,西汉王朝才能够渡过难关,实现长治久安。

汉文帝目送周勃离殿尽显恭敬,退朝后突然有人说:丞相大祸临头了

三、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对周勃的态度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对周勃十分恭敬。刘恒深知,自己能够登上皇位,周勃功不可没。因此,每次周勃上朝,刘恒都会亲自迎接,并恭敬地目送他离开。朝中众臣见状,无不暗暗称奇。

刘恒对周勃的恭敬,不仅仅是出于对其功劳的感激,更是由于刘恒本人高尚的品德。刘恒自幼就以孝顺著称,他侍奉母亲薄太后十分尽心尽力。薄太后生病时,刘恒亲自煎药,并先尝一口,以确保药的安全。薄太后病了三年,刘恒日夜侍奉,从未懈怠。

除了孝顺之外,刘恒还以节俭闻名。他常常身着粗布衣裳,吃着简单的饭食。即便是在宫中,他也不奢侈,经常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刘恒还下令减少宫中的奢侈之风,要求臣子们也要勤俭节约。在刘恒的影响下,朝野上下都呈现出一派节俭之风。

刘恒即位之初,对周勃十分尊重,事事咨询,几乎到了谦逊的地步。周勃对此也很受用,觉得自己的地位无人能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恒逐渐意识到,过度的谦逊有悖君臣之礼,也不利于皇权的巩固。

于是,刘恒开始逐步调整对周勃的态度。他不再事事咨询周勃,而是开始独立决断国家大事。同时,他也不再过度谦逊,而是端起了君主的威严。

汉文帝目送周勃离殿尽显恭敬,退朝后突然有人说:丞相大祸临头了

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刘恒深知,周勃是开国元勋,不可一朝就将其疏远。因此,他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方面继续对周勃礼遇有加,另一方面却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确立自己的权威。

比如,刘恒会在朝堂之上,当着群臣的面,恭敬地向周勃请教国事。但私下里,他却开始独自决断,不再事事与周勃商议。再比如,刘恒会在周勃生日时,亲自到府上祝寿,以示尊重。但在朝堂之上,他却开始不再过度谦逊,而是端起了君主的威仪。

刘恒的这种做法,既没有伤害周勃的面子,又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权威。周勃虽然感受到了皇帝态度的微妙变化,但却也无可奈何。他毕竟是一代功臣,皇帝的恩宠已经够多了,再要求更多,未免有些不知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恒的权威逐步确立,周勃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但刘恒并没有忘记周勃的功劳,仍然对其礼遇有加。直到周勃去世,刘恒都亲自主持了他的丧礼,以示哀悼。

总之,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对周勃恭敬有加,但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权威。他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既没有伤害周勃的面子,又逐步削弱了周勃的影响力。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刘恒的政治智慧,也彰显了他高尚的品德。正是在刘恒的治理下,西汉王朝走上了文景之治的康庄大道。

汉文帝目送周勃离殿尽显恭敬,退朝后突然有人说:丞相大祸临头了

四、周勃的傲慢与失势

周勃在辅佐刘邦、刘恒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功高震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变得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周勃自恃功高,常常在朝堂之上颐指气使,对其他大臣不屑一顾。他认为,自己是开国元勋,刘邦、刘恒的天下有一半都是自己打下来的,因此地位无人能及。他甚至公然对刘恒说:"我周勃在时,陛下不用担心江山社稷。"

周勃的傲慢,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满。尤其是汉文帝身边的大臣袁盎,更是对周勃的骄横深恶痛绝。袁盎多次向汉文帝进谏,认为周勃目无君上,有悖臣子本分,应当严加管教。

汉文帝听后,也觉得有理。他虽然感念周勃的功劳,但也不能纵容其骄横跋扈。于是,汉文帝开始逐步疏远周勃,不再事事与之商议,而是更多地听取其他大臣的意见。

周勃察觉到了汉文帝的变化,心中十分不满。他认为,汉文帝忘恩负义,对自己的功劳不以为然。于是,他便托病辞官,离开了朝廷。

汉文帝目送周勃离殿尽显恭敬,退朝后突然有人说:丞相大祸临头了

汉文帝对此并不在意,反而觉得周勃离开,也免得其在朝中制造事端。于是,他欣然应允了周勃的辞呈。

周勃离开朝廷后,本应安享晚年,但他却心有不甘。他认为,自己的功劳天下皆知,汉文帝不该如此对待自己。于是,他开始在民间散布流言,称汉文帝昏庸无道,不理朝政。

汉文帝闻讯大怒,认为周勃欺君犯上,不可饶恕。但碍于其开国元勋的身份,又不便直接治罪。正在此时,周勃的老友陈平去世,汉文帝便借机召周勃回朝,让其主持陈平的丧礼。

周勃回到朝廷后,仍然我行我素,目中无人。他甚至当着汉文帝的面,数落朝中大臣的不是,引得众人哗然。汉文帝大怒,当即下令将周勃逐出朝廷,贬为庶人。

周勃被贬为庶人后,心中愤懑不平。他开始在民间散布谣言,称汉文帝暴虐无道,不得人心。汉文帝闻讯,勃然大怒,下令将周勃抓捕入狱,治以大不敬之罪。

周勃在狱中备受折磨,饱受屈辱。他这才幡然醒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写信给汉文帝,表示愿意认罪伏法,并恳请汉文帝宽恕。

汉文帝念及周勃的功劳,又不忍其在狱中受苦,便下令将其释放。周勃出狱后,彻底改过自新,不再骄横跋扈,而是谨小慎微,恭敬谦逊。

此后,周勃虽然不再担任要职,但汉文帝仍然时常召见,询问国事。周勃也尽心尽力,为汉文帝出谋划策。直到去世,周勃都没有再犯骄傲自满的错误。

结尾

周勃的一生,是一个从骄傲到失势,再到幡然醒悟的过程。他的经历,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功高震主者,往往不得善终。作为臣子,要时刻谨记自己的本分,不可骄矜自满,目无君上。否则,即便有再高的功劳,也难逃失势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