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作者:普朗鸣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前言

大陆是全球最大的摩托车产销国之一,曾经在越南创下19.2亿的出口额,拿下越南80%的摩托车市场。

然而,日本摩托车却一步步夺走了越南市场,而国产摩托只能守着区区1%的份额苟延残喘。

中国摩托为何会败给日本?这其中又有哪些玄机呢?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得而复失的越南市场

自1998年,中国的摩托车行业迅速发展开始,就因其精湛的工艺和亲民的价格广受市场青睐,中国也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产销国之一。

很快,国产摩托车的影响力就扩散至整个亚洲,和中国比邻的越南更是成为国产摩托车的“铁粉”。

当初中国摩托车以不到日系摩托一半的价格却能提供近乎相等的体验迅速从日企手里抢占了越南市场:

截止2002年,中国摩托车品牌一度占据越南摩托车市场80%的份额,可以说是踩着日汽车的尸体成功“上岸”

然而好景不长,种种原因下,中国摩托车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下跌,到如今只剩下区区1%,生生把市场“还”给了日本。

这其中,中国摩托的大起大落究竟为何?区区一个越南又为何能招来中日两大巨头争夺市场?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曾经的辉煌

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一直都是令他国闻风丧胆的存在,只要中国看上且有能力制造的产品,几乎都能颠覆其市场格局。

这其中就包括摩托车出口领域,而中国进军世界的第一站,就是邻国越南。

越南虽然是个只有32.9万平方千米的“小国”,但是却拥有1亿以上的人口,再加上国家的地理特征,摩托车就成了国家的主要交通工具。

根据数据统计,2009年底,越南的摩托车数量达到了惊人的6000万辆,几乎人手一辆,这名副其实的“摩托车王国”自然成了摩托车商争夺的“香饽饽”。

面对当初被日本车企垄断98%的越南市场,中国嘉陵集团率先发难,在1997年以日系车一半的价格:800美元的单价吹响了进军越南的号角。

由于当时中国的发展情况,人工费用非常低廉,再加上和越南接壤的优势,800美元是“有的赚”的。

于是,一众中国摩托车企纷纷跟上,迅速占领了越南市场。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人性的丑恶

在中国车企打败日本之后,日本称中国摩托车行业是“价格屠夫”,而中国车企却对这个“丑恶”的称号欣然接受。

只不过当“外敌”被消灭之后,屠夫们却开始了新一轮的战斗,那就是“内卷”。

各大车企为了在越南抢占更多的市场,不惜继续降价,互相厮杀,丝毫不考虑合作共赢的问题,只想卷死别人,独揽市场。

根据统计,从1997年最开始进军越南的800美元,到99年挤走日本的492美元,再到内卷时代2001年的200美元,中国一众摩托车企已经“没有下限”了。

当时的摩托车行业自嘲:国产摩托车如果论斤卖,还没有排骨的价格高。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由于无休止的价格战,摩托车企的利润也随之暴跌,从最初的卖一辆的能挣200多美元的“吃香喝辣”,到单台利润只有区区30元人民币的“赚个吆喝”。

车企之间也是有苦难言,都在等着先把对手“熬死”,而过低的利润引发的结果也直接加速了国产车企在越南的“衰败”。

其一,为了维持已经微乎其微的利润,车企开始“偷工减料”。

这里面包括更换相对便宜的零件,质检松懈以及减少售后投入,曾经高举性价比大旗的中国车企,自此成了只关注“比价”而不注重“性能”的代名词。

随后,就是越来越多的国产摩托车越来越频繁的出状况,而由于售后投资的控制,更是越修越差。.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而另一方面,由于所有的钱都用来“降价让利”了,哪还有资金搞研发,当日本诸如主打“低油耗”的“新款车”一辆辆的送往越南市场,中国的车企却只能在价格上“再退一步”:要不我再送你个备用后视镜吧……

而随着更符合越南民情地貌的日本“小踏板”逐渐风靡,缺乏研发能力的中国摩托车企业彻底被日企压制,仅剩下一些“实在没钱”的人群还会偶尔光顾中国摩托车品牌。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当一众国产品牌认为可以和日本“划江而治”,日本卖高端,国产卖低端,各自安好,便是晴天的时候,又一记重锤敲向了中国车企。

那就是越南为了保护当地工业的发展,决定加收摩托车的进口关税。

这一刀砍刀大动脉了,于是一众国产车企纷纷选择直接退出越南市场,只有小部分车企则打算在越南建厂做垂死挣扎。

而为了将中国车企“赶尽杀绝”,以本田为首的日本企业甚至开始推出“中低端产品”,并推出了首付30%的贷款购买方案。

至此,越南摩托车市场正式被日本“夺回”,中国一众摩托车企业铩羽而归。

所以,中国摩托丢失越南市场,虽然有日本科技进步的“外患”,也有越南政府政策调整的“内忧,但造成中国摩托在越南市场功亏一篑的根本原因还是一众国企贪心的“内卷”。

把“低价”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生意注定难以长久,而这不得不让我又联想到跟“低价”相关的两件事。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低价”绝非最佳竞争方式

中国动车因“超低价”被排挤

2024年2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中车参与的关于保加利亚交通和通信部的招标活动中,涉嫌利用国家补贴进行超低价竞争。

超低价是多低呢?金融时报称:中国的报价比竞争对手西班牙的报价低47.5%,甚至比保加利亚当地的成本估算还要低46.7%。

于是,在被扣上“危害市场”的名头之后,中国中车被踢出了这项市值月6.1亿欧元的竞争。

虽然近期欧美对中国发展的打压屡见不鲜,但中车为了竞标成功而提供的过于“夸张”的报价也确实授人以柄。

而依靠低价竞争的事情不光发生在国际贸易之中,它早已充斥着你我的生活。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外卖行业劣币驱逐良币

近年来,整个外卖行业都被“半成品加工”、“料理包”、“无厨房店铺”的消息所笼罩,而这就是一味低价竞争造成的内卷后果。

通过走访一些实体店面,一家在外卖平台“撤柜”的店主诉说着委屈:

“根本做不下去,人家用的是半成品,微波炉一加热就出餐了,又便宜又快,我们这还得师傅去后厨拉面,撒料,打包。”

“跟人家比,我店面的房租,厨师的工资,我自己去市场买菜,再算上平台扣点,这都是成本呀,咋可能卖的过人家。”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而店主口中的“人家”,就是近年来在外卖平台越发猖獗的“料理包”,而随着料理包的盛行,不少门店也不再现做而是选择了半成品。

由此引发的,又是广大民众对料理包食品卫生安全的担忧,毕竟这些料理包中,都含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剂。

如果不制止这种一味降价的竞争行为,那么最终受害的,终将是广大消费者。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中国车企的反思

万幸,中国车企在经历了在越南的“兵败”之后,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意识到单纯拼价格并非长久之计,而降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质量把控上。

而随着全球新能源势力的蔓延,中国车企似乎迎来了在越南市场的转机。

相较于摩托车,电动车具备更环保、更安静、更节能等优点;反之,电动车相较于摩托车动力和续航方面的劣势在越南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而中国更是拥有全球一流的电动车产业链和制造业基础,随着2022年4月越南政府出台的交通管理条例,决定在未来的几年里陆续实行“限摩”,更是给中国电动车厂商代理了重大利好。

据数据统计,2021、2022年越南的电动两轮车总销量分别为4.19和6.03万辆,而占据销量前列的除了2家越南本土企业之外,中国的帝豹、雅迪已经悄悄的爬到了销量榜的前列,且有“大举进军”之势。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相较于曾经摩托车行业的纯拼低价,中国电车企业明显准备的更加充分。

更先进的电池、更可靠的品控、更全面的产品选择以及合理的定价体系,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可谓是越南的“学生党”和“上班党”的福音。

我们也十分有理由期待国产电动车在越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大展宏图。

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吊打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丑陋

结语

从中国摩托车在越南遭遇的滑铁卢,再到中国电车能够杀个回马枪,一正一反刚好印证了如何才能够真正在市场上立足。

超低价的策略确实能在一时间造成冲击,攻城略地;但这种犹如大军压境、寸草不生的竞争方式,最终不仅消灭了是“敌军”,也破坏了自己的口碑和市场,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也在病态的市场下难以为继。

只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质量把控,和对手形成良性竞争,共同打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才是企业的发展之道。

参考资料

欧盟对中国反补贴调查范围扩大,从汽车领域延伸到列车领域——经济观察报

千笔楼丨国产汽车,有一面镜子叫“国产摩托”-新华网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告诉了我们什么——中国经营报

20年前,中国摩托车为什么“折戟”东南亚?——环球网

越南政府要求全国5个直辖市2030年后停止或限制使用摩托车——中国商务新闻

东南亚两轮车:供给与需求的共振,企业加速出口步伐——金融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MCN首发激励计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