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网贷还清或未欠款者被“追债”?170号段咋就成了“诈骗工具”?

作者:壹家媒
网贷还清或未欠款者被“追债”?170号段咋就成了“诈骗工具”?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运营商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通信体验。然而,这种新型模式也给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带来了隐患。其中,虚拟运营商实名信息的查询成为了杜绝电信诈骗案件发生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由于虚拟运营商实名信息的不透明或缺失,电信诈骗案件屡屡发生。许多诈骗分子利用虚拟运营商的特点,通过伪造身份或盗用他人信息进行诈骗活动。这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虚拟号码进行电话骚扰、虚假宣传、冒充身份等手段,使受害者陷入困境,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网贷还清或未欠款者被“追债”?170号段咋就成了“诈骗工具”?

近日,受害者徐先生接到一个来自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对方自称为是当地法院诉前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这一开场就让徐先生心生疑虑,因为正规的法院调解中心通常不会通过虚拟运营商的号码进行联系。然而,出于谨慎,徐先生还是决定先听听对方怎么说。

然而,整个通话过程却充满了异常。对方不仅拒绝提供任何身份信息供徐先生核实,而且其所处的环境也显得异常复杂,嘈杂的背景音、不时传来的呼叫声,这与正规的法院调解中心应有的安静、专业的环境大相径庭。徐先生开始怀疑对方的真实身份和目的。

更令徐先生感到不解的是,在他多次要求对方提供身份信息时,对方竟然选择保持沉默,既不挂断电话也不回答任何问题。这种异常的行为模式显然不符合正常的电话沟通习惯,更不符合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徐先生开始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场电信诈骗。

除了拒绝提供身份信息外,对方还拒绝透露任何关于身份和委托方的信息。正规的调解中心在联系当事人时,通常会主动提供相关信息,以便当事人核实其身份和委托方的真实性。而对方却对这些问题避而不谈,显然是在故意隐瞒真相,企图逃避追查。

最让徐先生感到愤怒的是,对方自称为是当地法院诉前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要求徐先生前往法院进行调解。然而,在通话过程中,徐先生多次要求对方提供身份信息以及是哪家网贷平台委托他们进行调解的,但对方始终拒绝回答。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徐先生的知情权,也暴露了对方的诈骗目的。

网贷还清或未欠款者被“追债”?170号段咋就成了“诈骗工具”?

事后,徐先生通过互联网查询该号码,发现该号码不仅被标注为电信诈骗号码,还在一些二手手机号码交易的网站上出现过。这些线索进一步证实了徐先生所遭遇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电信诈骗。

此外,对方自称为是当地法院诉前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要求徐先生前往法院进行调解。然而,在通话过程中,徐先生多次要求对方提供身份信息以及是哪家网贷平台委托他们进行调解的,但对方始终拒绝回答。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徐先生的知情权,也暴露了对方的诈骗目的。

而河南的刘小姐却不幸成为了其中的受害者。她因一个疑似诈骗电话而陷入恐慌,最终被迫转账4000多元,而骗子在得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给刘小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刘小姐曾因生活所需在网贷平台借过款,因此当接到号码为1706598****2105的手机号打来的电话时,她内心充满了担忧。对方自称为某网贷平台的催收人员,要求刘小姐尽快还款。然而,刘小姐在多次尝试核实对方身份信息的过程中,却遭遇了重重阻碍。对方不仅拒绝提供任何有效的身份证明,还以各种理由搪塞和推脱,让刘小姐感到越来越不安。

更让刘小姐感到恐惧的是,骗子开始利用她的个人信息进行威胁。他们声称要拨打刘小姐手机通讯录、通话记录里的联系人,甚至扬言要公开她的借款信息,让她名誉扫地。面对这种无耻的威胁,刘小姐感到无助和绝望。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和避免更大的麻烦,她不得不选择妥协,按照对方的要求向对方提供的银行卡号里转账。

网贷还清或未欠款者被“追债”?170号段咋就成了“诈骗工具”?

然而,在转完钱之后,刘小姐并没有得到任何解脱。她试图联系对方告知已经转账,希望对方不要再骚扰她。但骗子却像人间蒸发一样,始终不接电话。此时,刘小姐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电信诈骗的陷阱后报警。

这次经历对刘小姐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她不仅损失了数千元的经济利益,还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她开始怀疑人性的善良,对社会充满了不信任感。同时,她也深感自己的防范意识不足,对电信诈骗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刘小姐的遭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信息化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对于陌生来电,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话。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

媒体徐亮表示,犯罪分子会编造各种理由,声称受害者在某P2P网贷平台有未还清的贷款,或者需要进行债务重组等操作。他们通过诱骗或威胁的方式,让受害者相信这些虚假信息,并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操作。

为了增加可信度,犯罪分子还会利用受害者在其他网贷平台借过款的信息进行掩盖。他们将这些信息作为“证据”,让受害者相信自己确实存在未还清的债务。受害者往往因为对P2P网贷平台的不熟悉和恐慌心理,而轻易相信了犯罪分子的谎言。

网贷还清或未欠款者被“追债”?170号段咋就成了“诈骗工具”?

一旦受害者陷入这种诈骗陷阱,犯罪分子就会开始虚增债务。他们以各种名义向受害者收取高额费用,包括利息、手续费、服务费等,使受害者的债务不断累积。同时,他们还会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迫使受害者继续支付这些虚假债务。

这种诈骗手法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个人信用和声誉。受害者往往因为无法承受沉重的债务压力,而陷入绝望和困境。

其次,一些负债人若按照法律规定的利率履行完还款的义务后,其实并不欠这些网贷平台的钱,甚至于若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这些网贷平台还要返还负债人以前偿还的无效债务,然而,犯罪分子还会利用负债人对P2P网贷平台规则和法律条款的不熟悉,通过精心设计的账务操作,让负债人陷入债务困境。

在负债人完成还款的过程中,犯罪分子可能会以各种名义收取额外费用,如高额利息、管理费、服务费等,这些费用往往远高于法定标准。同时,他们还可能故意混淆还款期限、利率计算方式等关键信息,让负债人难以察觉其中的猫腻。

更为恶劣的是,一些犯罪分子还会通过伪造虚假债务、篡改借款协议等手段,让负债人背负上不存在的债务。当负债人按照法律规定的利率履行完还款义务后,他们却发现自己仍被要求偿还这些所谓的“债务”。

这种诈骗手法不仅给负债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严重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许多负债人在发现自己“倒欠”平台债务后,感到无助和困惑,甚至陷入绝望的境地。

此外,虚假网贷债务诈骗案件是目前发生最多的案件类型。这类案件的受害者往往都是曾经在网贷平台上借过款并已经还清债务的借款人,或者是多次借款但被扣除高额砍头息的借款人。这些受害者的共同点是,他们原本以为已经摆脱了债务,却不料陷入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诈骗陷阱。

网贷还清或未欠款者被“追债”?170号段咋就成了“诈骗工具”?

徐亮表示,虚假网贷债务诈骗的手法多种多样,但核心都是利用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和借款记录进行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借款人的个人信息,然后假扮成网贷平台的客服或催收人员,与借款人联系。他们声称借款人仍有未还清的债务,或者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来结清之前的借款。由于借款人曾经在该平台借过款,往往容易相信这些虚假信息。

在这些诈骗案件中,高额砍头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因素。砍头息是指在发放贷款时,从本金中预先扣除的一部分利息。对于多次借款的借款人来说,他们可能已经被扣除了大量的砍头息,这些砍头息原本可以用来折抵债务。然而,犯罪分子却无视这一点,继续要求借款人支付额外的费用。

徐亮强调,这类诈骗案件的危害性极大。不仅给借款人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还对他们的信用记录和个人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许多受害者在发现自己被骗后,往往感到无助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如何防范虚假网贷债务诈骗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首先,借款人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或未经验证的第三方平台。同时,定期检查和更新个人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网贷还清或未欠款者被“追债”?170号段咋就成了“诈骗工具”?

其次,在涉及金融交易时,务必保持冷静和理性。对于任何声称有未清偿债务的电话或信息,借款人应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避免轻信陌生人的说辞。此外,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未知来源的应用程序,以防个人信息被窃取。

此外,网贷平台也应加强自律,规范业务操作。平台应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借款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平台还应加强对催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防止他们利用职权进行诈骗行为。

最后,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打击虚假网贷债务诈骗行为。对于发现的诈骗案件,应及时立案侦查,追究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虚假网贷债务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