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库页岛——中国近代史上永远的痛!屠杀之后,岛上就没了汉人!

作者:夏虫欲饮冰

引言

库页岛——中国近代史上永远的痛!屠杀之后,岛上就没了汉人!

1860年11月14日,软弱的清政府正式与沙俄签订臭名昭著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朝被迫放弃大量利益,承认了《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在老毛子的逼迫下,将原先规定为所谓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也就是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的大片土地(共约40万平方公里,库页岛面积7.25万平方公里)全部割让给沙俄。

自此,中国失去了东北亚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以及一座盛产石油和天然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大岛——库页岛,痛惜。

而在沙俄占领库页岛15年之后,也就是1873年,当地原住民首领还曾代表全岛人民向清政府纳税称臣,但这却是最后一次,因为很快沙俄就进行了阻止,自此库页岛和中国断绝了臣属关系。

库页岛依据中俄边界条约,已是俄国领土,而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贪婪的沙俄军队找到借口,挺进远东,并以义和团破坏铁路线及沿线设施为由,派兵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和海兰泡惨案等,屠杀、驱赶了当地的中国人,自此岛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没有一个汉人。

之后中俄关系虽经历过历史大潮几次动荡,但库页岛仍保持现状,中国人也不得不尊重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库页岛——中国近代史上永远的痛!屠杀之后,岛上就没了汉人!

清政府割让的这片土地,已被外国占领超过160年。曾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岛——库页岛,他的流失,正如如时人所说:“痛矣!……库页一失勘界,二失遗忘”。

更让人痛心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库页岛还是不能触碰的话题,谈论起库页岛时需要十分小心,否则就会惹上这样或那样的麻烦,而国内有关库页岛的历史作品更是近乎空白,人们关于它的历史,了解的并不多。

而由著名出版社——三联出版,著名文史学者卜键所著的《库页岛往事》,无疑是一部弥补这一缺憾的重要作品。

《库页岛往事》也被誉为,160年来第一部关于库页岛历史的全面深入的严谨专著。

库页岛——中国近代史上永远的痛!屠杀之后,岛上就没了汉人!

由于关键性史料的匮乏,库页岛历史背景错综复杂,国内相关的可信赖的文献少得可怜,写作起来困难重重。不过好在卜键老师不是一般人,他常年主持主编清代各类档案文献,正是这些珍贵的档案,给他提供了便利。

而为了尽可能还原库页岛的“往事”,卜键老师在写作时,实际上采用的是中、日、俄三方史料交叉使用,并未专信某一国家的文献,而是相互印证相互推理,最终对库页岛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有效矫正了单方视角的偏差,这大大还原了真实历史,正如三联书店总编辑潘振平所说的那样:

基本史实不能虚构,《库页岛往事》做得很严谨。
库页岛——中国近代史上永远的痛!屠杀之后,岛上就没了汉人!

▲《库页岛往事》内页展示

而有意思的是,不单中国人对于库页岛的历史是痛的,日本关于库页岛的历史也是痛的,甚至他们的痛苦程度比大多数中国人都要高,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这本《库页岛往事》之中。

阅读此书能够得到很多答案,可以理清中、日、俄三国博弈,洞见库页岛丢失的历史真因,我们习惯于夸耀盛世,习惯于谴责落后,但此皆失于简单化,真实历史远比这复杂的多,就像人们说明朝灭亡时,常用的一句话解释那样: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库页岛先亡于俄,复亡于日本,更亡于清乾嘉极盛之时,并非亡于国家微弱之时。

库页岛——中国近代史上永远的痛!屠杀之后,岛上就没了汉人!

人们对历史想象是可能误解的,而真实的历史更加引人深思。《库页岛往事》是一本好书,作者回顾库页岛的“陈年往事”,澄清对于库页岛历史的诸多想象误区:

1. 为什么人们都说库页岛的丢失不是在国力积弱时,而是在盛世年间?库页岛对清政府来说是怎样的存在?

2. 为什么居住于此的中国国民,沦落为亡国之民后,却没有痛苦,甚至是冷漠的?

3. 作为胜利者的俄罗斯移民,又是如何经营库页岛的?

……

库页岛——中国近代史上永远的痛!屠杀之后,岛上就没了汉人!

就如本书的作者所言:恢复失地已成梦幻,可我们仍有权利进行深刻省思,尽可能真实地去梳理这段历史——库页岛的沦亡史。

库页岛的丢失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痛苦的,是不愿意回顾的,但一个民族若是不能正视自己的疮疤和曾经受的挫折,那么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人们在今天读这段历史,不是煽动仇恨,而是给自己增添力量。本书优质,现在点击作者头像,进入橱窗页面,搜索本书,即可抢先收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