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产传承梦,做起来可真难

作者:宁宁0918
中产传承梦,做起来可真难

最近有件事把我彻底闹糊涂了!

啥事儿呢?您听我细细道来!

这事有个起因。

起因是我们这个楼周末的上午突然乱了起来,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冲到四楼上,忽然叫开了房门,然后从里面拎出一个大小子。

其中一个中年男人上去挥拳就打,而另外一个人则在那维持秩序,这事儿发生的太突然了,把住户都惊着了,大家扬着脖子在那儿看呀,窃窃私语。

有人问:借是派所,还是分局,借是抓贼的?还是掏脏的?!

天津人本来就爱看热闹,更何况在我们这个院儿,或者是说在如今的天津治安都挺好的,这种破门而入,武力镇压的画面,我们好久没有看到了,都在那儿呆愣愣的!

可就在这时,突然听到被打的大小子在那狂嚎了一声:

爸,我不想念了,我太累了,你再打我,我就跳楼!

好家伙,大家这下明白了。哦,这是打孩子呢,立马人群中有个大哥就不干了,他噌的一下窜上去,高喊一声:

别打了,回头孩子再走极端,你们受得了吗?

大家回头一看,这位见义勇为的不是别人,正是老李。

旁边一位大娘在那跟我小声的说:

听说老李正准备卖房呢,好嘛。介真要跳下去一个,咱们这一个楼都跟着倒霉,谁家也别卖房子了,本来如今房子就卖不上价。

接下来的事,就是那两家长把这个半大小子来了个武装押运,运到哪儿去了呢?据说也没出院,运到了前面那个楼。

不过我觉得,等待这娃的肯定不是啥好事儿,估计就是一场暴风骤雨!

在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人认识这位暴打孩子的家长,于是就跟那儿开始介绍了:

嗨,介是刘大夫和他夫人。动手的那个,就是某某医院的大主任,跟单位可牛了,听说他一回飞刀出诊,那都得挣个五位数呢。

当然,他有个助手,不过就算俩人分这数也不少啊!

哦,这一下大家明白了,原来是大大夫在亲自殴打孩子,至于为啥打呢,也很简单。

我们这幢楼的四层,不知是谁把房子租走了,在里面鬼鬼祟祟的弄了个接头点。

每到周末就有人开着车,往这里,又送老师,又送孩子,听说都是准备冲刺高考的,在这吃套餐。

这种套餐不一般,别看没鱼没肉,其价格甚高。

有人传言一天要六七百,还有人说一天上千,具体多少钱咱也不知道,反正老百姓可吃不起,这都是高考冲刺前的名师烹饪。

但问题是这套餐,和办酒席不同,即便是请来国师给您烹饪,孩子如果不想张嘴,也是白搭,他不往下咽呀!

估计是不是因为烹饪大师,反映食客的胃口不佳,吃饭不积极,于是呢,就出现了大夫亲自上阵,暴打学渣儿子的画面!

这时候,有人跟那嘀咕了一句:

哎呀,孩子如果不是那块料,你怎么打都没用。

可谁知那位知根知底儿的邻居,却说:

不是他们家孩子不念书,他们家孩子其实是个学霸,但是,大大夫还是不满意,听说考不到650,就上不了一本的医科名校,这飞刀手艺薪火相传的计划就作废了,于是当爹的这下真着急了。

可儿子呢?儿子觉得自己已经很尽力了,反正就是学习压力太大,娃受不了了!

人群中有人嘀咕了:

让孩子考650,那不比登泰山还难呀,可不,但问题是到不了这个分数就上不了名校,上不了名校,以后就进不了三甲,进不了三甲,得!他们家的下一代中产梦就破灭了!

这话一出,大家都沉默了。

是啊,在我们这个中产社区里,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有个传承中产的梦,可问题是这梦想是喷香的,但真正落实起来却是费劲的。

对了,在这里大妈我首先问个概念,啥叫中产呢?

我现在也闹不清楚这个问题了,因为我问了好几个年轻人,他们给我画出的中产大饼,哎呀呀,太香,可就是咬不动。

中产中产,顾名思义,就是中间那块产。

在美国八成的人,都算是中产。一年,要是能够抓闹上五六万美金,就可以进入这个行列了。

我弟弟有个同学,大学一毕业就去了美国,先是在小饭铺里打工,后来又去小商店里打工。

然后开始从打鼓另开张,重新入学学教育。反正到最后几经波折,励精图治,这位同学终于当上了美国西部乡村教师!

对。她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而她丈夫呢,是一个普通的片儿警,可她说,她家在美国妥妥的中产。

但转换到咱们这里,中产的概念是啥?

听我弟说,只要是在京沪,没有住上那种连地皮的房子,这都叫中产。对此,他还给我解释呢,他说:

真正的大佬不会藏着钱不花。那些优质的不动产,永远是他们青睐的投资佳品!

所以在中国三个城市,京沪港,或者放低标准,起码是京沪两地,得有那种连地皮的别墅,注意郊区的不算。怎么着也得在四环以里。中心城区。拥有这种住宅的人才算是有产,而其他的全是中产!

所以我弟弟非常笃定的说,他就是中产,他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概念,叫做:上中产。

对此我有点疑惑,我说:

像您这样别的不说,能够在京沪雇六七个司机保姆的人,还只算是中产?那这中产的概念得多狭义呀!

弟弟听了这话,眨眨眼又想了想说:

嗯,普通中产的概念可以放宽!

在一线城市拥有150平米以上的房子,不是一套啊!

得两三套。一套自住,其余投资!

年收入嘛,怎么也得百万年薪,要不然噜噜噩梦和始祖鸟,你怎么能够在不做心理建设的情况下,就随意购买呢?是吧?

逛山姆,这是起步。而那些真正豪华的skp恒隆食品超市,才是中产青睐的购物地点。

这怎么着也得一个月去一回吧,就算尝尝鲜。

除此之外呢,一年两次度假,家里两部50万以上的汽车,孩子能够上国际学校,太太可以在家全职。巴拉巴拉…

打住!

这话听得我心焦,别的不说,就头一条。

京沪或一线城市有房,还至少两套三套。您这儿买煎饼果子呢?你以为一套住宅那么好置下呢?你以为那房贷那么好还呢?

我发现人都是圈子的产物,可能我弟弟环视左右,觉得他的朋友都是这样,但实际上拥有这等财产的人,在中国连5%都到不了!

但听我们一位邻居说,像那个积极打娃,死命催分的大医生,他的中产概念也挺悬浮。

大医生说:

在天津这种城市里,起码得有两三套房,日子过的才踏实,至于财产嘛,三百万的现金在手里攥着,这才能够给你带来安全感。

而用于日常的消费呢,主要来自于工资,那年薪50万是起步,要不然谁敢逛山姆,即便是你敢逛山姆,你也抱不上鸡架子,披不上新被面,撸不上那个叫露露的大柠檬!

其时真正坐下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中产的财富,是怎么来的呢?

主要分两块。

第一块当然来自于工资!

中产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能够用双手加大脑,把自己的单位工作效益提高,提高,再提高。

无论是编代码还是飞小刀,都得挣上那50加的高薪,而这种工作的入职门槛,现在普遍已经被推到了985的研了!

除此之外,如今40多岁的中产还坐上了上一轮发展的快车。也就是说他们一般都是在房价低的十多年前开始入手,为自己争来了一块中国发展的蛋糕角,吃上了房价红利。

所以他们的资产才能呈几何增长呢。就像那位大医生一样,听说他那两三套房。购房的时候,单价有的还是四位数呢,而现在呢,就算是房价下行,他也早就把资产翻了好几倍了!

可我发现,这些人往往会有一种错觉。他们觉得自己的成功,就是建立在高学历上的。

因为他们的成功故事,无论怎么讲,开头都是这样的:那年我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所以他们要把自己的故事延续下去,就得让孩子也有一个这样的开头,要用名牌大学的毕业证换一份锦绣前程,

换一份可持续发展,且代际传承的中产生活。

问题是现在这种诉求太难了,怎么说呢,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你就改改中产的概念,把中产从精英的狭义概念里给拽出来。咱能不能按比例想一想,你起码得让中国有1/3的人,处于中产的区域里吧,否则这个:中字,从何而来呀?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我觉得月收入到手四五千元,有自住房就应当算中产了,否则你让绝大多数城市劳动者情以何堪呀?反正在天津这个人杰地灵,但经济不太灵的区域里,没有那么多的高薪工作!

我认识一个女孩,读了一个top 5的硕士。她在开发区工作。注意,这里的普遍薪金就比市里高一大块了。

且她供职于一个500强企业的分公司,即便是这样的背景,到手收入也就是30万,而且据说累得够呛,愣把终身大事都耽误了。

也就是说,在普通一线城市里,30W这也就是一道收入天花板了。如果能够要达到50W,那真是凤毛麟角。至于百万年薪,呵呵,反正在我们这个小区里,我估计没有!

我们都是到头条上去开眼,看看那的百万年薪都是咋挣的!

当然,除了改中产概念之外,还有另一条路走,那就是您的孩子得真是神童。

注意,神童的水平不是靠勤奋就能达到的。

就拿大妈我的事例来说,大学学高数的时候,我课上听讲比谁都认真!

我那俩眼瞪的烁烁放光,那专注的神情,宛如朝圣,愣把我们的小老师弄得浑身发毛了!

他委婉的告诉我,他已经结婚了,而且夫妻感情很好。

我去!弄我个大红脸。

可我就是这么样,拿出当小三儿的觉悟来学高数,到最后,考起试来还是

呀呀呀的叫!那个题呀,都不会呀!

到现在为止,我还经常在噩梦里考高数呢,醒来之后永远是一身白毛汗,下课铃响了。我交了个白卷!

这样的学呆俺家可不止我一个,我二哥就曾经喊出过一个口号:

枪子炮弹都不怕,就怕学习数理化!

作为一个打过越战的老兵,他的噩梦居然不是枪林弹雨,依然是代数物理!

那些正经学数学的,学金融的,学计算机的,那考试都怎么过的?咱无从想象啊!

这时,你就得赌一把了!

赌这一家人里,父亲就是人群中那2%的存在,然后呢,他的儿子依然是2%的存在。

而这种小概率在两代人之间代际传承,你算算概率有多大?那你家得多幸运,如果能够传到三代,那就相当于中头彩了,微乎其微呀!

那估计不是靠教子有方,而是靠祖上积德!

更何况您的孩子就算是985,研究生毕业了,熬过了痛苦的20年如蹲大狱一般的无涯学海。也不见得能挣高薪。

我认识一个小男生,他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

孤诣苦心安社稷,两朝开济老臣心!

我一瞧吓一跳,

好大的口气!我问他呀:

宝儿,你这咋还自比诸葛亮呢?

这孩子回答我:

哼,就我念的这点书,比诸葛亮辅佐刘备建西蜀还难呢,那一片苦心,两次高考,哎,我容易吗我?

这书念的我,死去活来的!

咱一听赶紧劝人家孩子,我说:

行啊,如今你也熬出来了,这不都上班了,听说还在体制内,又入了编,

就算你吃了那诸葛孔明般的苦,咱也算值了!

可是这小子听了这话,那脸拧的跟槐花绿水赛的,他带着哭腔对我说:

直嘛呀?大姨!人家诸葛亮费了半天劲,也行啊,捞上个丞相。我呢,费了这么大劲,一月就挣五千,我才干上个城管!

我介投入产出比也太低了,哎,嘛也不说了。

我介人生啊。苦呜呜哇!

中产传承梦,做起来可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