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承储企业亏损问题突出,化肥商业淡储如何走出困境?

作者:农资导报
承储企业亏损问题突出,化肥商业淡储如何走出困境?
承储企业亏损问题突出,化肥商业淡储如何走出困境?
承储企业亏损问题突出,化肥商业淡储如何走出困境?

化肥淡储一直被誉为化肥市场的“蓄水池”,自2004年大陆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建立以来,淡储在缓解化肥连续生产、季节性使用矛盾,保障化肥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几年,化肥淡季储备时价格高企,而在旺季投放市场时价格却大幅下跌,形成了突出的价格倒挂现象,给承储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近日,《农资导报》记者对6家承储企业进行采访发现,今年淡储化肥皆有不同程度亏损,尤其是尿素和钾肥,价格下跌高达500元(吨价,下同),企业承储量越大,亏损越严重。化肥商业淡储如何走出困境,受访企业纷纷对当前淡储状况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承储企业亏损问题突出,化肥商业淡储如何走出困境?

倒挂现象频发,企业亏损堪忧

淡储政策是为了保证国内化肥生产企业的可持续运行,保证其不至于在淡季时候因为资金、仓储问题而不得不停产,从而造成在旺季时候社会的供给量满足不了农业生产,进而影响粮食安全的国家大局。

据受访企业集体反映,在去年冬季储备期间,受原材料、物流、仓库等因素影响,加上承储期扎堆拿货,成本大幅上涨。而当前,淡储化肥在春耕用肥旺季时大量供应市场,集中抛售,再加之化肥生产企业源源不断的产能,对市场产生了巨大的供给压力,造成旺季价格下跌,形成严重倒挂现象。尤其是尿素和钾肥,价格降幅较大,使得承储企业面临严重亏损。尽管有相关政策给予扶持,但对于大型承储企业而言,这些支持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近两年承储企业都遇到了价格倒挂问题,主要体现在氮肥和钾肥方面。”湖北某化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2023年承储为例,承储期间尿素价格在2400元左右,氯化钾价格在2800元左右,而目前尿素价格在2100元左右,钾肥价格在2300元左右,同时对应的复合肥价格也下调了几百元。

“磷铵市场整体维稳,小幅波动市场可以预见,但由于尿素和钾肥跌价过多,造成了承储企业的大面积亏损。”吉林某省储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去年11月储备时,肥价整体处于高位,大颗粒尿素价格在2900元以上,钾肥价格在2800元左右,现在大颗粒尿素价格在2400元左右,钾肥价格在2300元左右,降幅都在500元左右,倒挂现象非常严重。

化肥市场波动不断,使得承储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北京某化肥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倒挂现象的出现与出口政策的多变、期货的变化和过去淡储严格的储备期有关,多因素影响给承储企业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今年由该企业牵头的承储量为30万吨,储备期尿素价格在2250~2350元之间,现在只能卖到2100元左右,经济效益受损严重。

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能化工)是一家日产6800吨尿素的氮肥二十强企业,自2004年首次明确建立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至今,一直积极承储,为稳定化肥市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据了解,中能化工在近10年的淡储中,有7年的淡储都是亏损,今年淡储也不例外。中能化工相关负责人表示,承储期尿素平均价格在2450元左右,现在2050元左右的价格都很难出售,这给承储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打击。

市场持续低迷,忧虑情绪加剧

在当前市场低迷的状态下,企业信心不足,看空情绪环绕,交易较为清淡。中能化工相关负责人认为,如果出口不放宽,肥价将在震荡中继续下行。同时,该负责人分析,当前肥市低迷的原因与国内产能过大、出口仍未放宽息息相关。按照此现状发展下去,当尿素生产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经营时,企业的开工率将会大幅下降,最终形成社会库存偏低,无法实现保供稳价的初衷。

针对当前化肥市场的复杂形势,上述湖北化肥企业相关负责人也表达了他的担忧。他表示,倒挂的局面给承储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导致企业原材料生产成本提高,销售压力增大。同时,这种局面也对后期企业的开工率产生了影响,如果长期持续这种状况,可能会造成开工率大幅度下降,化肥价格也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大涨大跌,这对于化肥的稳定供应是极为不利的。

“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可怕。”上述吉林化肥企业相关负责人分析,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经济增长出现乏力现象,对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今年大陆尿素和钾肥的储备量较大,另外中欧班列、边贸、国产等储备渠道增加,致使国内供大于求。从尿素生产企业角度来看,尿素虽然还有一点利润,但尿素衍生的甲醇等精细化工产品价格仍呈下降趋势。叠加当前国际市场在做空中国尿素,也在进一步损害国内企业利益。

同时,他表示,市场波动是正常现象,企业应该随行就市。然而,今年的降价时间较早,降价幅度较大,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在当前的倒挂现象持续发生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两大问题。首先,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会导致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增多,这将对市场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其次,承储企业在面临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储备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这也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大陆农业的稳定生产。

“我们连续多年承担了国家化肥淡储工作,但近些年由于入库时价格高,销售时价格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西南某化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淡储百分百满库存的储存期是三个月,并且相关部门的检查力度很大,这些考核指标对企业承储而言压力较大。如果一直维持这种价格倒挂的现象,对未来各省的存储量都会有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倒挂现象引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的重视,为调动承储企业积极性,2023年1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对承储期进行微调,将原本承储企业第三个月完成储备任务的50%下调为40%,将承储企业第四个月完成承储任务的100%下调为70%,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承储企业第四个月建库的压力。

自元旦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召集承储企业就如何优化国家商业储备办法进行多次座谈。上述北京化肥企业相关负责人曾参加多次座谈会,他表示,灵活的储备期和考核指标,以及适当增加补贴标准将是未来淡储政策的优化方向。

聆听企业呼声,共建保供新格局

面对淡储旺销的购入与出库政策,承储企业在用肥旺季肩负着确保化肥充足供应的重任。即便在市场的强烈波动之下,他们也必须坚定不移地履行储备责任,严格遵守政策规定。在当前这一特殊的市场环境中,淡储企业砥砺前行,即便面临亏损的风险,也始终坚守阵地,为国家的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确保农业生产有序进行。因此,如何在保障化肥商储政策稳定的同时,进一步激发承储企业的积极性,已成为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从受访企业提出的针对性建议看,总体聚焦在出口和灵活调整储备政策两方面。合理、有序的出口有利于提振国内尿素市场信心。灵活的储期、储量和品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的放库期、投放数量和区域可以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根据市场变化实行灵活补贴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而规范和明示验收标准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产品质量。这些建议对于解决当前承储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具有积极意义,值得相关部门认真考虑和采纳。

“近几年,市场倒挂现象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严重冲击。然而,从长远的市场稳定和企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淡储仍然是针对化肥保供稳价的一项不可或缺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积极措施。未来,公司也将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这一工作。”针对淡储政策,上述吉林化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提出两点建议,首先,要充分保障储备企业的利益,这是维持承储企业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只有当企业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才能激发其参与淡储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淡储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一味的“保供降价”并非长久之计,希望针对大陆尿素和磷肥进行合理、有序的配额出口。这不仅有助于国内化肥市场的宏观调控,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上述湖北化肥企业相关负责人也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国家相关部门将化肥出口政策适当向储备企业倾斜,以降低储备企业经营风险;二是尽早明确出口政策;三是根据市场情况,适当提高储备贴息补贴标准;四是对储备企业适当给予税收政策减免。

目前,大陆尿素产能过剩,处在宽松的供应状态。中能化工相关负责人也建议国内有关部门出台持续性出口政策来平衡国内市场,同时针对亏损过多的承储企业进行合理的补助。

针对淡储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上述西南化肥企业相关负责人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第一,建议增加淡储的单吨补贴力度,以便更好地激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第二,建议对淡储相关规则进行适当调整,特别是关于企业承储时间的规定,应更加灵活以适应市场变化。第三,制定灵活的考察制度,从而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淡储工作。第四,建议扩大承储品种的范围,特别是增加磷铵、氯化铵等氮肥和磷肥品种,同时适当扩大承储复合肥的含量范围,将具有市场需求的低含量复合肥品种也纳入到淡储考虑范围。

春耕肥储备单个标的量一般为5万吨,每2年招标一次。春耕肥储备时间由承储企业每年在当年9月至次年4月间选择任意连续6个月。为了更好地应对化肥市场的季节性波动,上述北京化肥企业相关负责人建议,要增加承储企业的稳定性,可以考虑适当拉长承储企业的招标时间。另外,除通过给予利息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在用肥淡季多储存化肥外,还可以适当提高一些储备企业的补贴标准,例如补贴仓储费等。

淡储政策作为市场稳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完善与优化尤为关键。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复杂的企业需求,淡储政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市场的发展。

同时,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倾听企业的声音,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关切,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且符合市场规律的淡储政策,为市场的稳定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农资导报作者:马小如 丁佳惠

编辑:丁佳惠审核:陈国兴监制:吴俊生

承储企业亏损问题突出,化肥商业淡储如何走出困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