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作者:方待夜半听君语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24年,位于安东(今丹东)段的鸭绿江

日本侵华史上,有一个重要的“中国摄影”书系,即亚东印画辑。

《亚东印画辑》由日本满蒙印画协会(后更名亚东印画协会)于1924年至1942年在中国大连出版。全套共15辑,收录照片4000多张。画册每月围绕特定主题发行照片10张,涉及中国各省尤其沿海城市的自然风光、文化遗址等内容。此系列和《支那文化史迹》一样,是日本谍报人员以文化考察和探险的名义,对中国进行调查,收集各地情报。

《亚东印画辑》里面的照片尺寸和装帧形式基本统一,黑色相纸,每张册纸约21×30 cm,正反面各贴一张大小约10×15cm的照片,照片旁边贴有一张日文图说,包括标题、拍摄地点、内容简介,部分图说上还印有拍摄时间以及所属画辑第几回第几张。该丛书现在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2000多张),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日本东北学院大学图书馆、大连档案局和大连图书馆等机构。

拍摄《亚东印画辑》的摄影师中,重要的有曾任亚东印画协会会长的樱井幸三,以及岛崎役治、青木文教等,还有小川一真、山本诚阳、山本赞七郎、佐藤三郎、山川早水、金泽求也、山根倬三、关野贞、伊东忠太、永尾龙造、竹内苞雄、山中定次郎、中井宗太郎、竹岛卓一、山崎鋆一郎、村田治郎、木村伊兵卫、小石清、土门拳、永田一修、林忠彦、入江泰吉、梅本忠男……他们包括职业摄影师,新闻摄影师,以及日本军方摄影师。

由于发表的照片上没有署名作者,部分照片只能根据在其他刊物发表时的署名来确定。因此,对于后来《亚东印画辑》研究者来讲,要将《亚东印画辑》上每张照片的作者都确认下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这组照片展现是丹东地区的风貌。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29年,凤凰城旁的山川风光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29年,高丽山(位于今丹东凤城县)远望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29年,高丽山风光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29年,凤凰山山城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29年,凤城高丽山景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29年,凤凰山紫阳观,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又称三官庙,供奉着天地水三官。道观山门前,两株参天古树相对而生,门前是一位身着浅黄道袍的道士。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29年,凤凰山观音洞。

凤凰山观音洞,明代时期在此建有禅林,留有观音阁和祠,洞上方的摩崖石刻内容为:”佛之洞天,我之宇土,唯佛与我,长此修古“。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29年,位于凤城的汤山城,洗衣服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29年,汤山城温泉村落之晨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29年,凤凰城(今凤城),因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32年,位于凤城的汤山城街景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32年,曾为安东县治所在的沙河镇。

曾为安东县治所在的沙河镇,因地处鸭绿江畔,交通便利,成为关内移民的主要聚居点,除了关外物资的运输,榨油、木材加工、丝绸成为当时的支柱产业,从图中可以看出,房屋密集,人气旺盛。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32年,安东(今丹东市)的荣安里。

安东(今丹东市)的荣安里,是当时的妓院集中区域,一群风尘女子正在门廊前留下合影。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36年,蚕农正在整理蚕茧。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36年,汤山城当地农民种植的烟叶。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36年,从高丽山上往下俯瞰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36年,从高丽门附近远望凤凰山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39年,位于丹东的五龙背地区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39年,凤城的凤凰山下,一位农人在田地中赶着几匹马。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39年,从高丽山方向观凤凰山。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39年,丹东沙河镇的五龙川风光。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1年,鸭绿江位于丹东的江岸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2年,位于丹东的九连城。

位于丹东的九连城,始建于金代,明代是中朝之间交通来往的要地,图中的战争遗址是日俄战争期间所留,最高处的纪念碑是日本人所建,见证了日俄侵略者蹂躏中华国土的那段屈辱历史。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2年,五龙背附近的溪流风光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2年,早晨的五龙背田园风光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2年,丁仪山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2年,汤山城的温泉之源,位于圣泉寺内。

汤山城的温泉之源,位于圣泉寺内,两处泉眼被栏杆围住,上面刻有圣泉第一、圣泉第二的字样,落款是民国十四年建筑。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2年,汤山城的街景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2年,凤凰山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2年,凤凰山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2年,高丽山的风光。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2年,高丽山上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3年,高丽山上的景观。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3年,从险峻的高丽山往下方望去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3年,高丽山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3年,高丽山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3年,近观高丽山。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3年,从高丽山脚铺设的安奉铁路。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3年,住在高丽山脚下的农家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3年,高丽山下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3年,位于高丽山的高丽古城遗址。

位于凤城的凤凰山山城,地势险要,城建山中,是一处高句丽遗迹,《辽东志》中记载:“四面石崖峭壁,东北二门,城随山铺砌,可容十万众”。相传唐太宗和薛仁贵曾征战这里。

1920-1940年代,日本人镜头下的鸭绿江畔

1943年,高丽山顶,远望凤凰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