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研究发现!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表型,与这两种白介素相关

作者:有趣的历史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基于中国临床数据的重磅发现,或可为中国儿童MPP分型提供重要依据

整理 | 袁雪晴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大陆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危害较大。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MPP的临床表型及预后存在差异,给儿童MPP的临床诊疗带来一定难度。

近日,发表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影响因子13.2)上的一项研究[1]初步发现,血清IL-17A和IL-6与儿童MPP的临床表型和预后相关。这可能为中国儿童MPP的分型及MPP新型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助力MPP所致下气道闭塞(LAO)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进而可能减轻大陆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遗留LAO的沉重负担。

“医学界”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本篇研究的通讯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中心的赵顺英教授和第一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中心的王亨医师为此篇研究做精彩点评(点评附在文末,不要错过哦)。

中国研究发现!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表型,与这两种白介素相关

图1 文献截图

疾病负担沉重、治疗措施局限,

亟需治疗新策略

近年来,东亚地区儿童重症/难治性MPP病例的报道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中国。中国儿童MPP病情相对更重,更容易发生LAO,且在2023年秋冬之际,中国儿童MPP迎来了大暴发,疾病负担愈加沉重。

目前,MPP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MPP临床表型的差异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不同免疫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以及反应的不同严重程度有关。

细胞因子是反映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状态的潜在线索,可作为分子标志物进行疾病评估。

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研究探讨了儿童MPP的细胞因子谱。然而,这些研究都集中在细胞因子对重症与轻症MPP的鉴别以及对辅助诊断MPP的应用价值上。很少有研究关注细胞因子表型(内型)和临床表型异质性之间的潜在关联。

此外,目前中国儿童MPP的主要治疗方案为抗肺炎支原体药物、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GC)和支气管镜灌洗,但重症MPP遗留LAO的临床困境仍未解决,故对于儿童MPP,可能需要基于不同临床表型和内型的创新性干预措施。

基于此,为评估儿童MPP的细胞因子谱,并分析特定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临床表型和预后的关系,研究团队开展了本研究。

MPP临床表型及预后

与循环IL-17A和IL-6水平相关

本次研究作为一项前瞻性纵向真实世界研究,纳入了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中心临床部二病区和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呼吸内科二病区住院的196例急性期MPP患儿。根据病程第6-10天的胸部影像学特征,这196例患儿被分为A、B、C组:

  • A组:肺大叶实变(至少累及半个肺叶)。根据病程后期影像学复查提示肺坏死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将该组分为A1组(肺组织未坏死)和A2组(肺组织坏死);
  • B组:弥漫性细支气管炎,表现为小叶中心结节、细支气管壁增厚、“树芽”征和磨玻璃影;
  • C组:斑片影/云絮影、局限性细支气管炎或小于半个肺叶受累的肺实变。

随后,研究人员在多个时间点收集患儿血样,并采用多重细胞因子检测分析患儿入院后的血清细胞因子谱及其动态变化,再根据不同临床表型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发现,该196例患儿的10种血清细胞因子中,IL-17A和IL-6的水平存在最明显差异(图2)。

中国研究发现!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表型,与这两种白介素相关

图2:病程第6-10天10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总体分布的箱形图(n=196)

此外,患儿的不同临床表型与血清IL-17A和IL-6的不同水平存在相关性:IL-17A显著升高主要与黏液高分泌引起的肺实变-不张和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有关,而IL-6显著升高主要与肺实变-不张继发肺组织坏死有关。

进一步分析不同表型入院治疗后的血清IL-17A和IL-6的水平及预后,发现在黏液高分泌引起的肺实变-不张和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中,GC不能有效抑制IL-17A的表达。此外,IL-17A持续升高可能与LAO相关。

发现细胞因子与儿童MPP临床表型的关联,

或为未来儿童MPP分型及治疗新策略提供依据

本次研究重点关注在临床常规诊疗中相对容易获得的细胞因子,并发现IL-17A显著升高与黏液高分泌引起的肺实变-不张和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相关,而IL-6的升高更常见于肺实变-不张继发肺组织坏死者,持续升高的IL-17A可能和LAO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黏液高分泌导致的上皮损伤和气道重塑可能是LAO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循环IL-17A水平可能不仅用于评估儿童MPP的病情严重程度,其持续升高还可能作为肺实变-不张和弥漫性细支气管炎两型患儿的潜在预后指标。

此外,本研究发现GC对IL-17A的表达抑制无效,这提示在未来面对肺实变-不张和弥漫性细支气管炎两型重症MPP患儿,或许需要针对IL-17A的靶向治疗措施。

专家点评:

大陆儿童MPP临床呈多样性表型,不同表型的LAO发生率不同,意味着需要针对不同表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临床需要归纳总结出儿童MPP的不同表现特征,并根据临床特征进行个体化分型,以指导未来的精准治疗,才能有效避免遗留LAO。本研究在对儿童MPP不同临床表型的聚类归纳、总结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急性期的循环细胞因子谱(分子表型/内型),发现了循环IL-17A和IL-6与儿童MPP临床表型和预后的关系,且激素治疗可能无法有效抑制IL-17A的分泌。鉴于IL-17A与黏液高分泌和纤维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这提示对于上述特定临床表型的患儿,可能需要加用靶向IL-17A药物。

综上所述,本研究可能为未来中国儿童MPP的分型提供分子水平依据,可能促进MPP治疗策略的革新。

专家简介

中国研究发现!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表型,与这两种白介素相关

赵顺英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中心名誉主任,师从江载芳教授。
  •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疑难和罕见疾病的诊治。
  •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于核心期刊及SCI杂志共发表文章10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项目,执笔和参与儿童呼吸疾病诊治的多项专家共识和指南。
中国研究发现!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表型,与这两种白介素相关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医生站App即可查看~

参考文献:[1]Wang H, Zhang Y, Zhao C, Peng Y, Song W, Xu W, Wen X, Liu J, Yang H, Shi R, Zhao S. Serum IL-17A and IL-6 in paediatric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mplications for different endotypes.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24 Dec;13(1):2324078. doi: 10.1080/22221751.2024.2324078. Epub 2024 Apr 4. PMID: 38407218; PMCID: PMC10997354.

本文来源:医学界感染频道审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亨医师

责任编辑:向宇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