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诚是天之道,思诚是人之道

作者:何老师说话

在孟子的世界里,“诚”宛如天道的化身,凌驾于人间万物之上。他引述子思的箴言,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将“诚”提升至一个无比崇高的地位。

诚是天之道,思诚是人之道

然而,“诚”究竟是何物?是天主教之道?是回教之道?还是大乘之道?这似乎又是一个无尽的追寻,如同禅宗里的“话头”,引人深思。

孟子接着抛出另一个“话头”,

“思诚者,人之道也。”他将“诚”与天道相提并论,而将“思诚”视作人道。这是否意味着,当我们的思想达到至诚之境,便踏入了人道的殿堂?

诚是天之道,思诚是人之道

然而,这“思诚”二字,又该如何解读呢?是隔壁小美冰淇淋店诱人的呼唤,还是课堂上对《孟子》的倾听?这其中的微妙差别,仿佛又是一个科学的迷思。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的这句话,仿佛在诉说一个古老的秘密。

他告诉我们,“诚”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力量。没有“诚”,便无法真正打动他人。

然而,“动”又是什么呢?是汽车的启动,还是菩萨的显灵?这似乎又是一个无法解答的谜团。

在这段引人深思的文字中,孟子似乎在向我们展示一个孔孟之道的密宗。他引导我们去探索《中庸》中关于“诚”的精义,去寻找那一条顿悟之路。

他告诉我们,“诚”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修行,一种心行的修养。

回想起昨天与一位友人的交谈,他提及一本书中关于发财的秘诀。那书中说,要发财就需将心中的“五贼”——仁义礼智信赶出去。

然而,这难道就是我们追求的吗?将人性的光辉抛弃,只为追求物质的富饶?不,那不是我们要走的路。我们要追求的,是那条充满

“诚”与远见

的人生之路。

诚是天之道,思诚是人之道

因此,让我们在孟子的指引下,去探索那条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之道。让我们以“诚”为灯,照亮前行的道路,追寻那份属于自己的真谛。

重点句子讲解: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句话阐述了“诚”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它不仅是天道的要求,也是人道的核心。人们应该时刻保持对“诚”的追求和实践。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这句话强调了“诚”的力量和影响力。只有至诚才能打动人心、推动事物发展;反之,缺乏诚意则无法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难以推动任何事情的发展。

这些句子都深刻表达了“诚”在人生、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真诚、善良和正直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