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感动中国人物失真?网友集体不买账:这是感动了评委吗?

作者:见云舒绻

近日,央视重头节目“感动中国”公布了2023年度“十大感动人物”,与往年不同是,这一次选择的人物让网友纷纷质疑和不满。从普通观众与节目评选的人物,都难以达成共识。这一次“感动中国”的评选成为热议话题,也说明了人们对“感动”定义的不同。

感动中国人物失真?网友集体不买账:这是感动了评委吗?

“感动中国”节目失真了?

“感动中国”节目已经推出多年,它曾多次给予人们希望和抚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似乎与用普通人的感人故事取暖人心的初衷相悖。以往的“感动人物”,许多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群众在生活各个角落,付出自己微小的力量,影响和感动着周围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失真?网友集体不买账:这是感动了评委吗?

今年的入选者,其中还包括体坛明星与资深影视艺人。他们的成就与辛劳于体育与演艺事业毋庸置疑,但若以“感动”为评选标准,似乎与往年的普通群众存在差距。甚至还有一名美国女士入选,让许多网友难以接受“感动中国”两个字眼,直言是感动了评委吗?

感动中国人物失真?网友集体不买账:这是感动了评委吗?

评委的评选引争议

质疑声中,评委以“感动不分国界,体现中美友谊”为由为美国入选者辩护。但仅此一解释,依然未能令人信服。拿感动说事,最直接的标准应以大众认同和共鸣度为由。可如今选择的人物,大多数观众难讲出个中的“感人处”。

感动中国人物失真?网友集体不买账:这是感动了评委吗?

人各有各的职责,运动员、演员正是在自己的领域拼搏,但这不代表他人就能从中找到共鸣的点。当年获得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用最简单的方式,传达着人性中最纯朴的爱。他人倾慕于心中的温暖,而非外在成就。

感动中国人物失真?网友集体不买账:这是感动了评委吗?

这也才是“感动中国”最初想传达的精神――用普通人打动人心。如今节目制作旨在追逐话题性与商业效益,偏离了本源,难免会失去观众认同感。评委标准若无法令人理解共鸣,影响力则会大打折扣。相比大手笔请明星,不如回归真实与质朴,这将会是感动的原汁原味。

感动中国人物失真?网友集体不买账:这是感动了评委吗?

对评委而言,它可能更注重人物影响力与成就度,但对观众,其实更渴望感受到生活点滴中的温情故事,与自己的生活产生联想。两者观点各有坚持,也难说错在哪一方。关键在于我们需要协商磋商,寻求一个共识性更强的定义。

感动中国人物失真?网友集体不买账:这是感动了评委吗?

比如可从生活细节入手,带出普遍点,传达共同体寻找的温暖。重在过程而非结果,更注重真情流露而非标榜成就。只有回归本源与观众心中原点,感动才会真正打动人心。

感动中国人物失真?网友集体不买账:这是感动了评委吗?

也许今后,我们该跨出一步,正视不同的声音,一起完善标准。只有这样,节目才能做到不断触动人心,传达我们内心对“感动”最真挚的渴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