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村庄规划 | 多维并举,加快“培养在地规划人才”,提高村庄规划实效

作者:自然资源部
村庄规划 | 多维并举,加快“培养在地规划人才”,提高村庄规划实效

日前,自然资源部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以下简称1号文件),提出“积极培养在地规划人才”要求,“要建立健全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完善注册城乡规划师继续教育内容,探索将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规划师下乡开展公益服务编制村庄规划,作为单位业绩考核和规划师职称评定的加分项”。

2019年自然资源部的35号文《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以下简称35号文件),也明确提出“鼓励引导大专院校和规划设计机构下乡提供志愿服务、规划师下乡蹲点,建立驻村、驻镇规划师制度。激励引导熟悉当地情况的乡贤、能人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两份文件的要求可谓一脉相承。各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陆续出台,亟待推进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的背景下,该文件要求对于加快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推动专业服务方式转变等,具有重要引领意义。

在地的现场工作,无论是城乡规划时代,还是国土空间规划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仅涉及对现场环境的感知,还涉及与相关人员的直接接触,了解人们的喜好和真实感受。毕竟,“城市规划是具体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脱离了具体受规划影响的人和场地来谈论规划质量,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对于村庄规划而言,相比城镇规划在编制上有着多方面的差异性。不仅在对象上更多面临各类“非建设”空间,以及由此引发的在规划编制原则及目标上的明显差异性甚至冲突性,在编制及实施上也面临着明显的法理上的差异性——虽然从法理上已经明确了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上的行政事务属性,但国家制度赋予了村庄的村民自治及土地集体所有的权利。这也因此对村庄规划编制的主要参与人及其工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值得我们在人才培养中进行深入思考。因此,结合近年来的实践工作,尝试从两个层面再谈谈体会。

谁是在地规划人才

1号文件和35号文件都突出强调了规划编制单位(设计机构)和规划师的职责,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法定的规划成果及工作,理应由经受过专业培养的相关职能部门与合格的专业人员来严格按照规范完成,来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然而,仅仅将在地规划人才局限于专业人员和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多方面原因所决定的。

其一,村庄数量巨大,专业人员明显不足的局限。大陆的行政村数量超过50万个,规划从业人员充其量以百万计,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城乡规划师更少。即使全部规划专业人员都投入去参加村庄规划,短时间内要完成任务也几乎不可能,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城市规划任务等着专业人员去承担完成。任务重、时间紧、人手不够,还有沉重的产值压力,这几乎是所有专业规划编制人员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仅靠专业人员,如果还要短时间大范围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匆忙应付尚且来不及,更难以完成在地化的深入调查和陪伴式编制等工作,这应该也是今年1号文件特别提出“及时纠正一些地方村庄规划编制盲目追求全覆盖、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对个别地方此前作出的下指标、定进度等要求,要及时予以整改纠正。”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深刻理解村民与村两委的主体性。村庄规划编制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村民和村两委在其中的重要性。35号文提出“组织村民以主人翁的态度,在调研访谈、方案比选、公告公示等各个环节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协商确定规划内容”正是对其特殊性的积极回应,充分鼓励村民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应当成为推动村庄规划编制的重要努力方向。

其三,高度重视返乡入乡能人及机构参与的重要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仅一些在外多年甚至户籍也已经不在村里的村民返乡创业,还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和机构也因为多种原因进入到乡村,他们的活动又有很多为当地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是政策所支持的,这些人很多也是35号文所提及的“乡贤、能人”。但是现实中也更多遇到这些人员和机构,因为各类建设活动在用地上违规甚至违法而遭受重大损失的现象。他们也更加渴望了解规划和学习一些规划知识。

这样,“培养在地规划人才”就更多指向“专业规划人员如何更好地培养村民和村委,以及其他在村人员及机构,去掌握基本的规划知识和技能,进而带动他们共同参与规划编制和建设”的问题。在实际工作的探索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当村委、村民及相关各方真正认识到规划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时候,他们才会重视规划甚至自觉参与到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中去。

当然,大专院校的规划专业师生,积极下乡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并且承担起在地规划人才的角色,同样有着重要意义。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下锻炼和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远比只读几本书重要得多;更何况只有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才能更直接和更深入地感受到人们的期待,体会到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需要的职业幸福感。

在地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

在地规划人才队伍的扩展,也决定了专业规划师角色的转变,以及具体规划编制工作方式的调整。村庄规划的编制,对于专业机构和规划师,不再是简单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来迅速完成一份精英式的规划成果,而是深刻理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并且更多地去承担倾听者、建议者、倡导者、协助者、教练员等职责——当年在学校里曾经学习或者听说过的倡导式、协商式、沟通式等等规划理论在这里就有了新的用武之地。规划编制也自然能够更好地体现村民和村集体的意愿,规划实施和监督也更容易得到广大村民和村干部的支持。专业规划人员,也因此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乡村,并且理解村庄规划的编制,除了法定底线性内容的刚性必须尊重,在动员和发动大家等方面的弹性和过程的重要性甚至要远远大于结果。为此,在具体工作方式上,建议突出如下方面:

其一,做好规划理念的宣传员。规划专业人员在强化自身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从镇村领导和能人入手,强化规划理念的宣传,包括先规划后建设、调规前各类规划管控红线碰不得、调规和建设要走正常流程等等,通过反复宣讲达到渐入人心的效果,如“基本农田碰不得,破坏5亩蹲班房”等。在此基础上,动员这些村干部和能人来共同承担理念宣传员的角色,他们以当地流行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的宣讲,作用比临时性进入村庄的专业规划人员的宣讲要大得多。

村庄规划 | 多维并举,加快“培养在地规划人才”,提高村庄规划实效

常州梅林村:驻村规划师为村民代表介绍政策要求并征求规划意见

其二,做好基本专业技能的传授工作。包括常见及重要地类的识别及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规划布局及判断规划带来的基本损益后果等。尤其是与之紧密相关的基本读图技能,对于村两委、村民和能人自觉遵守和执行规划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村庄规划 | 多维并举,加快“培养在地规划人才”,提高村庄规划实效

上海新南村:专业人员与村民代表共同讨论方案

其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扩大参与编制的人员范围。让村两委、村民和能人更多地接入到村庄规划编制和建设中去,这样不仅能够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主人翁地位,能够从中受益,也会更加重视规划和建设成果的持续性,自觉承担起维护者的作用,甚至因此成为促进大家团结和增加村庄凝聚力的重要契机。

村庄规划 | 多维并举,加快“培养在地规划人才”,提高村庄规划实效

上海新南村:村民代表自己动手做村庄布局方案

村庄规划 | 多维并举,加快“培养在地规划人才”,提高村庄规划实效

常州梅林村:动员村民自己管理的小菜园

村庄规划 | 多维并举,加快“培养在地规划人才”,提高村庄规划实效

喀什:村集体积分制引导村民出工互助建房

村庄规划 | 多维并举,加快“培养在地规划人才”,提高村庄规划实效

贵州偏颇村:村民自治管理监督的农家乐

其四,通过在地活动源源不断培养新专业人员。对于专业规划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而言,更要加强学习和锻炼与村两委及能人、特别是村民的直接沟通和协商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活用的能力,用最简单的大家听得懂的话来说明规划的各种意图,而不是用各种术语去构筑沟通的壁垒。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也才能更充分地动员相关者的主动参与。

村庄规划 | 多维并举,加快“培养在地规划人才”,提高村庄规划实效

通过大学生竞赛组织师生开展村庄调查,在现场中学习村庄规划编制(作者:栾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及乡村规划建设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秘书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指导: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

新媒体编辑:赵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