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作者:雨田观史海

抗战神剧的长期霸屏,也让很多观众对战争年代英雄这个概念逐渐模糊,甚至产生不信任感,以至于很多观众认为,在我军历史中并不存在《战狼》里面,吴京式的兵王。

但事实却却相反,在那个战争年代,却诞生了很多在我们现在常人角度难以思考,却在真实世界里面,突破人类极限和想象力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经历甚至比我们现在吐槽的神剧更夸张。

这些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号——

“共和国战神”

因此,本次就随雨田君走进——“共和国战神”之一,在上甘岭上被称为“美军判官”的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一起细细研读一下这位老人接地气却又无比高能的战神往事。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共和国英雄胡修道

初上战场,喋血五圣山

1931年,胡修道出生于现四川省金堂县,1951年恰逢抗美援朝爆发,在保家卫国的号召下,20岁的胡修道加入驻扎在四川的12军(原中野6纵,司令员是大名鼎鼎的王近山),雄赳赳跨过鸭绿江奔赴可抗美援朝战场。

刚上战场的12军,好巧不巧,正好遇上了入朝作战以来,号称“绞肉机”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在克拉克上将接任李奇微成为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后,为了加快战争的进程,同时也为了在谈判桌上攫取更多的筹码,决定在三八线的(突出部),既驻扎在上甘岭地区的对我12和15军,4个师防御正面,发动全面攻势。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上甘岭战役

为了确保胜利,前线总指挥的第8集团军范弗利特司令官,指挥了2个美军师,加上配属的韩军和联合国部队,合计 6万多兵力,在300多门重炮、180辆坦克和3000多架次飞机的掩护下,对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的这地展开猛烈的攻势。

当时的上甘岭战役有多激烈?

我们可以从一组组震撼的数据来亲身感受,在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

敌人一共发射了190万发的炮弹,平均每天超过4万发,这个数量比三大战役我军发射的总炮弹量还多,炮火的密集程度甚至超过了苏德战场的平均水平,除此之外还有5000多颗航空炸弹,敌人投射弹药量,直接打出了一个战争史上的专有名词 “范弗利特弹药量”。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范弗利特弹药量

炮弹造成的冲击波和破坏效果,直接将我的主阵地整整削平了2米多,整个上甘岭阵地找不到一颗活的树木,战后的上甘岭阵地随便捧起一把土,都能捡出30多块弹片,志愿军一个连队的连旗上被打穿了380发的弹孔,有棵不到1米的残树干上,竟然布满了1000多发的子弹碎片。

场面之惨烈,简直可以用“人间炼狱”来形容。

那这和胡修道有什么关系?

上甘岭阵地的关键主要是——五圣山的两座制高点山峰,一个是579高地,一个是537高地。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胡修道把守的597高地

上甘岭的作战就是对这两座高地的争夺,而受限于地形,虽然双方直接陈兵合计10万人,但采取的是“小兵群”轮战的形式——防守的志愿军以连排为单位守卫阵地。

这样战术虽然能有效的减少部队的伤亡,保存有生力量,但意味着在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们要在大部分时间里以寡敌众。

事实上此战志愿军一线有16个基层连队直接打光重建,连排干部伤亡率超过60%,一线班长的伤亡率也超过了100%。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志愿军一线战斗员伤亡很大

1952年11月4日,我们的主角——胡修道登场了。

作为新兵12军的31师91团的一名普通战士,胡修道跟随所在的连队跟往常一样,前往597高地,换岗兄弟连队。但此时正巧是上甘岭战役打的最焦灼的时候,一上战场,炮弹爆炸所延展的气浪,就在连队中蔓延开来,阵地上到处是被的炮弹掀翻的工事,深秋的高地,土方却被炮火炙烤的发烫。

当时的597高地,被我军设置成反斜面阵地,平时阵地上人不多,整个防御体系被分为10个点位,胡修道和班长李峰、战友滕土生被布置在居中的3号阵地。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第3-9-10都是胡修道一人在守

11月5日拂晓,联合国军司令官为了庆祝老长官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决定调集所有的重炮,誓要拿下597高地为其庆功,而这一天也是上甘岭阻击战最艰难的几天之一。

在一阵急促的炮击之后,敌人步兵也开始摸上了597高地,而在他们的前面,胡修道和两位战友早已严阵以待,等待敌人进入射程之内, 3号阵地上的冲锋枪和手榴弹声一起响起,被打的措手不及的敌人只能狼狈的逃回阵地下方。

就这样,在最开始的三小时作战中,胡修道在班长的带领下连续打退了敌人10余次的进攻。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阵地上机枪组

而第一次实战的胡修道,首秀也堪称完美。

作为第一次在舞台上“表演”的入韩练习生,刚开始作战的时候,胡修道还是挺紧张的,在听到班长喊出“开火”之后,紧张的胡修道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抄着旁边的手榴弹、爆破筒拼命地往阵地下方扔,看到胡修道紧张的老兵班长李峰,也急忙来帮忙,从容在旁边指挥胡修道如何机动作战(长期间在一个散兵坑会被敌人狙击手盯上)。

而在这三个小时的作战中,胡修道也从刚开始紧张的氛围中走来。

要不说,战场是新兵最好的老师呢,有的时候从新兵变成老兵就是这么迅速,在面对潮水般的敌人进攻下,胡修道经过短暂的紧张后,已经慢慢可以跟上班长的指挥节奏,甚至还在某一次进攻中操作机枪打退敌人的一次进攻。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胡修道和战友们

在不到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胡修道和战友滕土生已经成长成一名老兵。

在阵地上三人紧密配合,班长李峰负责正面的防守,而胡修道则作为机动兵,负责打击从两侧迂回过来的敌人,战士滕土生则是负责运送和装填弹药,就是靠着三人的团队协作,3号阵地暂时压制住了敌人的10次冲锋。

可就在胡修道,想着再跟班长击退敌人进攻的时候,10号阵地传来噩耗,那里的战友已经全部牺牲,上峰决定让班长李峰去加强10号阵地(前几天黄继光就在这里堵抢眼牺牲的)

这也意味着在换防部队,明天上来之前,也就只有胡修道和战友滕土生,两人守卫这个高地。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3号阵地的守护神,滕土生和胡修道

独守阵地,美军判官

对于初上战场的两人来说,没有班长带领,独自防守阵地,身上的担子也异常的沉重……

有的时候,兵王之所以是兵王,定有常人所不能忍受,或者在他的身上,你会发现常人所不能拥有的细节和心态。

看到班长匍匐离去的背影,胡修道也知道他要担起守卫阵地的担子。

班长离开后,胡修道和战友滕土生说道

“你负责继续给我装填和运送弹药,我负责在坑道来回拿手榴弹和冲锋枪打击敌人……”

实际上此时,胡修道承担的是之前两人的活。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在作战中受到嘉奖的胡修道

在作战中的胡修左手拿着手榴弹,右手拿着爆破筒,从一个弹坑滚到另一弹坑,然后在朝敌人扔去后,又匍匐回来,就是靠着这个战术,他们打退了敌人几次对3号阵地的迂回进攻。

此刻的胡修道更像是一个体力怪,吃了几口炒面又继续重复动作,抄起轻机枪对敌人射击。

此刻的他就更像是一个人形兵器,堪称一个战神的存在。

胡修道在作战中不仅奋勇争先,打仗更是善于动脑子。

在看到蜂蛹过来的美军之后,为了防止敌人靠着人海战术突破防线,他和滕土生更是商量,将爆破筒用绳子吊在岩石上,然后再进行爆破,利用碎石滚落下去阻织敌人的进攻,阻断他们的集团冲锋。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在观察阵地的志愿军

可就在两人打的兴起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隔壁的10号阵地上却突然安静了起来,引起了两人的怀疑,可当胡修道匍匐爬到10号阵地的时候,却发现此时阵地上的战友已经牺牲。

要知道10个阵地之间是相通的,只要有一个失守就意味着很可能会成为敌人的突破口,于是两人就主动在10号和3号阵地之间来回奔波阻击,这中间排长郭三旦也上来支援10号阵地,却猫耳洞躲避敌人炮弹时候被直接命中,胸口被炸开一个口子,牺牲在了阵地上。

可两人还没来得及抹上眼泪,敌人又都上来了,两人又投身到阻击中。

战斗进行到下午,3号和10号阵地更雪上加霜,到连部汇报战况的滕土生在归来的时候,被敌人炮弹炸成重伤。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滕土生在3号阵地作战中受到重伤

这就意味着——他要靠着自己一个人,挡住正面美军一个连,甚至是一个营的集体冲锋。

一个人打一个连、甚至一个营,哪怕是燕双鹰和冷峰,都不敢这么拍。

可胡修道却真的做到了,一个人分守两个阵地,而且都守住了。

那么胡修道究竟经历了什么?

每当老人的孩子问他的时候,他总是轻描淡写的说——战场需要。

而这种淡定和从容背后,却是一个人独守三个阵地(9号阵地也被他接管)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胡修道剧照

我们可以想象:

他一个人手拿这手榴弹和爆破筒,在各个阵地中传穿梭,从一个弹坑像穿山甲一样爬到另一个弹坑,猛跑猛冲,带着为战友复仇和守住阵地的决心,

在战斗的间歇,他将大量手雷、手榴弹及机枪弹匣放在预设的位置,整个下午,胡修道都在来回穿插作战,给敌人造成了阵地上我军人数不详的错觉。在597高地每天消耗都是要一个连以上规模的作战中,胡修道却靠着机警的走位和敢打必胜额决心,愣是抵抗了敌人1天,在战斗中他甚至都没得及喝水。

很多人都看过,《英雄儿女》中的王成,背着步话机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但胡修道却比他更加传奇。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英雄儿女的单兵王-王成

胡修道从阵地上下来的时候,他也从一个新兵成长为一名英雄。

而在他的身后,是一个人独守阵地1天,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的战果。

杨朔先生名篇《金星英雄》是这么形容这位战斗功臣的

“这个19岁(实际上是21岁)的青年活生生的说明了敌人为什么在朝鲜控的头破血流,敌人攻不动上甘岭,攻不动朝鲜,因为在上甘岭上每条战线上,我们到处都有无数像胡修道这样的人物。”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金星英雄

战后的胡修道不仅获得了,40万志愿军一线将士中最高的——一级战斗英雄(一共50名)。更成获得人民军颁发的 “人民军金星英雄”称号(最高荣誉勋章之一),而除了他之外,在上甘岭还有3人也获得了该勋章,分别是长眠在那里的——黄继光、邱少云和孙占元。

在这场战役之后,胡修道跟着12军到了后方休整,随后驻扎在东海岸,防止美军登陆。回国后胡修道成长为军某军的副参谋长,并于2003年去世于南京。

但胡老的一生的传奇却未终结。

志愿军战神胡修道:在上甘岭战役1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歼敌240人

老年的胡修道

在此雨田君不得不说,我们天天拍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抗日神剧,但这样一个神奇远远超这些抗日爽剧的“共和国英雄”,他们值得一部电影和电视剧去诉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