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党报天天读:2024年04月12日解放军报金句(4355期)

作者:延安号
党报天天读:2024年04月12日解放军报金句(4355期)

永葆实干作风

■丁鹏辉

习主席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实干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担当。青年官兵要永葆实干作风,以夙兴夜寐的工作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凭实干立身、靠实绩进步,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干出精彩业绩。

要有想干愿干的主观意愿。永葆实干作风,想干愿干是重要前提。当前,个别同志还抱有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只求过得去、遇到矛盾绕道走等错误心态,思想上无所用心、行动上无所作为、工作上无所追求,这些都是缺乏使命担当的表现。用力干只能完成,用心干才能干好。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因为他对党的事业无限热爱、忠贞不渝。实际工作中,当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真抓实干时,工作就能出彩;相反,如果有抵触情绪、敷衍塞责,成效必然低下。青年官兵要想在工作中干出一番成绩,就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坚守“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把岗位当战位看,把工作当事业干,把职责使命扛在肩头。

要有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官兵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军旅之路。“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铁人”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改善了兰考恶劣的自然环境;“两弹元勋”邓稼先埋名戈壁数十载,常年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办法”破译了原子弹的奥秘。新征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前方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青年官兵要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多接烫手的山芋,在艰苦环境、险重任务、吃劲岗位上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要有一干到底的恒心韧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干事创业,不仅需要一腔热忱,还要做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现实中,有的人在工作中碰到问题就回避,遇到矛盾就退缩,缺乏攻坚克难的韧劲、坚持到底的恒心。永葆实干作风,就要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心理和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在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中成就一番事业。林俊德同志用半个世纪的无私奉献,潜心铸造大国重器,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仍在坚守;王继才同志32年如一日执着坚守,把大好年华甚至宝贵生命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在推进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青年官兵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一条一条对《条例》 心里“咯噔”好几下

  学习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看着看着心里就“咯噔”一下,再往下看,心里又“咯噔”一下。一条一条看下来,心里“咯噔”好几下。

  问周围的党员干部,心里“咯噔”的不是个别情况,而是很多人的真实感受。细琢磨,这“咯噔”一下“咯噔”得好,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条例》的具体内容对党员干部的内心世界真正有所触动。就像走路遇到高压线,即使没有碰触,心里也会突然发紧一样,由不得你不警醒。

  还有的党员干部讲,虽然《条例》历经三次修订,但以前并没有上心读过,说不上真正了解和掌握,总觉得自己不会违纪犯错,对守住纪律红线心里始终是有底气的。甚至有的党员这样说,自己无权无势,根本没有条件、没有资格违纪犯错。

  看了《条例》才知道,所谓“底气说”“资格论”都是糊涂认识、都是危险思想。《条例》看与不看不一样,学与不学大不同。看了学了,心里“咯噔”过了,这正是《条例》制订初衷的一个体现,正是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所要追求的效果。“咯噔”一下,“戒尺”长一寸,“堤坝”高一分。今天多几下“咯噔”,正是为了长久的心定神定。

  新版《条例》共3编11章158条,两万多字,认认真真读下来,有三点深刻感受。

  一是要求高,这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条例》所针对的对象是党员,党员是政治身份,从政治上要求是《条例》的一条鲜明主线。这一点,既体现在总则的要求当中,也体现在具体条款的要求当中。我们党有六大纪律,排在首位的就是政治纪律。《条例》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规定了28条,即从第49条到第76条。第49条规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且有实际言论、行为或者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这样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最高政治原则。应该说,这些年在媒体、论坛等公开场合,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言论基本没有了,但在自媒体、私下聚会等场合,仍有个别党员干部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殊不知这已在违纪的边缘,甚至已触碰纪律红线。

  二是要求严,这主要反映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纪律和执行纪律总的趋势是越来越严、越往后越严。政治上的偏差源自思想上的动摇,而思想的变化也不是无迹可寻的。在一些违纪违法案例中,我们经常看到,个别党员干部私自阅看、浏览、收听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报刊、书籍、音像制品、电子读物,以及网络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等,有的还热衷私下分享和传播,不信大道信小道,不信国内信国外。这些行为理所当然在严之列,理所当然要受到党纪的处理。党员干部必须明白,这样的事情即使做得再私密,那也不是个人的私事,不能存侥幸心理。

  三是要求细,这主要体现在针对性上。对着党员干部的问题去,是《条例》的鲜明指向。我们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也要把纪律的笼子扎得越来越密,百密而无一疏。这次新版《条例》新增了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虽然只有8条,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警示作用大。我们讲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这个“上”和“中心”可不是只挂在嘴上,而必须体现在党员干部的行为上。《条例》明确规定在群众工作中哪些不能做,做了就是违反群众纪律,就要受到纪律处分,是一种从反面入手的正向激励。比如,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加重群众负担;违反有关规定扣留、收缴群众款物或者处罚群众;克扣群众财物,或者违反有关规定拖欠群众钱款;在管理、服务活动中违反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刁难群众、吃拿卡要;等等。在这几条之后《条例》还特别加了一句话:在乡村振兴领域有上述行为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这种在一般条例中很少见的提示,不但不多余,而且十分必要。乡村振兴是当前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是与群众利益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项工作。

  《条例》每条都像一个标明了座次的座位,党员干部学习《条例》应逐条对号入座,对一对,坐一坐,看看心里是什么感觉。

  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纪律是约束,而且是硬约束,违反了就要受到处理。但纪律对我们也是帮助,当面临外界诱惑的时候,当内心澎起欲望的时候,纪律就是我们手里的武器,它加持我们战胜诱惑和欲望,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清廉之身。所以,我们不仅要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而且还要感谢纪律。

通读《条例》最多小半天时间,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4月到7月,也只是为期4个月,但遵纪守纪却是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的事。

谈谈“力排众议”

■杨思聪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来势汹汹,就是否出兵的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决策再难,也要决断。对此,毛泽东同志经过反复思考,力排众议提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并说服党中央其他同志,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事实雄辩地证明,这一决策是英明正确的。这段历史启示我们,在决策重大事项时,党员干部应善于顶住压力作决策,在主张正确的情况下做到力排众议。

力排众议,有时容易和一意孤行、固执己见相混淆。其实不然,力排众议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发扬民主作风去说服他人的一种工作方法,而不是不明是非、一味地搞“听我的”“说了算”。要想做到力排众议且主张正确,必须具备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和精准分析判断、强烈的担当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和精准分析判断是前提。力排众议,不是盲目提议,而是对事物有分析、有思考、有见解,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其中蕴含着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前瞻性判断。二战时期,英美军方曾对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分布进行研究,起先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在哪里加强装甲,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因而这部分数据容易被忽略。事实证明沃德的判断是正确的。党员干部要提高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和精准分析判断,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对不懂不会的要扑下身子到基层、到一线了解情况,通过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遇事不能主观臆断、不懂装懂,拍脑门、想当然,而是要在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识事物、分析情况、得出结论;必须注重加强学习,常怀“本领恐慌”,除了努力掌握岗位必需的知识技能,还须广泛涉猎、深入学习政治、哲学、军事、科技、管理、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眼界、启发思考,不断提高自身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烈的担当精神是保证。重大决策面前,是随大流、人云亦云,还是坚持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观点主张,特别是在与众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能不能一心为公、建言献策,考验党员干部是否具备担当精神。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当时我军存在缺乏渡船和船工、官兵海战经验不足等问题,有的指挥员认为我军渡海登岛作战条件还不成熟。面对种种不利因素,时任40军军长的韩先楚在准确把握潮汐和风向变化的基础上,果断决策、多次请战,最终说服上级改变了作战计划,提前登岛、一举成功。只有具备强烈的担当精神,才能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提出正确主张。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持续锤炼党性,在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面前,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多一分不避毁誉、敢讲真话,少一分畏畏缩缩、违心附和。要勇于决策拍板,对看得准、把握大的事情,该决策的就果断决策,该负责的就大胆负责,哪怕是担风险、承压力,也要抓住时机、笃定前行;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在个人观点不被重视、不被认可的情况下,坚持以提升最终决策的科学性、实效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声建言、贡献智慧力量。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关键。力排众议不是一排了之,必须加强与他人沟通交流,确保思想统一、行动一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面对一部分军民想不通的状况,他耐心解释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加强沟通、形成共识,需要发扬民主,坚持平等议事、集体讨论,在充分论证各种观点、方案的利弊得失过程中,确保形成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需要保持耐心,对少数思想转不过弯、始终抱有不同观点的同志,坚持不厌其烦做工作、苦口婆心讲道理,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需要改进方法,善于运用群众听得懂、能接受的语言阐明观点、答疑解惑,少些大话套话空话,少些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通过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的语言表达,让自己的观点更易被他人接纳和信服。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徐晓明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实践路径。

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生成逻辑。“新质生产力”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传统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及模式创新促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而呈现的新质态。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理论逻辑看,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的理论结晶。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回顾大陆发展历程,从毛泽东同志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到邓小平同志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随着大陆步入新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大陆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形成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深刻理论意义。从实践逻辑看,新质生产力所涵盖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已经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战略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一些重大战略发展区域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实现了产业集聚效应与区域协同效应的双重提升。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实践中已经展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力和推动力。

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陆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载人航天、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领域捷报频传,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呈现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实践证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不断加深,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大陆具备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优势,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要面向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的重要作用,体系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未来产业培育和新质生产力形成。

以制度创新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度创新为大陆社会生产力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极大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强化制度的基础和保障作用。知识、数据、技术和人才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必须创新优质生产要素畅通配置机制。应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时俱进制定适应数字时代的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数据开放共享,将数据资源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生产要素活力。应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汇集政府、市场和企业等多方力量,科学统筹,优化机制,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经济体制改革,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应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创新机制,鼓励高校创新多元人才培养机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关键技术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高科技人才队伍;在高校、研究机构、科创企业之间设立转换机制,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汇聚全球高水平创新资源,为大陆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